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東盟10國主導的亞太「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剛剛簽署,除東盟10國外,還包括中國、日本、南韓、澳洲和紐西蘭,共15個國家,印度因中共長期出口傾銷政策,沒有參加這一自由貿易協議。
東盟一直期望這個自由貿易協議,李克強也承認,在RCEP談判過程中,東盟國家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此次RCEP協議的簽訂,對東盟國家應該是一大突破。對於相對弱小、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國家,依靠廉價勞動力,通過自由貿易協議確實可以促進出口貿易。2001年中國加入WTO,就打開了進軍美歐市場的大門。東盟此舉,自然也希望進軍其它5個國家的市場。
RCEP協議從2012年開始談判,東盟各國一直極力推動,中共高層實際並不熱衷。今年以來,中共政權忽然陷入國際孤立,習近平最終默許簽署RCEP協議,並大力宣傳,主要期望維繫與周邊國家某些程度的關係,實際的經貿效應十分有限。
RCEP解決不了中美貿易爭端,也解決不了即將到來的中歐貿易爭端。中共正在主動挑起與澳洲的貿易爭端,自由貿易協議之下,還很可能引發與日本和其它國家的爭端。
南海、東海情勢緊張,簽署RCEP應是中共高層暫時的緩兵之計,但實際解決不了中共目前的內外困境。
東盟、 澳洲、 南韓與中國已有自由貿易協議
中共黨媒高調宣傳RCEP協議,李克強參加協議影片簽署時也高度稱讚,但這個協議的經濟意義對中國十分有限。15個簽署國家中,除日本外,其餘國家已經先後與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RCEP對中國的真正意義,就是增加了日本,能否擴大向日本的出口,或許是唯一的經濟看點。
2002年11月4日,東盟與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框架協議,過去的18年裏,各國都在按階段調降互相的關稅。按中共官方的說法,今年1月1日,中國對東盟的平均關稅從9.8%降至0.1%。
2019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總額已增長到4.43萬億元人民幣(約6,414.6億美元),這個數字已經夠高。2019年,按中共官方統計,中美貨物貿易額為5,412億美元,下降14.6%。2019年,歐盟與中國貨物貿易額為5,596億歐元(約7,051.1億美元),增長5.6%。
中國與東盟的低關稅已經實施,貿易額已經與歐美市場比肩,簽署RCEP,是否還能有貿易增長空間,可以拭目以待。
2004年11月19日,紐西蘭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並在2019年更新。
2014年11月17日,澳洲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紐西蘭和澳洲都希望出口更多農產品、基礎原料到中國。雖然有自由貿易協議,但中共試圖脅迫澳洲的疫情追責,以非關稅壁壘名義,不斷禁止澳洲的農產品、木材等進口,自由貿易協議並不能真正解決貿易問題。
2015年6月1日,南韓與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南韓急欲進軍中國市場,但2017年中共發動了反韓運動,禁止中國大陸人去南韓旅遊,南韓企業在中國市場受阻。其後,南韓三星手機更在中國市場遭遇封殺,技術基本被竊取後,黯然退出了中國市場,三星企業全面撤離中國。如今,南韓仍然沒有放棄對中國市場的希望,但在中共高層內循環的策略下,南韓的願望恐繼續破滅。
日本加入RCEP 對中共或是雙刃劍
簽署RCEP的15國,日本是唯一加入與中國自由貿易協議的新成員,中國對日本的出口,或許是一個理論上新的增長點,其實並非如此。
能進入日本市場的中國產品,有些應該與美歐市場類似,如低值的服裝、日用品類,但中國的中小型機械、電子產品質量較差,可能進入美歐,卻難進入日本。日本已經在WTO內,中國產品能進入日本市場的,早已進入,進一步降低關稅,對中國產品擴大日本市場的作用恐十分有限。
反過來,日本產品長期希望進入中國,中國的高關稅確實成為障礙。過去幾十年來,中國人去日本,總要帶回一些高質量的日本產品,價錢比中國大陸要低很多。假如雙方真要降低關稅,降低價格的高質量日本產品將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很可能蜂擁至中國,中共願意接受嗎?
很可能不會,中共或者以各種藉口不執行關稅減讓,或者設置層層的非關稅壁壘,阻止日本產品進入。中日之間的貿易糾紛恐怕很快到來,已經每況愈下的中日關係,不但難以緩和,還可能更加惡化。
中共當然也希望竊取更多的日本知識產權,以彌補美國技術封鎖帶來的困境,但日本也正在清理中國留學人員中的間諜,日本企業實際正在大規模撤離中國,中共偷竊日本技術的可能性也在降低。中共很可能在想方設法竊取、模仿日本技術,一旦形成規模,將是中日爭端的又一大領域。
RCEP號稱全面夥伴關係,但實際並不包括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內容,因此被電子前線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稱作在保護知識產權上最差的貿易協議。不僅日本,包括南韓等都不得不小心應對,特別是高端晶片技術。
RCEP無法帶來中共急需的外匯
中共高層稱讚RCEP,實際並不能給中國帶來實質的經貿效應,中共的內循環並未因此發生改變,即使RCEP能增加一些出口額,卻難以彌補中美貿易額的大幅下降。中共急需的美元已經捉襟見肘。
繼德國、法國擬定印太戰略後,荷蘭也剛剛宣佈了印太戰略,與中美貿易談判一樣,中歐貿易談判顯然難以突破。2019年,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已經擴大到2,003億歐元,二次疫情令歐洲經濟衰退雪上加霜,接下來的疫情追責也會納入日程,中歐貿易爭端遲早來臨。
目前,美歐供應鏈離開中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東盟十國多少都是遷移後的受益者,這些供應鏈離開中國後,或許還有些基礎原料和小部件,仍然從中國輸往東盟,但卻無法換回美元、歐元。中共或者可以通過大量出口補貼,獲得更多日圓、韓圜,但並非國際貨幣的硬通貨,基本只能用於購買日本、南韓商品。
中共或許也可以擴大人民幣在東盟的使用範圍,但同樣換不回急需的美元、歐元外匯,這也是被迫內循環的關鍵因素之一。
為賺取大量外匯,中共奉行的歷來都是不平衡的貿易策略,採用進口補貼傾銷,再設立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阻止進口,限制外企獨立經營,以達到貿易順差最大化,持有更多外匯。中共政權從來都不願意真正的自由貿易,也不會遵守所謂的自由貿易協議。
印度退出RCEP談判,明言就是擔憂中共的傾銷政策,對中共政權根本不信任。澳洲與中共的爭端已起,RCEP顯然無能為力,未來日、韓兩國與中共的貿易摩擦恐也會升溫。
內外交困的中共高層一籌莫展
RCEP在各國的批准、逐步落實,還需要2年時間,中共可能指望暫時化解與東盟在南海的緊張,至少東盟各國不要太靠近美國,中共政權不至於陷入完全的周邊國家孤立。
11月17日,習近平參加與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的金磚5國視像會議,竟然稱「風高浪急之時」,「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表明了中共面臨被國際孤立時,胡亂拉攏、結盟的急迫心情。印度正在與美、日、澳結盟,不可能搭理中共;俄羅斯也明確表示不會與中共結盟;巴西正陷入中共問題疫苗的漩渦。中共高層病急亂投醫,反映了內心的極度焦灼。
中共的內循環,並非中國經濟恢復的真正出路。11月16日,李克強再次了主持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近期各種類似的經濟座談會頻繁召開,顯示中共政權始終沒有經濟恢復的解決之道。
這次座談會上,李克強再次說了實話,「今年經濟發展的困難特殊」,「當前國內外形勢仍然複雜嚴峻,既要堅定信心,又要做好應對困難挑戰的充份準備」,「促進經濟運行恢復到合理區間」。
假如中共真按照RCEP實行零關稅,中共的財政收入又將失去一部份,李克強就更需要「過緊日子」了。
中共高調宣傳RCEP,根本於事無補,改變不了內外的困境,RCEP也救不了中共政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