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糧食危機,中共各級政府斥鉅資修建高標準農田項目,卻被指不符合實際,腐敗叢生,勞民傷財。村民希望能將相關經費用於切實提高農民農業補助費。
福建省莆田縣南日鎮海山村的村民任先生(化名)告訴大紀元記者,當地政府搞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村裏建四米多寬,一二千米長的水泥水渠,破壞了原生態的水溝和上百畝耕地。鎮上其它地方也在這樣做。
所謂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的耕地。據介紹,南日鎮地處一個海島,沒有多少耕地,一人只有幾分地,一個家庭大概能分二、三畝地。一年四季當地村民只能種兩季。勞動力也少,都是六十幾歲的人種地。村裏將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閒置。
「農民一個是種植花生,一個種植番薯,每畝地花生的產量在400斤左右,收入是3000元左右,種番薯產量500斤,收入大約是800元左右。總共加起來一年不到4000塊錢,這不是淨收入。」他說,「如果人工費、種子費、農藥費用都算上,種地一天才收入不到10塊錢。現在外面打工一天200元很正常。」
「當地靠海,主要是做海帶、紫菜為生的,一部份地租出去晾海帶比種地收入還要高一點。但是晾海帶也就幾天,大概20天左右。剛好有雨天可能租一個月。」
當地村民認為修建水泥水渠破壞生態,反而不利澆灌。任先生說,「當地的自然水渠很淺,旁邊有草,老百姓用水桶可以去挑水。現在用石頭徹的水渠挖深2米,六十多歲的老人哪裏挑得上來水?人掉下去很危險。」
「本來水渠和田的高度差不了多少,能保持土壤的濕度,現在挖深了,水份就往下沉澱了。上面表層土壤就變成乾旱的田了。對生態破壞很大。」
老百姓去阻止,當地政府一開始說是「挖溪,做水泥路」,後來說是惠民工程。項目手續是不完整的,村民要求他們拿出手續,一直都沒拿出來。自然水渠兩側的樹都被挖掘機挖掉,村民大多敢怒不敢言。
任先生指出,基層幹部根本不顧民生,一意孤行。而且現在各級的財政也很緊張,他們欺下瞞上,弄一個甚麼高標準農田項目,想賺錢、拿工程回扣這一類的。
他說,「項目涉及很多主管部門,只有農村農業局的審批手續是不行的。兩邊灌水泥路佔用耕田,屬於自然資源局;挖水渠要通過水利局;做四米多寬的路要通過公路局的、交通局的。」
「正常立項的話,你要跟周邊的農戶溝通交流,有評估。他偷偷跟村裏的幾個人,裏應外合,都是這麼做的。有人出來反對就讓他們去講,恐嚇、威脅、說人情,用這種手段。」
此外,當地的私人沙場經營十多年,霸佔幾十戶村民的農田。在中國佔用耕地做沙場本來是違法犯罪的行為,但是沒人管。村、鎮幹部與其勾結,通風報信,上面下來檢查,提前把機器以及沙、石等移走。
任先生強調,高標準農田的意思就是提高農業生產值,增加農民收入。「我們不是反對搞高標準農田,是說當地不適合這麼做,田本來不多,也沒有勞動力。做這個項目完全是浪費國家資源,勞民傷財。希望當地政府從實際出發,叫停這個項目。」
記者查詢發現,在莆田市行政服務中心官網上公佈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標公示」中,近年來共有67個項目,發包價幾乎都在300百萬到500多萬元。也就是說,幾年來僅莆田一市已有幾個億的財政投入該項目。
「你投了幾百萬的錢去做這個,為甚麼不把這個錢做老百姓的農業補助啊?農業補助一年一個人才一百塊左右。65歲以上一個月的工資才150塊。」任先生說。
據描述,當地農民收入是很低的,主要靠其它收入,在外面打工賺錢。再就是靠海,養殖海帶、紫菜,之前養鮑魚,有價無市,80%的人都虧得要命。比如碰到赤潮,缺氧、污染,全部海產品都死光了。
由於當地沒有誰家是整塊的地,如果一起澆灌、耕種,任先生擔心又回到公社時代,「那時候挨餓(大饑荒)就是因為這種制度。大家共同勞動,吃食堂。」
記者致電當地村委,對方稱上面有這麼一個民生項目,幫助符合條件的農地修繕灌溉水渠。他表示大部份的村民是歡迎的,會出現個別村民斤斤計較,說是修繕水渠佔用他的一點田地,希望村裏能給予補償。
山東的李先生(化名)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在電視上看到「高標準農田」,沒太在意。因為這個項目在他們當地實現不了,農民都種大棚了,沒人種糧食,只有歲數大的人種點粟米、小麥,留點口糧。
「這邊種大棚有十幾年了,是近四五年才發展起來,現在是糧食價格低,蔬菜水果價格高。」他說,「以前都是出門打工啊,地要麼撂荒,要麼種樹。」
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凸顯
去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的貿易及供應鏈受到衝擊。由於中國糧食大量依賴進口,糧食安全問題凸顯。有專家曾估測,由於農村空心化嚴重,中國糧食自給率、國產供給率連一半都到不了。
近期中共大力推出高標準農田的概念。央視財經評論披露,「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一個關鍵舉措」。
據農業農村部測算,今年將新建一億畝高標準農田,高標準農田每畝糧食平均增產100公斤。到2022年全國要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但外界認為,此數字難免浮誇。
各地「高標準農田」建設中,資金、腐敗等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僅靠中央和地方財政補貼被認為是不可持續,因此鼓勵地方政府用發債的方式募集資金。
如,江西2019年7月,發行全國首支高標準農田建設債券額度29.4億元。目前累計發行兩期專項債券,共計78.39億元。
去年中共喉舌期刊《半月談》自曝,高標準農田建設遭遇「打折扣」,項目區出現斷頭渠(水泥引水渠,做一半就改成了土渠)、花花路(機耕路選擇性澆築水泥,剩下仍是土路)、陰陽田(項目區一半好、一半差)……
另據微博披露,2019年在河南鹿邑縣斥鉅資(5700萬)修建的「智能灌溉系統」,兩年沒通上電,農民著急用水澆地,設備不出水,圍牆的水泥用手一摳,裏面是塑料泡沫……
有網友表示,「不只河南,我們河北也這樣,地下埋的管子啥的都爛了,太可惜太浪費了!」「我們這鉅資修的提灌站經常壞,水特別小,提水費巨貴用不起,而且不方便!」「是連續很多年。每次都投資幾千萬。都是擺設!」#
-----------------------
4.16 搶修復印 重返報攤
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譴責暴力 絕不退縮】
請支持大紀元: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