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綿亙千里,直衝霄漢,總有一份博大與壯美叫人心醉;山,遺世獨立,亦真亦幻,自攜幾許滌蕩塵俗的清幽與神秘叫人嚮往。山以其超拔俊逸的風姿,成為人間最接近天的地方。
人在山中謂之「仙」,山更為敬奉神明的世人,帶來一方清修淨土,提供一條超凡入聖的昇華之路。古往今來,有多少修行人甘願捨棄榮華富貴,深入重山誦經持咒、頂禮膜拜,以求靈魂靜寂,徹悟天地大道。
在神州腹地,上應翼軫、地屬荊州的地方,有一處方圓八百里的洞天福地,擁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等人間勝景。它默默見證了中華五千年道家修煉文明,成為當之無愧的道教第一名山。因歷代聖賢與其結下仙緣,這片山巒有諸多顯赫大名——太和、仙室、太岳、玄岳不一而足。而它,還有個最為廣傳的名字:武當。
真武飛昇,享萬山朝拜之盛
武當七十二峰,主峰天柱峰以海拔1612米的雄渾神秀之姿,超然鶴立於群峰之上;其餘諸峰宛如俯身頷首的子民,齊齊向著主峰朝拜,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頂」的奇觀。
武當,以它天然的忠誠虔敬的形態,向坐鎮主峰金頂的主神——真武大帝訴說著敬天禮神的心聲。真武大帝,中華文明記憶中的遠古大神,不僅是第一位造訪武當並飛昇的神,更是這座靈山命名的由來。
真武,本名玄武,因避宋聖祖趙玄朗諱而更名。上神的事蹟,流傳至今已成為世人心中面目模糊的傳說。而浩如煙海的道藏三千卷,散落著幾段吉光片羽般的文字,保留了先賢們對這位神明的追慕與崇敬。
在黃帝時代,一個叫淨樂國的地方,出現一樁祥瑞異事。淨樂國王與善勝皇后在夢中吞下日光,夢醒後皇后即有身孕。十四個月後,王子降生,宮廷內外呈現出百鳥齊聚、百花綻放的吉祥盛景。淨樂王子「生而神靈,長而勇猛」,憑藉天生神功斬妖除魔,匡扶正道。金枝玉葉之身,卻有一顆修行求道的心,王子捨棄了父母、王位,踏上一條與釋迦牟尼相似的寂寞苦修路。
或許是武當的嵐煙雲海勾勒出迷濛的仙境,抑或是武當的松濤猿嘯激盪著輪迴的生機,淨樂王子置身武當,不由止住遠行的腳步,決意在這片蒼山幽岩中修行。歷經四十二年磨礪,他終於功成圓滿,白日飛昇。淨樂王子脫胎換骨,化身鎮守北方的帝君「玄武」,斬妖邪、安民生,長久以來捍衛著宇宙正道。
水火既濟,非真武不能當之
「玄武」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四象之一,五行屬水,大致為黑色龜、蛇結合的形象,是代表北方的神獸。而玄武神,即真武大帝,則時常攝踏龜蛇,著鎧甲、持皂旗,披髮跣足而下界除魔。真武大帝,自修行之日起,便是以神勇無敵的戰神形象出現,成為天地間正義與力量的象徵。
今日,你若攀登武當,遙望天柱峰大頂,便會看到雲霧繚繞下若隱若現的金光,那是一座供奉著真武大帝的銅鑄鎏金廟宇,歷經六百年風雨雷電依然金碧如初。而如果,你有緣在高空俯瞰大頂,將會發現這座山峰最大的玄機。
《武當福地總真集》有言:「(武當)盤亙萬里,迴旋若地軸天關之象。」宋人作注:「地軸水精神龜,天關火精聖蛇。」意即天柱峰腹地與其西北一峰構成巨龜形象,而武當盤旋的山勢猶如蜿蜒遊走的靈蛇,這不正是真武大帝御下的神獸嗎?原來,在武當得道的真武大帝,早已用一種玄妙的方式,守護高山,並把神的訊息藏在了青峰之巔。
從五行術數來看,武當地處南方,群峰聳立彷彿簇簇燃燒的赤焰;而北方的真武大帝屬水,巍巍然端坐於群峰之上,以水之靈威鎮住熊熊火勢。這種水火相疊的形態,正如卦象中「下離上坎」的異卦,呈現出水火相濟、陰陽相和的造化神功。而這重重天機,非逍遙天地間的高人隱士不能探知。
從古至今,真武大帝的傳說與神蹟,令無數後人膜拜與篤信;而他淡泊名利、一心求道的意志,又如明燈一般鼓舞著一代代慕道者的心靈。故《玄天上帝啟聖錄》曰:「非玄武當之,孰可享邪!」
紫氣東來,五千言啟修道真經
自真武大帝悟道,越來越多的求神問道者登上這座孕育傳奇的山峰。他們苦心孤詣地尋覓道法正宗,祈盼羽化登仙的泠然殊勝;武當山,也與眾多修行者一樣,急切而靜默地,等待一部修煉經典的傳世。
就這樣,在東周敬王時代的某一天,一位眼中閃爍著日中精華的中年道人打破了武當山兩千年來的沉寂。他叫尹喜,帶來一部名為《道德經》的奇書。從此,武當山成為道家修煉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尹喜,號文始真人,是周時一位隱逸高人。人們不知道他的生卒年,對其生平也所知甚少。只知他自幼遍覽古籍,喜好天文曆法,成年後更是沉浸於八卦易學的研究中。平日裏尹喜清靜自守,不修俗禮,測日影、觀天象,達到「知古而見未來」的境界。因受時人稱頌,尹喜受朝廷徵召,拜為大夫。
身處高位,享盡榮華,尹喜卻從未放棄過對道的追求;況此時周室將傾,道德將衰,他心中早有歸隱之念。一日,東方天空紫氣氤氳,一路西行。頗具道緣的尹喜見此奇景,便知將有聖人出關西去。於是,他毅然辭去大夫之位,請出為函谷關令,等待那位即將驚鴻一現的聖賢。
尹喜掐算著時日,吩咐守關將士若遇到形貌異於常人者,便立即攔下並向他禀報。當一位鬚髮銀白、駕著青牛板車的老者來到函谷關時,尹喜早已灑掃街道,執弟子禮敬候多時了。最早記錄這段故事的《史記》,留下了尹喜在人間的一句話:「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您是不世出的得道高人,請在您歸隱之前,為世人指引飛昇天界的正途吧!正是這真摯懇切的九個字,打動了聖人傳道之心。老子手書上下兩篇經文共五千言,闡釋道德真意,並將這部《道德經》授予尹喜。他還與尹喜相約,他日將在「青羊」再會,隨後隱去,仙蹤難尋。
遁隱清修,悟正道廣傳道法
相傳,尹喜到得真經後,日夜捧讀,歡欣不已,體悟著修道之法。同時,聞道的他不願再受官場樊籠所累,便掛印辭官,找尋一處福地專注於修行。感受著天地與神的召喚,尹喜最終選擇叩訪武當山,成為正史記載的入武當修道的第一人。
武當有一座獅子峰,在天柱以北,因形似獅子而得名。獅子峰上有一處「尹喜岩」,據說就是他當年清修之地。兩千五百年前的此處,不過是石門石室、銅床玉案的簡單陳設,尹喜卻在這一方小世界裏,仰觀天地、俯察人間,終於窺見無限大道。
我們不知道尹喜的修行之旅,歷經幾多劫難、波折,然而可以肯定,他在山中勤謹堅修,並把珍貴的《道德經》廣傳後世。在尹喜悟道的那一天,青牛趵趵的蹄聲,合著流泉碎玉般的清音,帶來老子依約相會的喜訊。兩位道中高士再次相逢,便相攜仙去,不知蹤跡。仙跡可遇不可求,而青牛踏過的橋被名為「青羊橋」,青牛棲臥的山澗被叫作「牛漕澗」,供虔誠的人們前去追想這段福澤千年的道家仙緣。
尹喜之後,武當山不再沉寂,歷朝歷代的修道者相繼而來,留下不盡美談。漢朝將軍戴孟奉帝命入山採摘仙藥,他卻在此萌生棄官學道之心,不復歸返,終白日飛昇;東晉的羅邑宰謝允,精於道學,有遁世脫塵之志,便辭官登上武當山潛心修煉。他們不約而同追隨真武大帝的修行之路,拋卻短暫的繁華,將寶貴的人身獻於道法修行,並將道家修煉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隨後,武當山道觀、廟宇漸起,無數道人們在這青山秀水間,固守著與世隔絕而又清靜無為的修行傳統,確立了中華民族的本土信仰。而武當山輝煌的歷史,才剛剛開始書寫。(未完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