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造假問題已多次被海外媒體和學術機構指證。日前,英國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再發表專題文章,揭露來自中國醫院的論文數量在過去20年裏暴增了50倍,但造假「產業化」現象嚴重。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近年,中國研究人員論文造假產業化的行為,引發西方學術界的密切關注。
該台引述英國《自然》雜誌3月23日刊登的文章表示,2020年1月以來,獨立調查員和各雜誌已經發現了1,000多篇可能與「論文工廠」有關的學術文章。據統計,來自中國的,有370篇被指出自論文工廠而遭撤回;另197篇被指存在圖片雷同問題也遭撤回;還有45篇被列入關注名單。
與此同時,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旗下的3個期刊在今年1月撤回了70篇由中國醫院的研究人員撰寫的論文。該學會發聲明表示,其已成為「系統性論文造假產業」的受害者。
《自然》雜誌的報道還指出,這些被「產業化」的造假論文都有相似的特徵,只是單詞和圖像被微調,疑似是用模板生成。調查人員表示,目前被披露的論文造假產業化情況,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除了醫學領域,電腦、工程、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界也存在同樣問題。
文章還引述兩名中國研究人員的話說,中國出版環境惡劣,導致很少有人相信或引用中國科學工作者的論文,這場「瘟疫」甚至開始腐蝕外國醫學雜誌,嚴重影響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
Since last January, journals have retracted at least 370 papers that have been publicly linked to paper mills, an analysis by Nature has found, and many more retractions are expected to follow. https://t.co/q1Z8uojUM6
— Nature (@nature) March 23, 2021
《華爾街日報》也在去年7月報道,加州微生物學家、影像分析專家伊利沙伯‧比克(Elisabeth Bik)調查發現,中國大約50個城市的醫院和醫學院研究人員發表的121篇論文中,每篇論文都至少有一幅圖像與另一篇論文相同,這意味著許多論文可能出自同一家公司或「論文工廠」。
《華日》還發現,2019年,雲南省一所醫科大學為在影響力較大的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提供了高達4.2萬美元現金獎勵。
專家表示,這些激勵機制很容易被「論文工廠」利用。一些通常沒參與研究的人(比如臨床醫生)卻需要發表論文,就會利用「論文工廠」。
在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電子商務平台淘寶(Taobao)上能搜尋到有關研究報告外判的服務,包括從選擇研究課題到最終發佈成品論文的全套服務。中共官方媒體此前發現,此類服務的價格從大約4,200美元到2.8萬美元不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