最近幾天,江浙地區的學生抗議活動引人關注,原因是中共要把獨立學院降格為職業本科,但是,學生們拒絕文憑被貶值,為了生存和前途,被逼向校方討個說法。大家知道,在「過度競爭」的大環境中,大陸一些年輕人選擇了消極退出,但是這次,我們看到這些還在校園裏的學生們卻不甘願「躺平」,而是選擇了反抗。

雖然目前,浙江、江蘇兩個省的教育廳都宣佈,暫停獨立學院的合併轉設工作,但是翻翻歷史就會發現,其實早在2014年,中共教育部就放出話來,中國1,200所普通高校,要砍下去一半轉成高等職業學校。所以,這件事將來還可能再起風波。

那麼,中共為甚麼要推獨立學院轉設呢?學生和校方衝突的焦點又是甚麼呢?

大學生抗議普本轉職本

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這次江浙學生抗議事件。從報出的消息來看,是因為前段時間,江蘇、浙江的多所獨立院校突然開始推進轉設工作,簡單說,就是把普通本科換成職業本科。不過,推進工作遭到了學生們的強烈抵制。

6月4日,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的學生率先在校園抗議,隨後,江蘇省多所院校的學生也展開了大規模的抗議。不出所料的是,學校的解決方式就是鎮壓,大批特警直接衝進學校,阻止家長們進校聲援,同時也阻止學生上街遊行。從網上的影片看到,當時發生了肢體衝撞,許多學生受傷,據說,還有一些學生失聯。

不過,學生們的抗議似乎有了效果,最終,江、浙兩省的教育廳都宣佈,暫停獨立學院與高職院校的合併轉設工作。

這一次的學生抗議,中共省教育廳雖然做出妥協,但很多觀點都認為,中共原本就是想拿江浙幾所大學先試試水溫和反應,所以很可能這只是中共的權宜之計,因為學生的抗議正趕上高考和六四敏感日,而再過幾天,又是中共的七一敏感日,所以中共不敢讓衝突繼續擴大,但可能會秋後算帳。

其實,關於獨立學院轉設的方案並不是今年出來的,在去年5月份的時候,中共教育部就印發了一個《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裏面提出了「可探索統籌省內高職高專教育資源合併轉設」。

那麼,這個獨立學院是怎麼來的呢?早在90年代末,中共為了彌補教育經費不足,開始推行教育「產業化」,結果是很多大學開始瘋狂擴招,許多本科學校紛紛成立了收費高昂的獨立學院。

雖然事過境遷,中共教育部最終放棄了飽受詬病的教育產業化,但是現在,對這些前一波政策中的產品,中共又有了新想法,要開始推行「教育改革」,打算取消這些獨立學院。

雖然中共做出一個決策非常容易,但是獨立學院這些學生的利益卻受到了衝擊,這些學生原本是以超過本科錄取線的成績入讀的大學,還比公立學校的學生交了更多的學費,但現在,自己正在上的大學突然宣佈,要變成職業學院,那麼這些學生,首先要面對的可能就是學歷貶值,另外,還可能會影響到那些打算考研究生、考公務員的學生們。所以,這也成了這一波學生抗議的導火線。

甚麼是獨立學院與職業本科?

那麼,中共為甚麼著急整頓獨立學院呢?

獨立學院是由知名的公立大學和民間資本、機構或者個人合作,在校名前掛名公立大學校名,但實際上是獨立運作的一種教學方式,而且一般學費更加昂貴。

這些學院雖然學費比普通高校要貴,但因為大多數錄取分數線偏低,而且畢業證還會掛上名牌大學的名頭,所以很受學生們歡迎。

那麼普通本科和職業本科有甚麼區別呢?簡單概括,就是普通本科學術性強一點,和具體工作的對口性沒那麼強,但工資起點高,職業成長性好。而職業教育應用性強,工作好找,但工資起點低,漲得也慢。

職業本科比大專稍強一點,但是比普通本科卻差不少。比如,職業本科的文憑不能報考公務員,考研究生要多加兩門筆試,部份院校還不收。而在實際生活中,如果找工作,很多公司都把職業本科當成職業學校的學生看待,很多時候連簡歷都不看,這種低人一等的感覺,當然也很難讓學生接受。

有獨立學院的學生說,為甚麼選擇獨立學院,就是因為獨立學院前面的校名所代表的高校師資和教育水平。這可能也代表了一些學生的心態。所以,如果把獨立學院轉了職業本科,首先校名可能就會變成「某某職業技術大學」,另外,可能還會面臨教學質素下降的問題,因為師資也存在變動的可能。

還有的學生想得更遠一些,認為如果學校改名或是關閉了,還會存在一個校友認同的問題,在多年以後,會發現自己是畢業於一個已經不存在的學校,一段青春,就留下了無處緬懷的遺憾。

過去,中國教育一直在強調一點:那就是,高考是普通中國人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機會。在中國教育中,分數一直是所有家長、老師、學生都看重的東西,因為分數能決定你是否能上名校,是否能拿到優質的學歷。

但就是這條唯一的出路,也未必是公平的,如今,對文憑的重視,讓高等教育重新成為權貴和中上階層的壟斷工具。在大陸,更好的工作機會可能會被更有權勢的階層把控了,或是優先得到,而沒有背景的普通大學畢業生,很難找到福利待遇好、工作穩定的企業,無奈之下,就只能再去考更高的文憑或是公務員。

現在的情況是,大學相對好上了,但還是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能否拿到一個含金量更高些的文憑。這有一組數據,在2019年,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教授岳昌群,曾經對中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過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學歷越高起薪越高。從中位數來看,專科生為3,000元(人民幣,下同),本科生為5,000元,碩士生為8,000元,博士生為12,000元。此外,學生們的薪資收入,根據畢業學校、就業地區、行業、工作單位及職業類型等不同也存在差距。

所以,再看目前江浙學子的抗爭,也就不難理解了,選擇獨立學院的學生,本身就是希望學歷含金量能高一些,但是現在,突然文憑反要縮水,自然會有一種競爭力在減弱的壓力,因為他們現在的文憑,很可能會影響到他們將來的生活。

現在,中共教育部不管出於甚麼動機,要整頓這批學院、要搞合併轉設,但轉設後學生的文憑等級要降級,普通本科降為職業本科,有的甚至降為專科文憑。這就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前途。

教育「內卷」

最近幾年,中國大陸各行各業都開始「內卷化」,教育行業也不例外。對未來的迷茫、對當下的困惑,讓不少大學生陷入「內卷」、陷入焦慮。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1977年,中國全國參加高考的人數有570萬人,實際錄取的人數只有27萬人,錄取率不到5%;但是自從1999年開啟大學擴招後,20年的時間裏,高校錄取率從1998年的36%,上漲到了2019年的80%。從對比的數據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這個數字增長得有點驚人。

那今年高考的報考人數是多少呢?有1,078萬,而今年即將畢業的學生人數約909萬。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導致了一個非常直接的結果,那就是,過去含金量比較高的本科學歷,如今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了。

除了本科生之外,研究生的報考人數也在年年遞增。根據中共教育部2020年底公佈的數據,2021年考研報考人數是377萬,和2020年的341萬比較,增加了36萬,比2019年的290萬多出87萬。而在90年代,碩士研究生的報考人數只有24.2萬人。所以,研究生人數的增加,也讓碩士文憑的含金量開始「貶值」。

那麼,本科和研究生學歷都帶不來競爭中的安全感,怎麼辦?學生們不得不去考博士、或者出國留學,但是,有多少家庭可以負擔得起這筆不算小的費用呢?這也就是「教育內卷化」帶給大學生們的焦慮,因為他們害怕,苦讀幾年大學之後,還是淪為「社會底層」。

那麼,近年來,中共政府不斷推動職業教育改革,是為甚麼呢?就是希望將曾經的「世界工廠」,轉變為擁有大量高級技術工人的製造業強國,來解決一些行業人口過剩,但高級技工人才短缺的問題。實際上,就是中共覺得現在大學生太多了,從事工人、技師、服務業等相對「低端」工種的人口不足,所以它要對教育結構做調整了。

根據中共官方的數據,如今儘管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但中國的高級技術工人卻仍然面臨著嚴重短缺的問題,而且缺口高達2,200萬。

那為甚麼,年輕人不願意當技術工人呢?我們從中共官網的數據可以看出,現階段中國技術工人的收入水平偏低。在一般企業,工人工資大多是在2,000~3,000多元。在企業工作了20~30年的老工人,工資也就4,000~5,000元之間。這樣的工資水平,在今天的樓價、物價、教育、醫療等成本年年攀升的情況下,要保障基本生活已是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更舒適些的生活了。

早在2014年,中共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就放出話來,要把全國普通高校1,200所裏的一半砍下去,600所左右轉成高等職業學校。這就是普本轉職本的由來,為的是在教育目標的源頭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教育「產業化」造成文憑貶值

其實,說到底,今天大學生所面臨的困境,都是中共一手造成的。這些獨立學院是中共當年推行教育產業化的產物,而教育產業化也造成中國大學瘋狂的擴招,導致如今大學生人數膨脹,文憑縮水。

教育產業化最初是由史丹福大學提出來的,本意是將大學的知識和技術優勢直接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為此,史丹福聯合周邊幾個大學創辦了矽谷,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巨大作用。可是到了中國,教育產業化就變味了。

中共推行的所謂教育產業化,就是鼓吹要像興辦工商業一樣興辦國民教育,要像辦企業一樣辦學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的產品必須商品化、市場化,並以盈利為目的。

中共開始推行教育產業化是在90年代末,當時的江澤民政權大搞「貪腐治國」,1998年,陳至立擔任中共教育部長,配合著江澤民的思路,搞出了「高校擴招」和教育「產業化」。結果是,學校、老師以各種名目賺錢,發展「三產」,學費直線上漲,直接導致中國教育界亂象叢生,教師質素下滑,亂收費、權錢交易、學術腐敗在大陸校園盛行,間接造成了急功近利的社會環境。

《開放》雜誌曾有報道說,陳至立最害人的就是提出了教育產業化政策,將中國的教育變成了交易。

而這個「高校擴招」使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猛增,遠遠超過了社會的需求。家長們辛辛苦苦甚至負債供孩子讀大學,孩子畢業後卻找不到工作,債務無法還清。幾年前,大陸《中國青年報》和新浪網聯合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是,將近57%的受訪人認為,就業壓力的主要原因是「擴大招生帶來了龐大的就業大軍」。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教育體制的惡果也在漸漸浮現。「內卷」和「躺平」這兩個詞,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當下中國90後甚至00後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詞。一個指向「過度競爭」,一個代表「退出競爭」,這兩個截然相反的詞語,也折射出年輕一代對中國社會競爭白熱化的挫折感。

和那些「躺平」了的年輕人相比,今天的江浙學子們表現得是更加勇敢了,中共一直在說躺平不行,很是害怕「躺平」風潮的蔓延,但是當這些學生們站起身來生氣勃勃抗爭的時候,中共顯然也是害怕的。◇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