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是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一周年,一年來中共到底兌現了在協議中的哪些承諾?
2020年1月15日,中美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根據協議,華盛頓同意部份削減加徵的關稅,而中共兩年內在2017年的貿易水平上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的購買增加2,000億美元。該協議還要求中國減少貿易壁壘。
在協議達成的一年後,中共沒有達到預期採購目標,而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只增不減。
美國之音1月16日撰文清點了一年以來中共兌現貿易協議的情況。
根據協議,中共同意在2020年年底前購買約1,59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但彼得森國家經濟研究所的報告(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指出,截至2020年11月,中國的實際採購額約為820億美元,約為目標的52%。
該報告顯示,中國在購買農產品方面達到了目標的67%,在製造業方面達到了52%,能源方面只達到了31%。
而在2020年10月26日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根據美國商務部該日公佈的數據計算,中共截至9月30日的美國商品購買額為588億美元,不到承諾金額的一半,當時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就斷言,中共不可能完成全年所承諾的購買金額。
一些經濟學家將這一缺口部份歸因於中共病毒(俗稱武漢病毒、新冠病毒)瘟疫,瘟疫削弱了中國國內對外國商品的需求,降低了進口能源產品的價格。但是,很多專家從雙方簽署協議的開始就認為中共不可能兌現承諾。
智囊布魯金斯學會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杜大偉(David Dollar)從一開始就認為中共無法完成採購目標。他表示:「第一階段協議的核心是中國同意從美國進口更多的產品,這種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協議不是貿易的方式,結果是失敗的。」
而評論人士文曉剛則認為,中共如果願意,它是有可能完成全年採購承諾的,而且2020年大陸豬肉價格飛漲,缺少大豆,粟米價格上漲,長江流域還經歷了一場大洪水,造成夏糧大幅減產,如果中共大量進口這些食品,一方面可以降低大陸這些商品的價格,一方面又可以完成從美國採購的承諾。但是,中共為了向外界顯示不向美國低頭,就是不增加進口,結果造成大陸這些商品價格飛漲,又違背了承諾。#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