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而每個月會有2個節氣,各歷時15天。
2021年1月20日,正式進入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古人說:「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自然界的規律就是物極必反、逆極必順,過了「大寒」,就將進入新的一年節氣輪迴了。
傳統上在二十四節氣之下,又分了七十二候,中國古代將「五天」稱為「一候」,一個節氣又被稱為「三候」。因此,「大寒」也分為三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物候,能更進一步了解此時節的景象。「大寒」之日,雞這種陽禽已經感知大自然中的陽氣,開始準備生育下一代;又五日後,鷹隼之屬的厲鳥,已經長得猛厲;又五日後,凝結川河的表面下之水也都凍結了。
「大寒」遇「臘八」喝粥補氣又驅寒
今年就在「大寒」節氣開始這天,正好是臘月初八(黃曆十二月八日),也就是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此節標誌著過年序幕正式拉開,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
民間有「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的民謠,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辦年貨、「過小年」,直到除夕夜。廣義地說,過年從喝臘八粥就開始了,一直要過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結束。
中醫師建議,利用「臘八節」喝碗臘八粥,有補氣活血、驅寒保暖的效果。特別在冬天早晨和晚上,不少民眾都有手腳冰冷的困擾。從中醫角度,這是因為氣血虛弱所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民眾可多服用有補氣、活血、溫陽功效的臘八粥驅寒保暖,適合的材料有紅棗、桂圓和花生。
「大寒」食俗 糯米飯暖胃又禦寒
在數九寒天裏,中國各地也有豐富的養生食俗,北京吃臘八粥,南京吃菜飯、廣東吃糯米飯,而在台灣盛行吃羊肉爐、帝王鴨、麻辣火鍋等暖胃納氣食物。
在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時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能補脾肺虛寒、補中益氣、健脾暖胃、止虛寒瀉痢、發痘瘡、暖五臟等,其被譽為脾之果;糯米釀酒則熱,特別是熬成飴糖,既可潤肺和脾,又能化痰止嗽;糯稻根鬚能益胃生津、和中開胃、止汗、退熱、安胎和血等。
「大寒」已經是黃曆四九前後,在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單燉或添加參鬚、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到了臘月,老南京還喜愛做熱乎乎的羹食用,既取材容易又美味可口,食材可選用肉糜、豆腐、山藥、木耳、山芋、榨菜等等。
「大寒」養生 順應季節變化
「大寒」時節已是冬與春交替之際,觀察天空中星宿,視運動中的年周期將盡,梅花、柳樹已經等待著陽春的來臨。在飲食上也要順應季節的變化,以適應春天萬物的生發。
此時節,進補量應該要逐漸減少,適當選擇一些甘味的食物來調和脾胃、補養氣血,像是山藥、南瓜、紅棗、桂圓、香菇等,並加入有升散性質的食物,如香菜、白蘿蔔、芥菜等,為適應春天做準備。
冬天喝茶好處多 暖胃補氣紅茶為首選
在寒冷的冬季裏,人的活動力會降低,肢體也容易變得有點僵硬和遲鈍。若在這時,能泡上一杯性溫的熱茶享用,既能溫暖腸胃和身體,也能緩解這種因天氣變化而帶來的情緒波動,還能增強抵抗力。茶是冬天不可或缺的陪伴,也是很多人的摯愛。
從傳統養生的理論上講,喝茶有治病防病的功效。而不同的茶有不同的特性,那麼冬天適合喝哪種茶?中醫認為:「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於抑制狀態。養生之道,貴乎禦寒保暖。」因此,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
紅茶性味甘溫,冬季飲用補益身體,還可養人體陽氣;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生熱暖腹,能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也因為紅茶是全發酵茶,特別適合在此季節飲用,脾胃虛弱的人多喝點紅茶能起到補氣養胃的效果。
紅茶要熱飲較佳,如果等放涼再喝,營養含量不但降低,同時也影響暖胃效果。而紅茶除了單獨沖泡外,還可加入牛奶、甘蔗、糯米等食材。對於胃潰瘍的患者喝點紅茶,加上糖或牛奶,能消炎、保護胃黏膜,對治療胃潰瘍有一定效果。
此外,紅茶還具有防齲、助消化、延緩老化、降血壓、降血脂等功效。紅茶的抗菌力也很強,用紅茶漱口還可防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感冒。研究發現紅茶還可以減少冬季高發疾病的發病率,如中風和心臟病。
除了紅茶之外,冬天喝普洱茶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俗話說:「夏喝生普,冬飲熟普。」因為普洱熟茶在製程中經過發酵處理,所以它除了口感滑順外,性質也屬溫性,適合體質偏寒者飲用;能夠溫胃散寒、消食積。而期飲用普洱茶有治療肥胖症的功用。
但是,冬天喝茶要注意,千萬不要空腹飲用,更不要空腹喝冷茶;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對反傷脾胃。要根據自身的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茶葉種類進行飲用,不要喝放置時間過長的茶。
中醫師建議,每天依早中晚喝不同的茶,可調理脾胃,達到養生的效果。晚上人體陽氣收斂,此時人體的氣機下降,需要頤養脾胃,安養心神。若能在晚上喝杯普洱茶可使腸胃舒適,更好入睡,身體就能在夜裏修復。
冬天泡腳效果好 補腎又暖身
中醫保健理論中,關於「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腳,開陽固脫;夏天洗腳,暑理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濕灼」的記載,正是對中藥足療功能的形象概括。
中醫認為,足部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如果經常泡腳,則有助於刺激腳部的腎經湧泉穴與裸關節以下各穴位。因泡腳的溫度,能直接溫暖我們一己的穴道,使得寒氣減少,從而起到滋補元氣、調理臟腑、疏通經絡與全身的作用。
林貴中醫師表示,因為冬天主腎,所以冬天相較其它季節最適合泡腳,也是效果最好的一個季節。此外,因鹹入腎,在泡腳時可加點鹽巴;加微量的醋,則可柔肝;如果加一點點薑汁,則能溫中散寒。她建議,泡腳的水溫不宜過高,依照自己能承受的程度為主,一般在攝氏35至45度左右;時間不要過長,最多半小時。
黎珂中醫推薦:「大寒」節氣方
小寒節氣期間,臨床多見下焦虛寒上焦肺燥熱之證。主要症狀如咽乾癢痛,氣上逆則咳,有痰難咯或可咯出少許黃白粘痰;大便黏滯不爽;早醒多夢,晨起頭腦不清爽,目眵多。遵循天地生命規律:陽明闔坎水足。凡有此病機端倪者可服用李可中醫藥學術流派國家傳承基地的大寒節氣方調治:生甘草15g、茯苓10g、赤芍10g、熟附子5g。1劑。用法:每劑加水600ml,大火煮開轉小火煮45分鐘,煮取45ml,供3人飲用,每人15ml。◇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