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WSJ)就港府修例限制查冊,引述記者及投資者的話語批評,指港府趁議會不存在反對聲音時推動查冊改動,是打擊新聞自由和保護政商界的權貴利益。

據《蘋果日報》報道,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在3月底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實施現行《公司條例》中的建議,分階段地限制公眾上網查閱公司的註冊資料,其中包括不再公開董事的個人資料,例如住址及身份證號碼等。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稱,新安排是合理及平衡的。

《華爾街日報》指,香港過往大事宣揚企業查冊透明度高,是金融中心所需具備的重要條件,但如今限制查冊就將會削弱市場的透明度、打擊新聞自由和企業併購活動。查冊更是公眾監察的「窗口」。由於立法會民主派議員已總辭,預計港府的修例將會輕易獲得通過。

儘管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修例目的只是保障私隱,但是立法會前議員梁繼昌則認為,修例對金融業界和律師都不是好事,雖然政府通過修例後,銀行業界未來仍可查冊,但未來企業併購時將更費時、成本也會更高。銀行公會在2013年時亦曾表明,讓公眾繼續查冊是有好處的。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指,港府早在2013年已想限制公司查冊,但礙於反對聲音所以暫緩。他警告,一旦公司董事可隱藏個人資料,記者就難以發掘真相,亦與國際社會不斷提高透明度的趨勢背道而馳。他促請政府傚法紐西蘭和英國的做法,改讓公眾可免費查冊。

公司查冊同樣是傳媒進行調查報道的重要渠道,港府近期起訴港台節目《鏗鏘集:7.21誰主真相》編導蔡玉玲,惹來罵聲一片。

《明報》職工會主席許芳文曾指出:「透過車牌查冊,揭發港珠澳大橋車輛違規放租;利用土地查冊,對比圖則揭發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寓所僭建。查冊對揭露重大新聞、捍衛公眾知情權,以至推動政府改變政策都是必不可少。」

又例如,傳媒查冊發現,有香港註冊的公司被指協助北韓繞過美國制裁;華為以空殼公司違反制裁令向伊朗出口科技產品;以及習近平家族在香港的資產等。不過林鄭月娥日前則聲言,不能讓記者擁有查冊的「特權」。

前新聞調查節目《新聞刺針》首席記者楊量傑表示,其實很多有問題的公司都不會以真地址登記,唯一可追查董事下落的方式就是董事個人地址。因此香港記者協會批評政府沒就修例進行公眾諮詢,並警告限制查冊,將會妨礙記者進行調查報道,促請政府重新考慮修例。

網民一針見血表示「港共政府做咗太多唔見得光嘅衰野 當然唔畀你查喇!」更揶揄「國際詐騙中心唔係浪得虛名!」◇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