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退役上將近日預測,中共或於明年1月武力攻台;資深軍事觀察家則指出中共沒有力武力侵台的3項因素;另有分析認為,中共若武力攻台是死路一條。繼日前中共軍中釋放訊息稱,已通令部隊不可於南海「開第一槍」之後,台灣軍方表示,早有明令飛行員不能擅自開第一槍。

台海局勢升溫之際,台灣多地有航空迷拍到F-16等戰機掛載火力強大的武器升空,引發外界猜想。且台灣擬修法,明示戰爭時期特別限電依據。同時,美軍近日於3天內派出4種偵察機7次偵察台灣周邊及於廣東沿岸抵近偵察。台灣國安官員認為,美中任何一方都不會冒險,引發戰爭。美國官員指出北京的一大憂慮。台海局勢發展持續受到關注。

美退休將軍推演:或明年1月 中共武力侵台

北京高層北戴河會議期間,中共軍隊頻頻實戰演練、實彈演習;台灣軍方亦迅速反制,8月15日,台灣陸軍司令部於Facebook專頁發文表示,台灣陸軍特戰指揮部第5營日前進行「空降突擊操演」,模擬共軍攻台戰術,以考驗台灣地面防衛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

近期多次出現「台海或有一戰」之說。自由亞洲電台8月16日報道,近日美國前參聯會副主席、退役上將溫尼菲爾德(James A. Winnefeld)與前美國中情局副局長莫雷爾(Michael J. Morell)於美國海軍研究院《議事錄》期刊撰文分析,預測中共將在今年12月中旬起,加劇兩岸緊張關係,於明年1月初在東海舉行大規模軍演,以掩護大規模對台軍事調動。

文章認為,明年1月19日至21日,即美國總統交接期3天內,中共將對台動武。屆時,美國決策層或因為分歧,延誤援台時機。

軍事觀察家指三點 中共無軍力打台灣

但資深軍事觀察家、前中共海軍司令部中校參謀姚誠認為,中共不敢對台輕舉妄動。

對中共軍力有較深了解的姚誠,當地時間8月12日於「熱點互動」節目中分析台海局勢時表示,中共確實想武統台灣,但中共至今仍不具備軍事實力。

姚誠介紹說,「中共海軍裝備還不到位,現在071到075大型登陸艦不到30條(艘)。055下水的6條(艘),海試剛剛開始,075兩條(艘),都還沒有形成戰鬥力,沒有建立導彈防衛系統,它就是活靶子。」

「第二,中共要動台灣,搶灘的海軍陸戰隊要10萬人、20個旅。中共現在不滿編是8個旅,根本不夠。再加上南海那一部份的陸戰隊調不過來,它根本就沒有人打(兵力不足)。」姚誠強調,「中共現在根本就沒有能力去打台灣」。

台灣是美國封鎖中共的第一島鏈核心,台灣絕對不能丟。姚誠分析,打台灣是要跟美國人打的,美國絕對不會讓中共登上台灣島。美國現在不僅賣很多武器給台灣,令台灣可自保,且美軍已實際介入台海防衛。他補充說,美軍要在台灣東部島嶼部署一個全方位作戰部隊,部署超高音速中程導彈;這意味美軍正在台海做跟中共開戰的裝備。

姚誠還指,「中共太清楚自己的實力了,你別看它在網上吹牛,它純粹吹牛。現在吹炸了,所以高喊『不開第一槍!』」。

此前,南華早報8月11日曾獨家報道,共軍已通令部隊,不可於南海「開第一槍」,以免美國鷹派藉機升高事態,亦令中美局面惡化難以收拾。報道還引用知情人士說法,北京方面其實對意外衝突保持謹慎控管態度,甚至將「永遠不可先開火」的命令,從「各種管道」傳遞華府,希望表示善意。

中國問題專家:中共攻台 死路一條

台灣還存在另一種說法,前總統馬英九8月10日以「兩岸關係與台灣安全」為題演講時提及,共軍若攻台「首戰即終戰」,讓台灣沒有機會等美軍馳援。

對此,中國問題專家、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8月12日於Facebook發文分析,台灣的戰略理論是「決戰境外」,一旦真的動手,台灣或採「先發制人」打法。中共的導彈在空中飛行時,就可能被打掉,台灣的無人機也會對大陸的軍事目標進行攻擊。

中共頂多發射導彈傷害台灣,但無法渡海登台,吳嘉隆向媒體表示,美國對台軍售的108輛M1A2坦克,可供台灣灘岸殲敵,共軍只要越過海峽中線,搶灘前在海上就會被國軍殲滅;後援若在台灣海峽被切斷,勉強登陸的共軍也會被台灣關起來打,可謂「死路一條」。

台海之戰本質就是制海權、制空權的爭奪。吳嘉隆認為,「以台灣目前的軍力,共軍其實毫無勝算」。

「中共更沒有實力在南海與美國開戰。」吳嘉隆還說,美國空軍2架B-1B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可攜載24枚射程幾近1,000公里的AGM-158B JASSM導彈,足以打擊中共東部戰區或台灣當面的重要目標。且美軍一定會在共軍攻台行動前,搶先出手保衛台灣,要做給全世界看,誰是真正的老大哥。

此前,共軍東部戰區8月13日發公告宣稱,近日,中共軍隊東部戰區多軍種且多方向成體系出動兵力,於台灣海峽及南北兩端連續組織實戰化演練。

台軍早有明令「禁開第一槍」

日前中共軍中釋放訊息稱,已通令部隊不可於南海「開第一槍」。但5月下旬以來,中共軍機短暫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次數激增,8月10日上午,殲10、殲11戰機還曾短暫越過海峽中線,令兩岸軍機擦槍走火的機率大增。

多家台媒8月17日報道,2019年3月31日中共軍機飛越台海中線,蔡英文總統下令「強勢驅離」後,台灣軍方立即修改「國軍經常戰備突發狀況細則」,從12海浬領空到海峽中線為攔截區,中共戰機飛越中線接近本島,台國軍因應的作為將越積極。

台灣國防部長嚴德發2020年年初曾於立院表示,在不升高軍事衝突原則下,共機只要越過中線,國軍均依據行動準則處置。從越過中線,至距台灣30海浬、20海浬、12海浬,甚至領空,國防部均有相應處置計劃,但未說明具體內容。

據指示,面對共機飛進台灣防空識別區或海峽中線,台方絕不會退讓,一定驅離。但為嚴防空中擦槍走火,引發事端,飛行員沒接到空軍作戰指揮部的命令,不能擅自開第一槍,如果違令,降落後馬上移送法辦。但官員強調,台灣空軍飛行員紀律非常好。

F-16戰機掛載中程導彈升空

中共軍方雖稱,共軍不可於南海「開第一槍」,但頻繁軍事演練、實彈演習。有航空迷近日於台灣嘉義拍攝的戰機的武器掛載構型特殊,且火力強大,部份F-16掛載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引發猜想。

台媒聯合新聞網8月17日報道,台灣空軍曾通過空軍新聞部門轉發電子郵件婉轉呼籲,希望航空迷別提供照片給媒體,以免被帶錯風向。

據報道,日前台灣空軍嘉義基地第4聯隊所屬F-16戰機,同時掛載ALQ-184電戰莢艙與低空導航暨紅外線夜間標定系統(LANTRIN)。有專家因此研判,有可能是台軍反制中共新型匿蹤戰機的手段之一;另外,花蓮也發現2架F-16戰機除空優掛載外,再加掛2枚空射型魚叉導彈,於西南空域實施「戰鬥空中巡航」。

但台灣軍方官員證實,這些批次戰機都是為拍攝空軍新年度月曆而升空執行編隊操演,非執行巡邏任務。

台灣擬修法:遇戰爭特別限電

另一方面,正值敏感時期、時隔12年,台灣經濟部首度修正,「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因應戰時等因素可緊急限制供電。

自由亞洲8月17日報道,將修正的「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草案,加入重大特殊事件時特別限電措施,包括:戰爭、政治、天災或其它重大因素,致台灣電力供應預期發生嚴重不足時,相關單位為確保相關必要設施運作的需要,得啟動緊急限電管制措施。

美軍3日內4種偵察機,7次偵察台灣周邊

與此同時,中國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下屬「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台8月15日訊息,8月13至15日3天內,美軍累計派出包括P-8A海神式反潛巡邏機、P-3C反潛巡邏機、RC-135電戰偵察機及EP-3E電子偵察機在內,至少7架次各型偵察機於台灣周邊空域持續偵察任務。

平台8月15日晚11時9分訊息,美國海軍EP-3E電子偵察機於南中國海、台灣海峽南部巡弋偵察,執行「監控中國軍事動態任務」,路徑來回盤旋相當曲折,一度距離廣東領海基線51.19海里(約92.95公里),亦數次接近台灣「ADIZ防空識別區」邊緣。

台國安官員:美中任何一方都不會冒險

對此,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召集人林郁方表示,美中雙方近期雖然在南中國海與台海對峙,但仍默默遵守相關規範。美軍軍機雖多次於廣東沿海抵近偵察、共軍頻繁短暫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但均未進入12海里領域,這也是國際法上的重要規定,一旦將戰鬥機開進別人領空,就可能引發戰爭。

林郁方說:「我認為,兩岸局勢的確比以前緊張很多,但要到兵戎相見,我看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美中任何一方都不會想故意在台海發動戰爭,如果中國(中共)輕易發動戰爭,美國會要求盟友實施經濟制裁,中國經濟目前對全世界的依賴非常深,不可能冒這個風險。」

美官員揭北京一大憂慮

雖輿論各方觀點不一,實際上美中關係持續交惡,是否會走向軍事衝突,令各界關注。南韓《東亞日報》8月18日報道,美國哈佛大學教艾莉森(Graham Allison)認為,中美關係可能會進一步走向極端,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比外界預測的要高,戰爭最有可能在朝鮮半島或台灣地區爆發。

艾莉森指,中國在此次美國大選中成為核心焦點。即使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當選,美中關係在一段時間內也會惡化。

另外,當地時間8月17日霍士新聞(Fox News)報道,美國國家情報局局長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表示,北京也擔心特朗普再次當選。中共在經濟、軍事、技術方面,比其它任何國家都要對美國造成威脅,包括影響與干預美國總統大選。

據報道,美國情報界認為,中共正在努力干預美國大選結果,例如操縱虛假社交媒體帳戶,放大某些反美的觀念。此外,美國國家反情報與安全中心(NCSC)8月7日發表報告說,中共、俄羅斯、伊朗在「干涉美國大選」。俄羅斯在助攻特朗普,而中共與伊朗則想要特朗普落選。

另一方面,中共喉媒新華僑網8月17日引述BBC中文報道,華府智囊「全球台灣研究中心」行政總裁蕭良其早前分析,美國內閣官員衛生部長阿扎爾8月9日訪台具有重要地緣政治意義。美國針對中國發出信號,表示美國會不受北京壓力,而是依據美國國會兩黨通過的《台灣旅行法》與台灣進行外交交流。@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