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過沙漠蝗蟲的威脅後,中國南方近期正遭受另一種蝗禍的困擾。有外媒引述受災村民表示災情遠超預期。在此情況下,中國會出現糧食危機嗎?中國農業生產是否能從一系列自然災害中恢復過來?
自今年中旬開始,「蝗蟲」一詞就不斷在中國新聞中出現。最近一段時間,一種叫黃脊竹蝗的蟲子從西南邊境席捲而來,導致雲南多地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害。
小小的蟲 大大的危害
香港《南華早報》日前的報道就引述雲南當地一名村民形容,在每棵粟米上都能看到三十至四十隻蝗蟲。蝗蟲到來後的兩到三天內,山上竹樹上的葉子就被吃光了。村民們甚至可以清楚聽見蝗蟲吞噬樹葉的聲音,認為「如果沒人來殺死這些蝗蟲,人也可能會被吃掉」。
那麼,這種破壞力極強的黃脊竹蝗到底是何方神聖?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生物防治工作組負責人王豁向記者介紹說,黃脊竹蝗被稱為僅次於馬尾松毛蟲的中國第二大森林害蟲。
「它們名字裏面有一個「竹」字,顧名思義,竹子是它們最喜歡的食物之一。但不光竹子,芭蕉葉、粟米葉、甘蔗葉等植物也是它們喜愛的『美食』。」
據澎湃網9月4日的報道,黃脊竹蝗的飛行高度在兩百米左右,沿著氣流更達到六百米,遷徙速度很快,蟲量巨大時能讓天地瞬間變色。截至8月17日,雲南全省黃脊竹蝗累計發生面積為15.9萬畝。
今年蝗禍怎麼特別厲害?
報道說,這次的黃脊竹蝗主要從老撾入侵過來。老撾近幾年受蝗禍侵擾,卻因缺乏設備和藥物無法完全消滅蝗蟲,導致蝗蟲在食源枯竭下,不斷向中國邊境靠近。由於疫情原因,中國的農業專家也無法前往考察、協助。
對此,王豁也分析說:「一來跟氣候有關,二是的確跟老撾今年蟲源基數比較大、防治應對能力不足有關係。昆蟲比較小,藉助風來遷飛;但蟲子遷飛,並不認識國界。這也說明我們的棲息地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雖然中國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8月27日發佈消息說,經過(無人機)飛防工作、投入噴霧器等全面精準防控,目前雲南省黃脊竹蝗現有發生面積已「清零」,但《南華早報》的報道則引述消息人士及專家提到,要應對移動性極強的蟲群非常困難,質問「要甚麼樣的無人機才可以阻止它們?」,認為控制蟲群最有效方法就是在昆蟲完全長成前將他們殺死。
多災多難 糧食安全隱患加劇
蝗禍與水災和旱災並稱中國歷史上的三大自然災害,而今年多災多難的中國南方不但飽受了蝗禍和水災的侵襲,另外還受到新冠病毒(中共病毒)疫情影響,而北方糧食產區也出現乾旱。
例如路透社稍早披露,中國今年的粟米短缺可能高達三千萬噸,約佔總產量的百分之十。另外,河北、江蘇等地的小麥收購也減少三成左右,加劇外界對中國糧食安全的憂慮。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則表示,鑒於中國現在的糧食生產能力、基礎設施和政策,相信中國整體上不會出現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發生的大面積糧食危機。
「水災、旱災和蝗禍都會造成局部地區的糧食減產甚至絕產,這都是可能的。但中國是有儲備糧,也有比較發達的交通體系來支撐,國內欠收的話還有國外的世界糧食生產市場作為彌補。」
牛鳳瑞建議,中國與其追求糧食增產,不如追求農作物種植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比如少種點糧食,因為糧食是用來作口糧的,我們直接種一些飼用作物,這樣要比種糧食飼養牲畜的飼料報酬會更高。還有,河北一般的小麥產量大概是四百公斤以上,這個是以每一畝地抽取二百方的地下水為環境代價的,這個從長遠來看也是不可持續的。」
不過,糧食供應缺口增大似乎只是中國近期一系列危機中的其中一項,其它問題還包括非洲豬瘟造成的持續豬肉短缺、新冠病毒疫情打擊國際供應鏈的問題等。#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