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
關於這一點,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可以,所以去奮鬥、去努力爭取;有人說不可以,因為走過了幾十年的人生酸甜苦辣後,發現屬於自己的終究還是自己的,命中沒有的爭也爭不來。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竇燕山的故事。《三字經》中記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以前只知道他做人正直、重視教育,而且經常行善。最近讀史才知道,竇燕山原本為人不好、常常以勢壓貧,由於做事缺德,所以到了三十歲,還沒有子女,他也為此著急。一天夢見去世的祖父告訴他說,他本來命短而且命中無子,應該趁早多做善事。他從此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周濟貧寒、克己利人、廣行方便,大積陰德。後來又夢見祖父告訴他,因為他有陰德,上天賜五子皆尊貴顯榮,並給他增延福壽三紀(三十六年)。
這個例子說明,當一個人真的想改變自己時,是可以使自己的前途發生變化的。然而,這種改變,不是表面上說說就夠了,也不是投機取巧似的一時行為,而是要身體力行的堅持下去。比如說,竇燕山的僕人盜錢二百千,擔心事發,留債券與字條將十二歲的女兒賣給竇家,以償付錢,就逃走了。竇燕山見小女孩可憐,收為養女,成年後,為其擇配良婿並陪嫁二百千錢。
竇燕山還幫貧困的親戚出錢辦喪事,幫親友的孤女出錢辦婚事,借錢給貧困朋友的子弟,幫助他們做生意,因他而存活的家族有幾十家。四方賢德之士,仰賴他維持生計的人也不可勝數。竇燕山衡量一年的收入,除了夏祭、冬祭供給之外,都用在救人的急難。家裏素來儉樸,器具沒有金玉的裝飾,也沒有穿著絲帛的妻妾。他在家宅南邊搭建了一個四十間房的書院,禮聘文章與德行兼具的儒者當老師。凡是孤苦貧寒之士,他都幫著出錢,也不問認不認識,有志求學的人,任憑自己來就學。
知道了這些,就不難明白竇燕山的五個兒子何以能日後都成為有用之才,先後登科及第、尊貴顯赫於朝廷了。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想改變自己命運的,不管貧寒之家、還是富裕之門,都有許多。可是,能夠下決心,不求回報的去幫助他人,持之以恆這樣做的,又有多少呢?當一個人生活或環境不如意時,往往抱怨他人對自己不好、生不逢時,甚至父母沒有給自己創造更好的條件、或上天對自己不公……等等。其實今天的現狀,都是過去或往世的因緣造成的。與其在憂鬱和抱怨裏度其餘生、或在損人利己中為將來結下更多的惡緣,不如把眼界放開,踏踏實實的開始從善如流。這樣做,不知不覺中就會得到上天的福報。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與其留給他萬貫家產,不如更重視培養他正直的品格、樂於助人的習慣,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會給他打下一個好基礎,終身受益。
正的力量是巨大的,當一個人真心想走正路時,上天就會幫助他。佛家講:佛性一出,震動十方世界,也是這個道理。
~轉載自【正見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