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展開貿易談判以來,歐洲似乎都是旁觀者;自中共病毒(俗稱武漢病毒、新冠病毒)年初爆發席捲全球后,歐洲逐漸認清中共本質,不僅重新思考中歐關係,並開始配合美國,斥責中共、讚揚台灣。
當捷克參議院議長米洛斯・維特奇(Milos Vystrcil)在台灣議會的演講中宣佈「我是台灣人」時,台灣議會廳內響起掌聲。這一聲明回應了上世紀美國總統甘迺迪的「我是柏林人」,也是對台灣在中共勢力擠壓下不屈不撓堅決反抗精神的認同。
維特奇的聲明不出所料地讓中共狂怒,並威脅要讓他為這次訪問付出「沉重的代價」。
但出乎中共的意料,一向在中共施壓中保持沉默的歐洲各國,面對這種威脅終於發出斥責聲:法國稱中共的威脅「不可接受」;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則在聯合記者會上當面反駁王毅對訪台捷克參議院議長的威脅。馬斯說:「作為歐洲人,我們採取緊密合作的行動」,並要求受到尊重,他強調,「威脅的聲音不適合這裏」。
歐洲分析人士認為,維特奇的台灣之行和由此引發的外交爭端,是歐洲對台灣和中共態度正在發生變化的最新跡象。
歐盟外交關係理事會(ECFR)亞洲項目主任揚卡・厄特爾(Janka Oertel)表示:「在捷克遭受打擊時,德國或其它歐洲國家過去幾十年來默認解決方案會是保持沉默,但我們看到了歐洲團結的實際程度。」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周日接受霍士新聞採訪時也表示,在面對中共方面,歐洲正在變得越來越清醒。他說:「我們花了幾年時間與他們分享(關於中共的)風險。我們開始展開關於中歐關係的對話,討論如何共同減輕中共對自由、宗教自由、商業和貿易的威脅。這些都是西方國家所珍視的東西,我們擁有的所有價值觀念。」
他表示,希望歐洲人能加入進來反擊中共,且許多國家已經這樣做了。
遲來之痛 德國工業遭中共無情競爭
歐洲各國團結一致對中共的冰冷態度可謂非一日之寒,以歐洲大國德國為例,《華爾街日報》記者湯姆・菲利斯(Tom Fairless)撰文稱,中國曾經是德國經濟增長的合作夥伴,但近年來,隨著昔日的夥伴已成為惡意的競爭對手,德國意識到了來自中共的威脅。
根據德國公共和私營部門的經濟學家分析,德國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縮水幅度在5.8和7.1%之間。7月,德國的出口比去年同期低11%。經濟學家和德國商業領袖發現,北京在鼓勵生產商生產更先進的機械,比德國高端頂級產品更具競爭力。
這對於許多德國出口商而言,不僅意味著在中國銷售變得越來越困難,也意味著中國公司正在其它地方以競爭對手的身份出現。
一家正感受到痛苦的公司是德國海瑞克公司(Herrenknecht AG)。
這家生產高端隧道鑽的德國家族企業從2000年到2015年間成了中國基礎建設項目的主體,收入增長了七倍,但在過去四年中,該公司年銷售額開始下降。該公司表示,中國的大型建築公司已經開發了自己的鑽機,不再需要購買他們的機器。
海瑞克發言人艾希姆・庫恩(Achim Kuehn)說:「中國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強,價格異常低廉。」
近二十年來,中國需要德國的工業機械人、工廠設備和車輛來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費品製造商。這幫助德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國,領先於中國和美國。但現在,中國公司正在向世界各地提供工業機械。
德國家族企業哈威液壓公司(HAWE Hydraulik SE)董事長卡爾・豪斯根(Karl Haeusgen)表示,該公司看到越來越多的競爭來自中國。
豪斯根說:「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根本不是。」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6月3日在媒體採訪中,批評北京利用發展中國家地位,利用他國去獲取財富和實力。特朗普指出,中國(中共)的特殊「地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使它可以「利用」其它國家,去獲取財富和實力,使美國在貿易、製造、技術和創新方面受到限制。
他總結說:「通過獲得這種地位,它們比美國具有巨大的優勢,這是不可接受的。」
中共忽悠 東歐中歐意識到政治風險
德國面臨的問題正是所謂的中美貿易談判核心問題,包括貿易不平等、強制性技術轉讓等,美國對華為等中國公司的制裁正是這種矛盾無法調和的結果。
半島電視台新聞(aljazeera)記者艾琳・黑爾(Erin Hale)報道,荷蘭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邁可・岡野-海曼斯(Maaike Okano-Heijmans)說:「我們可能是五年前的美國,才意識到中國(中共)並沒有如我們預期的那樣做出改變,我們正在決定應該做甚麼。」「在歐洲,我們現在正在重新思考我們的立場和方式。」
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PISM)亞太項目負責人尤斯圖納・楚德里克(Justyna Szczudlik)說,東歐和中歐國家與中國有更大的迴旋餘地,因為這些國家與北京的經濟聯繫不如西歐國家牢固。她還表示,中共未兌現的經濟承諾進一步使一度對北京充滿希望的國家失望,尤其是在該地區達成的「17+1」協議缺乏「任何具體實際的利益」。
作為中方與中歐和東歐國家之間的正式合作,北京與歐盟、非歐盟和北約國家於2012年正式簽署被稱為「17+1」的協議。
總部位於捷克的中歐和東歐中國觀察家(China Observer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的創始人伊萬娜・卡拉斯科娃(Ivana Karaskova)在接受半島電視台電子郵件採訪時表示:「中國(中共)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可以顯著影響這兩個組織(歐盟和北約)對中國的政策。這已經發生了好幾次,當時希臘和匈牙利阻止了歐盟通過中共對南中國海或侵犯人權行為的共同立場。」
「但是最近,這些國家對中共經濟合作承諾的焦點開始轉移,他們正在意識到與中國(中共)合作帶來的政治和安全風險。」她說。
台灣成功抗共抗疫 全球珍視借鑒
半島電視台新聞記者黑爾認為,隨著歐洲對中共的懷疑日益加劇,台灣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有了希望。
法國智囊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的政策分析師馬修・杜沙特爾(Mathieu Duchatel)表示,自尼克遜1972年訪華,並與中國建交,台灣的「政治空間」每年都在持續縮小。近期,台灣被從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席位中擠走。
但隨著中共病毒(俗稱武漢病毒、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全世界看到中共原形畢露,不但極力掩蓋真相,而且讓病毒跨境傳播,危害全人類,並從中牟利。分析人士發現,由於台灣取得了一系列軟實力的勝利,加上西方對中共的懷疑日益增強,台灣重返國際舞台的曙光正在閃現。
杜沙特爾說:「歐洲媒體從未對台灣進行過如此多的討論。讓人讚歎的是,人們談論台灣而不是兩岸關係和安全;他們談論台灣是有效民主治理的成功典範,成功應對了如此巨大的公共衛生危機。這反而為台灣創造了空間。」
根據歐盟的檔案,歐洲對中國(中共)的許多擔憂在過去二十多年中一直沒變,但是許多國家終於接受了這樣的理論:財富可能並不會像曾經被認為的那樣使中國(中共)轉變為西方式的民主國家。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本月發佈的一份報告說:「會員國認識到,中國(中共)越來越擅長於與它們建立雙邊關係,並且在諸如新疆和香港等地更加瘋狂侵犯人權,違反國際承諾。他們承認,這部份反映了歐洲在政治上沒有站起來抗拒北京。」
歐盟外交關係理事會的厄特爾認為,這可能會為台灣留下一些合作的政治空間。#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