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緊張的台海局勢中,H-6K(轟六)的身影不斷出現,頻繁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通過巴士海峽,自西太平洋進入宮古水道,進行遠海長航訓練。 1月26日,羅斯福號航母作戰群在南海國際水域航行期間,遭到8架H-6K的模擬攻擊。美軍方證實,中共飛行員接受了對海攻擊的命令,模擬鎖定羅斯福號航母並發射反艦飛彈。至今,雙機或多機編隊的H-6K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的行動接連不斷。

轟六作為中共手中純粹意義上的進攻型武器,在近期的台海和南海緊張局勢中表現的異常活躍,似乎已經成為中共炫耀武力,犯台和南海擴張的力量支撐。如此高調亮相的轟六,也就是在冷對抗期間露個面,能否在實戰中發揮作用還很難說。中共用它宣洩霸凌台灣的氣焰,簡直笨拙得可笑。

用轟六炫耀武力是中共從其老前輩身上繼承的遺產,前蘇聯的TU-16也就是轟六的前身,就有一段因炫耀武力而機毀人亡的悲痛歷史。

1968年5月25日,在挪威海,美國海軍埃塞克斯號航母正在執行反潛作戰任務。前蘇聯兩架北約稱其為「獾」的TU-16轟炸機,奉命執行對美軍的抵近偵查任務。其中一架TU-16轟炸機在距離航母幾十英尺處飛過,機身上蘇軍飛機的紅星軍徽清晰可見。美軍注意到,這架「獾」的飛行高度如此之低,它的機身幾乎與航母飛行甲板一樣高。

冷戰時期TU-16這種抵近示威的做法並不新鮮,但是35米長的飛機,在貼近海面15米的高度,以每小時500公里的速度飛行,還是讓美軍驚訝不已。低空飛行的「獾」在飛離航母大約兩英里後做了一個轉彎動作,當飛行員普利耶夫試圖觀察他與航母之間的位置關係時,他的機翼插入海水中。飛機瞬間被海水撕裂,飛行員全部遇難。

在出事地點附近活動的美蘇雙方迅速投入搜救。美軍派遣愛德華·戴上尉用小艇把遇難蘇軍的遺體運送到蘇軍艦艇。為了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美蘇開展了艱苦的談判,戴上尉代表美方參加了談判,期間他向參加談判的蘇聯海軍航空兵副參謀長尼古拉·伊·維申斯基少將講述了他在事故當天的經歷。戴說,他們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這種悲劇再次發生。維申斯基情緒激動地告訴戴,他送回的屍體正是他的兒子。談判打破僵局。 1972年5月25日,美蘇雙方簽署了至今有效的《海上事件協議》,冷戰期間時有發生的激烈對峙就此平息下來。

如今中共的行為猶如歷史重演,不同的是中共的做法更缺乏理性,它無謂的提升周邊地區熱度,使兩岸人民面臨戰爭的風險。

TU-16是H-6的前身,由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1952年首飛,1955年交付使用。由於載彈量只有9噸,難以擔當轟炸機的重任。交付初期就為它改裝了蘇聯早期的巡航導彈,用於對付美軍的水面艦船。實際上是把它當成對地和對海攻擊機用了。

1959年中共仿製TU-16,1968年H-6首飛,1969年開始裝備部隊。 H-6採用同樣仿製的渦噴-8發動機,總體性能與TU-16基本相當。 H-6從開始服役就不斷的進行改進,衍生出十幾種型號,但無論怎麼改進,也改變不了其航程短、載彈量小的先天不足。

直到2009年H-6K開始服役。由於採用了俄羅斯索洛維耶夫D-30渦扇發動機,並增加了機內燃油,使其作戰半徑從1,8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更換了電子設備,增加了機翼掛點,可攜帶6枚YJ-12反艦導彈,號稱能打航母。

之後又有H-6J、H-6N相繼出現。外界猜測,H-6N可能攜帶彈道導彈,包括CJ-10或DF-21等這類射程超過1,5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

H-6改進型的最大載彈量不過12噸,比F-15E超音速戰鬥機的載彈量多不了多少,即使有機會飛到目標上空,也難以形成有規模的地毯式轟炸效果,其實已經失去了它的存在價值。 TU-16也是在20年前就已被逐步淘汰。 H-6得以存續的原因是,中共賦予它中、遠程對海攻擊能力。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H-6的這些改進型在實戰中到底能否發揮作用。 YJ-12為超音速反艦導彈,速度在3到4馬赫之間,射程不超過400公里。攜帶YJ-12的H-6K必須在接近航母作戰群400公里以內的區域發射導彈,才有可能對航母造成威脅。

典型的航母編隊包括航空母艦本身、兩艘導彈巡洋艦、兩艘導彈驅逐艦、一艘護衛艦、兩艘核潛艇以及一艘補給艦。通常航母會搭載80-90架戰鬥機和電子戰飛機;各型艦艇裝備不同射程的防空導彈達數百枚,構成遠、中、近三層防空區域。航母作戰群的遠程防空區,有射程為900-1,200公里的SM-3高超音速導彈防空系統,艦載機的作戰半徑為800公里。

就是說H-6K在距離航母1,000到800公里的時候,就已經進入航母作戰群的遠程打擊範圍,還沒有夠到航母就可能被打掉了,更不要說靠近航母400公里以內。實際上H-6K根本沒有機會進入對航母發起有效攻擊的位置。

有人說,「出動幾十架H-6K同時發射上百枚YJ-12,對航母進行飽和攻擊,只要有一枚導彈擊中航母就達到目的了」。實際上這個假設的前提就不成立,如果真這麼做,對航母來說倒是個好事,因為行動緩慢的H-6K比超音速導彈更容易攔截,而擊落一架H-6K等於一次擊落6枚YJ -12,顯然是筆划算的買賣。

我們所設想的上述推論還沒有考慮美軍使用電子戰手段,在奪取電磁優勢的情況下,美軍可能不需要動用大範圍動能殺傷手段就可以取勝。這就是為什麼1月23日中共軍機模擬攻擊羅斯福號航母編隊,美國印太司令部發言人邁克·卡夫卡(Mike Kafka)表示,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密切監視中共海、空軍的所有活動,他們從未對美國海軍軍艦、飛機或水手構成威脅。

至於說H-6N裝載中程彈道導彈的做法,就更可笑了。轟六在彈道導彈發射階段摻和一下,不過是為了提高機動性或增加射程。但是卻降低了生存能力,其隱蔽性還不如地面機動的導彈發射車。靠轟六增加導彈射程的目的恐怕與台海和南海關係都不大,應該是指向第二島鏈或印太海洋深處的美軍,轟六在這樣的遠程攻擊行動中出現,和自殺差不了多少。不管怎樣,轟六的參與都會給中共的進攻手段增加薄弱環節,在實戰中將淪為可悲的笑柄。@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