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病毒疫情衝擊環球經濟及全球銀行業,其中總部設於英國倫敦的滙豐控股今年的股價跌幅已達到50%,跌至25年以來最低。與此同時,由於處於中、美金融脫鉤漩渦之中,滙豐正面臨來自中、美雙方的制裁風險。
中共黨媒《環球時報》於上周六指滙豐銀行將被列入中共的「不可靠實體清單」。報道指因其參與美國對大陸電信巨頭華為的調查,並導致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長(CFO)孟晚舟被美方拘捕。而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實體,將面臨的懲罰包括:貿易限制、投資限制及簽證限制。
受中、美制裁消息影響,周一(21日),藍籌滙豐控股(005)港股股價跌破30元,全日跌5.3%,收29.3元,創25年來最低。而恒指受滙控拖累,周一亦大幅下跌504點或2.1%,收報23,950點。
至此,滙豐股價較年初跌幅已達到51.9%,市值僅為6,083億元。雖然疫情導致銀行業股價全面向下,但滙豐股價的跌幅明顯大於其主要競爭對手,花旗集團及摩根大通今年的跌幅分別為44%和29%。
證券投資經理:料股價持續疲弱 恐一蹶不振
香港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分析指,自從華為CFO孟晚舟被美方拘捕之後,中方對滙豐的態度已日趨嚴厲。所以基於這個政治原因,投資者早已開始擔心滙豐的前景;其次,中、美的緊張關係對滙豐股價亦造成負面影響。
梁杰文表示,從基本面來看,疫情所造成的影響其實最為嚴重。首先,受疫情影響,英國宣部許多銀行停止派息,導致不少滙豐的投資者開始清倉,拖累股價下跌。其次,疫情衝擊環球經濟,全球低息環境料會持續數年,亦對滙豐銀行相關業務的收入造成影響。估計滙豐股價疲弱的趨勢會持續,股價亦可能會一蹶不振。
彭博社引述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表示,由於《環球時報》提到滙豐,滙豐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可能性會很高,令該行未來在中國大陸開展業務將面臨諸多困難。此外,他還指,滙豐已在中國大陸進行了大量投資,未來該行的內地業務及發展將可能遇到麻煩。
據滙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2019年報數據顯示,其亞洲業務收入佔集團總收入49%,歐洲業務佔集團總業務收入的29%。據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2019年報披露,該公司2019年的客戶賬項中,香港地區佔比為71.68%、大陸業務佔比約為6.93%。
滙豐負面消息頻出
繼《環球時報》的消息之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外洩密件報道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 ICIJ)獲得美國財政部機密文件指,在近20年期間(1999至2017年間),幾家大型跨國銀行轉移了大量非法資金,涉資金額超過2萬億美元(約15.5萬億港元),其中即包括滙豐銀行。
外洩文件還透露,2013和2014年間,滙豐銀行在知道客戶實施龐氏騙局的情況下,仍縱容騙徒從美國滙豐轉賬近8,000萬美元至香港戶口。而該8,000萬美元涉及一個龐氏騙局。據悉,若該消息被證實,不排除滙豐再被監管當局處罰的可能。文件中提及的政客,包括涉及馬來西亞一馬基金醜聞的華裔商人劉特佐(Low Taek Jho)。
彭博社引述滙豐對此的回應稱:「自2012年起,滙豐銀行著手改革其在60多個司法管轄區打擊金融犯罪的能力。滙豐現在是一個比2012年安全得多的機構。」
特別被點名的五間大型銀行分別是滙豐銀行(HSBC)、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渣打集團(Standard Chartered)、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以及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
其中渣打集團的港股股價在周一下跌6.2%。
「看淡」自己?傳滙豐研被禁用美元方案
此前,滙豐曾因公開表示支持「港版國安法」、關閉支援香港反送中抗爭者的民間組織「星火同盟」的銀行賬戶等行為,引發來自香港市民、美國及英國政要的批評。
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14日簽署《香港自治法案》,除了對破壞香港自治的官員施加「一級制裁」,也將對與被制裁者有交易的金融機構施加「二級制裁」,涉事銀行及金融機構將被重罰,金融機構負責人或被判監。
據香港律師會網站介紹,法案要求美國國務卿在法案通過的90天內向國會提交破壞香港自治的個人名單。在此之後的30至60日,美國財政部長必須提交一份報告,列出與被制裁人士有重要交易的金融機構。
8月7日,美國已公佈制裁11名本港及中共官員。根據法案規定,二級制裁名單將在公佈一級制裁名單後1至2個月內公佈。美國二級制裁名單即將出爐之際,外界持續關注滙豐是否會榜上有名。
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曾引述消息指,滙控及渣打正尋求方案以應對來自美國的潛在制裁,包括被從美國金融系統中排除。有法律及監管專家指,銀行正研究如何在無法使用美元的情況下繼續維持經營。然而,銀行高層及香港監管機構均認為出現該種可能性的機會甚微。
在中、美緊張局勢加劇之際,滙豐銀行正夾在西方的批評和中共的威脅之間。而滙豐銀行也在「看淡」自己。21日,據滙豐銀行網頁顯示,從12月7日起,滙控同旗下的恒生將被剔出該行的認可孖展買賣股票名單。據悉,目前只有這兩隻股份有變動,其它股份均維持不變。
中共無理凍結外貿賬戶 海外提取數千元亦受限
另外,近期有中國大陸的大量外貿賬戶被銀行凍結,從限制境外消費,到凍結外貿客戶甚至是普通民眾的銀行賬號,相信此乃中共嚴厲管制資金外流的一些手段。
據《看中國》報道,今年4月,中國公民桑俊(化名)在東南亞度假時,收到家人轉發的銀行微信訊息。訊息指,黑龍江省某農村信用社稱,桑俊開設銀行賬戶時,資料不全,要求他盡快前往銀行補充資料。桑俊並未即時理會。
約一個月後,桑俊用該銀行卡在境外提取7,000元人民幣,卻收到銀行發來的消息指,桑俊的賬戶「涉嫌洗錢」,要求他在指定日期前往銀行補充資料,否則就把其銀行賬戶註銷。
桑俊越洋電話打電話給農村信用社了解情況,信用社職員支支吾吾以對,指相關政策是響應上級的通知。桑俊接著打電話到黑龍江總行,總行職員說,根據中國央行規定,中國公民名下所有的銀行卡在境外一年內取款不得超過10萬元人民幣。由於桑俊只取了7,000元,原則上沒問題,也解釋不了為何信用社說他「涉嫌洗錢」還要凍結賬戶。
由於桑俊近年經常在海外生活,對中國公民境外消費的規定了如指掌。每當中共央行對外滙管制下發新的通知或是政策變動,桑俊都會及時跟進消息。
桑俊認為,他的遭遇是中共收緊外滙的一種手段,「上不了台面的,對某些銀行和個人下手,因為沒有普遍性,大家可能很難警惕。明面上的規定是一樣,實行起來又另一樣。道理很簡單,就是不讓你把中國的錢拿到國外去花。這個尺度從它允許的10萬元,到7,000塊錢都不行」。
今年7月,中信銀行給秦陽(化名)的弟弟打電話,銀行職員說,秦陽在境外頻繁提款,警告他的取款行為已經引發銀行的注意,銀行將把這種情況上報。秦陽弟弟問,取款是否超出限額?銀行回答沒有,但是還會上報。
除中信銀行外,興業銀行也打過相同的電話。秦陽認為,這種電話實際作用不大,主要是恐嚇,警告不要再取款了,因為已經被盯上了。他說,國家說一人一年境外消費有10萬的額度,結果取個2、3萬就跳腳了,是欺負老百姓。
遭凍結金額 幾萬到上千萬
不但如此,近日大量外貿從業員抱怨自己的外貿銀行賬戶無故遭凍結,且解凍手續複雜,甚至被要求支付「罰金」。其中不但涉及收緊外滙管制,當局更在其中巧取豪奪。
9月18日,微博知名財經博主「風中的廠長」提到其義烏客戶的銀行卡被凍結,詢問義烏網友最近市場如何,博文引來不少外貿圈人士的回應。
留言反饋顯示,義烏、廣州、深圳、上海、福建泉州等外貿較發達地區的「一大堆」業內人士銀行卡被凍結,凍結金額從幾萬到上千萬不等,這些人「個個在比慘」。中國農業銀行則成了凍卡重災區。
有網友說,「領導缺錢花了,以前放水養魚,現在該收網了」、「往國外轉錢越來越難了,能趁早的趁早」、「這是阻止資金外流的前兆,連外貿賬戶都明目張膽凍結,無法無天了」。◇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