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抗態勢日漸升溫,不過美台關係卻空前友好。台灣智囊執行委員賴怡忠9月17日表示,中美已從競爭走向對抗,無論總統大選誰當選,中美關係都回不去了,美國友台力道也將繼續發展下去,並且逐步朝向制度化方向前進。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17日舉辦「美國總統大選的『中國問題』:台美中關係發展的意涵討論會」,邀請台灣智囊執行委員賴怡忠、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張清溪、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行政總裁董立文與談。
賴怡忠表示,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無論誰當選,都不太可能會導致中美對抗關係發生逆轉,美國友台力道也將繼續發展下去。而美國對中政策的態度轉向,其實早就有一連串的跡象,是美國進行政策總檢討後的結果。
他說,包括美國副總統彭斯、國務卿龐培歐(蓬佩奧),或是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智囊、白宮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都明確將中國與中共區分,這會是長期趨勢。
他表示,過去美台關係是建立在中美關係之下的「子集」,美國希望台灣不要成為中美關係的「麻煩製造者」,不過美國近年開始檢討政策,希望台灣採取更主動的態度,並且更主動反對中共對台灣的國際霸凌,讓過去的「中美台三角」關係,逐漸變成「中美」、「美台」兩條平行線的架構。
賴怡忠說,以往經貿議題被視為中美競爭時的「潤滑劑」,但這在對中政策檢討過程中,卻被視為衝突點,也讓中美關係從競爭走向對抗,而美台關係都將朝向制度化方向前進。
他以這次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抵台為例,美官方稱這次「經濟與商業對話」著重在政策與戰略討論,將與台灣建立高階經濟對話平台,並希望能成為年度性常態,代表不會因為政黨輪替取消,慢慢將走向制度化,包括國務院、衛生部的互動也將越來越多。
此外,過去美台國會友好多體現在決議案,不具約束性,但近年美國陸續通過《台灣旅行法》、《台北法案》等法案,會讓美台互動更有法力約束力,是制度性的改變,因此不太可能走回頭路。
學者:熱議中共因素是美大選常態
台大經濟系兼任教授張清溪則認為,中共因素長期以來都是美國大選的熱門話題之一,但特朗普是少數無論選前、選後都積極對中共施壓的政治人物,再加上這次中共肺炎(俗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港版國安法」等問題,外界發現都是因為中共這個政權,會與其它國家的利益產生衝突。
他也認為中美關係已經回不去了,但台灣民眾對於中共的認知還需要更釐清。以往台灣民眾都認為,中國很強,而且改革開放後已經改變。但實質上中共的邪惡卻變得更加隱晦、更具侵略性,國家企業的力量增強,反而讓效率更降低、貧富差距更嚴重。他也提醒,中共遲早會崩潰,若資金再依賴中國,最終可能都很難拿回來。
學者:中美兩軍擦槍走火可能性低
董立文則認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對美策略是「以拖待變」,雖然中方進行多次軍演,但都刻意避開不與美軍直接對抗,原本的「戰狼外交」也變得如同綿羊,因此中美兩軍發生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很低。預估美國大選落幕前,中共對台將採取「保持壓力但不衝突」的策略,雖然軍演、軍機繞行不斷,但卻不會輕舉妄動。#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