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中共病毒疫情,中、美脫鉤加劇,「香港製造」的榮耀正在被「中國製造」的標籤覆蓋。在政府及商會聲稱此舉對香港影響甚微之際,「香港製造」所凝聚著的精神及品質是否成為絕響?香港的企業及實業家又如何在大變局下走出生存之道?中科監察主席潘焯鴻先生在《珍言真語》節目中娓娓道來。

「香港製造」的聲譽來自品質

潘焯鴻介紹目前香港工業所呈現的一個狀態是大量依賴大陸生產,這讓整體工業有太多限制及侷限性。此外,香港雖然有很多品牌出口,並不都是「香港製造」,而香港廠商生產的口罩幾乎是100%「香港製造」。

潘焯鴻說,香港有條例以及香港人的質素令到產品質量是有保證的,不會用假貨,會抽檢貨品,貨品質量不達標、有問題的、有瑕疵的會被檢驗出來。但大陸許多工廠追求量產、數量和速度,導致工廠不抽檢,除非外國訂單。

他繼續說,今年二、三月份,中國大陸向海外多國出口大量口罩,包括贈送、援助及買賣貿易,但在外國海關被抽檢的過程中發現,中國出口的口罩和標準相差甚遠。所以當時很多國家,包括意大利,捷克,加拿大,美國和西歐都要求退貨。但這讓香港的口罩業開始萌芽並騰飛。

他將原因總結為:第一,海外客戶對中國製造有疑惑;第二,海外客戶更信任「香港製造」的品質;第三,香港口罩本身的生產工藝,生產水平及標準達到客戶國家的標準要求。因此香港口罩工業在二、三月份開始萌芽,三、四月份開始發揚光大,大概出現了近七十家口罩工廠。

潘焯鴻透露,「中國製造」對香港本土銷售亦造成影響。他說,「影響不在於『中國製造』這個標籤,是在於『中國製造』這個事實。」

由於大量中國製造、粗製濫造的口罩陸續湧進香港市場,香港市民從不同渠道購買了大陸製造的口罩,結果造成香港的本土工業,變相被打壓。他透露,受此影響,加之高額的成本,有幾家香港口罩廠已經停業。

「香港製造」不會成為絕響

對於香港工業在中、美脫鉤的大變局下如何走出生存之道?潘焯鴻認為,香港經濟到了一個轉折點,其實是站在了懸崖邊。以前香港人炒作,炒樓、炒股票,這樣的商業系統養活了不少香港人,讓很多香港人很快發財,這是事實。所以不少民眾的心態都是賺快錢,炒作。

「其實這樣的香港社會就在懸崖邊上了。因為香港沒有了自己的工業,沒有了自己的根基,沒有了可以養活這個七百多萬人的系統」,他說。

他分析指,『中國製造』出現問題,在世界上的認受性或者信任度出了問題。在此種形勢下,支持『香港製造』,其實也是穩定社會發展,穩定香港經濟根基,並重新鞏固的方法。

此外,潘焯鴻表示,政府的不作為,令不少受影響的香港廠商站在了一起,開始討論未來「香港製造」之路。

他透露,怎樣讓「香港製造」這個標誌更加響亮?其中包括市民多使用「香港製造」的產品,並告訴市民哪些品牌是被認證的真正「香港製造」的產品。其次,廠商要做好自我管理。廠商剛成立了一個初階商會,通過互相支持,包括在技術、原材料交流、管理、甚至在人員交流層面,都有機會降低生產成本。

潘焯鴻說,香港政府不作為並不代表一切,因為香港人可以做。即香港人,每一個個體,都有很大的力量,都可以支持「香港製造」。◇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