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冇搞錯》。2月20日。
前兩年,有一天和朋友在餐廳吃飯,朋友想要去上廁所,但男廁總是有人。於是他問waiter能不能去女廁?waiter當時猶豫了一下,面露難色。我開玩笑問waiter,你怎麼知道他是男人?那位waiter聽了大笑,然後對我朋友說:「沒問題,可以去。」
我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當時只是開個玩笑,沒想到有那個效果。
拜登擔任總統之後,第一批簽署的行政令,包括了一個性別平等的命令。是針對學校的。規定所有的學校必須按照學生自認為的性別來對待他或者她。比如說,一個從生物特徵上看上去是男生的學生,如果他自認為是個女生,那學校就必須允許「她」幾件事,包括參加女子運動隊,進入女生衛生間上廁所,或者進入女更衣室去洗澡或更衣。反過來,如果一個看上去是女性的學生,如果自認是男生的話,也是一樣的。
這個政策,是四年前奧巴馬推出的。當時就引起了很多爭議,特朗普後來取消,現在拜登上台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恢復當年的做法。
這種性別認同有出入的人,現在美國被視為性別少數。因為大多數人,看上去是男生,也會自認為是男生,看上去是女生的人,也大多數自認為是女生。所以,那些覺得自己是不同性別的人,就被稱為是性別少數了。
說句實話,這種性少數群體,不是現在才出現的,也不是西方才有。中國古代就有不少這樣的人物,人類社會從來都有。從現代社會,人類文明越來越寬容的發展趨勢上,我認同不應該歧視他們。但同時,我也不認同為了少數人群,就漠視其他人的感受甚至是權益。
而且,拜登的這個政策,可能會帶來其它的問題。
比如說,性別少數,到底有多少種呢?除了自認為是女性的男性,和自認為是男性的女性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其它種類。有一個非常極端的調查說,性少數種類有超過三十種。三十種性別,我是無法理解,不知道還有哪些種類。據說,有些人的自我性別認同會發生變化,不同的時段,會有不同的自我性別認同。這可就麻煩了。這個人到底應該去男更衣室還是女更衣室呢?
這個政策當然還可能會帶來另外的問題。因為總統令規定,這類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性別認同去不同性別的體育隊,而學校不得干涉,必須接受,同時各地學校,包括大學的獎學金也不得歧視,必須一視同仁。
所以有人猜測,最後所有的女性代表隊,包括女籃球隊、女足球或者是女田徑隊,可能都是自我認同為女孩,但生物特徵為男性的學生組成。
大家都知道,體育優才生,是可以獲得大學優先錄取和獎學金的。這是很多美國窮人家庭孩子讀大學的捷徑,現在的新政策,是不是多了一個方法?一個看上去是男孩的學生,因為認為自己實際上是女孩,可以去女足球隊,然後因為體能優勢而獲得獎學金去大學。這對那些真正的女孩是不是構成了不公平?
如果這種事情發生,我估計幾年後美國人參加奧運,女子獲獎牌的數量會大量減少。原因是甚麼,大家可以自己分析一下。
美國左派在教育界的類似的改革,還有很多。
最近,俄勒岡州教育部門,推出了一個「公平數學」的教學指導意見,專門給所有中學教師的。這個指導有82頁,目標打破數學中的種族主義,主要是打破「白人至上文化」。這個有點奇怪,如果說文學、社會學、歷史這些學科裏面有種族文化殘留,還比較容易理解,但數學裏面的「白人至上主義」是甚麼東西呢?
這個指導意見說,「準確的數學是白人至上文化的種族主義內容」,白人至高無上,體現在尋找正確答案上。
還有,指導意見說,「集中精力獲得正確的答案」以及「要求學生展示功課」,都被視為白人至上文化「滲透數學課堂」的方式。
工具包中寫道:「認為數學是純客觀的概念無疑是錯誤的,教學就更不客觀了。堅持總是有對與錯的答案,使客觀性以及對公開衝突的恐懼永遠存在。」
所以呢?孩子學數學的時候,應該找到錯誤的答案?說實話我自認為是非常寬容的,也絕對支持種族平等,但我實在無法理解俄勒岡州的這個數學教學指導意見到底是甚麼意思。
俄勒岡州教育局的指導意見,還提供了一個「拆除種族主義」的教師工作手冊,鼓勵教師「提出至少兩個可以解決該問題的答案」,而不是只關注一個正確的答案。
一道數學題怎麼能弄出兩個答案來呢?我們認為的,數學是一種純科學的語言,因為它邏輯清楚,沒有模糊地帶,代表了事實、客觀的答案,數學之美就在於其公正性和客觀性,數學本身沒有偏見,不會因為你的膚色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結果。但按照俄勒岡州的這個指導意見,一道數學題如果只有一個答案,就是種族主義或者白人至上主義。
該指導意見是這樣培訓老師的:「通過獲取所謂『正確的』答案來挑戰標準化的測試問題,而通過解開問題中做出的假設來證明其它答案的合理性。」
讀到這裏,讀者是否會產生很多問號?網上有華人做了解釋:以後的數學考試,你不能問1加1等於幾。你只能問,1加1,你「覺得」等於幾?以及,您是甚麼種族?如果某少數民族答:1加1等於3,老師會評註:非常具有獨創性、革命性和批判性,滿分。
該工具包還鼓勵教師採用「中心民族數學」,具體包括各種指南,其中之一指示教育工作者「確定和挑戰數學用於維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觀點的方式」。
在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1984》中,也有一道著名的數學問題,2加2等於多少?專職當局把溫斯頓抓起來之後,在監獄中反覆訓練他的一個方法,就是問他2加2等於多少?直到他得出訓練他的人說的,2+2=5,最後才放他出去。當然,2加2等於多少並不重要,關鍵是社會個人對權力不能懷疑,必須全身心相信。所以真正正確的答案是,2加2等於最高掌權者認為的任何結果。
俄勒岡州教育局不是他們自己異想天開,美國數學界認為傳統的數學表達和數學教學,是種族主義和白人至上的工具,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當然不是所有的數學界,而只是一部份人。
CNN在2016年就曾經公開稱「數學是種族主義」。2017年美國兩個全國性的數學教師協會曾聯合發表一份報告,認為美國數學教育存在「制度化的歧視」,說通過數學的標準化考試成績,會阻止某些族裔、性別、階層的學生學習高端數學,「造成社會不平等」,「應根據學生族裔等背景做調整」。
紐約布碌崙「Packer大學學院」網站上,2020年12月有篇文章,就是《建立反種族主義數學課程》。
霍士新聞(Fox News)對這個事件也做了報道。報道說,在俄勒岡州教育局發的這個「消除種族主義」手冊中,提出「只有白人才能在我們的社會中成為種族主義者,因為只有白人才能擁有種族力量」。所以,像我們華人,不是種族主義者。
美國的左派特別不喜歡華人,因為他們通常會說少數民族如何遭遇不平等,如果受白人至上和種族主義的壓迫,證明就是美國少數民族的收入很低。但華人卻可以證偽這個說法。華人,或者說是亞裔吧,在美國是少數民族,但收入比白人還高,或者是差不多。所以,亞裔族群,包括華裔變成了美國左派的敵人。
這不是胡說八道,真的是敵人。去年日本記者去西雅圖採訪安提法自治社區,被痛打了一頓,因為他是亞裔,是資產階級。最近有左翼企業招工廣告直接點名不請亞裔。還有三藩市,有位90歲的亞裔老人,在大街上被人無緣無故推倒,引發輿論巨大關注。
其實,對左派來說,種族只是一個工具。
霍士在報道俄勒岡州教育局這個事件的時候,就注意到一個事情。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證明反警察情緒的合理性。它寫道:「在某些情況下,被壓迫者的偏見(你不能相信警察)是生存所必需的。」而且這個指導意見,也採取了堅決的反資本主義基調。
它說:「我們不能在剝削別人以謀取私利的系統中,消除種族主義。」「如果我們要消除種族主義,那麼我們必須開展一場爭取經濟正義的運動。」而且還附上了一個圖表,美國左派抗議者經常用這個圖表批評資本主義,呼籲對公司大幅度增加徵稅。這個指導意見中,還常常引述霍華德·辛恩(Howard Zinn)和切·格瓦拉(Che Guevara)的話。霍華德·辛恩自稱是堅定的社會主義者,而格瓦拉是南美著名的共產主義者,是卡斯特羅的戰友,因為進行暴力革命被打死。
美國政治網絡新聞雜誌《美國思想家》(American Thinker)2月14日刊登了自由撰稿人威德堡(Andrea Widburg)的評論文章。威德堡在文中說,在過去的一周中,出現了三個左派處理教育問題的故事。他們的信念是:少數民族無法達到基礎教育標準,而實現左派「平等」的唯一途徑是降低標準或完全廢除這些標準。
威德堡說,左派似乎認定了少數民族無法達到較高的教育水平,因此,為了所謂的種族平等,他們寧願「摧毀該地區的一所理想學校」。
「種族主義再次令人震驚。」威德堡說,左派從不培養人,「他們總是通過愚弄所有人來創造『平等』」。這不僅揭示了左派實際搞的就是種族主義,而且還令美國的教學體系急劇變「渣」,當中國在急功近利地追求數學和工程學等硬科學發展時,美國學生卻在猶豫著2+2=4對不對,怎麼和中國抗衡?
在我看來,這不是數學問題,也不是種族問題,而是共產主義的問題。經過文革的中國大陸人應該不陌生。中學時期,我們那所學校有一個被老師當成範文的學生文章,裏面唯一被老師大讚的,是一個詞:糞香。因為覺得糞很臭,是資產階級的想法,糞便是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料,所以無產階級「應該」覺得糞是香的,所以這個學生得了超高的分數。
文革的時候,中國科學院和社科院,還組織過批判愛因斯坦,專門出過一本書。因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符合馬克思理論。
在文革結束之後的80年代初,中國還在爭論音樂有沒有階級性,美醜有沒有階級性,有沒有客觀的對錯和真理?就像俄勒岡州教育局說的,到底有沒有客觀的數學答案?在我看來,他們其實只是製造混亂而已。這是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任務之一。
共產黨宣言的最後,就是這麼說的:共產黨人不隱瞞自己的意圖,他們就是要通過暴力,徹底顛覆現存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
現在美國的那些共產主義,正在做同樣的事情。#
石山角度: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_x4TYTL7Ibhs0JPuHVQY1A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