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求生術: 批判思考和解決問題
我在和人討論當今職場成功所須具備的核心競爭力和技能時,幾乎每一次都會出現這一項條件──只是遣詞用字各有不同──「問對問題」。
說到批判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技能,最常聽人提起的基本條件,就是要有問對問題的好習慣。我發現「問對問題」、「批判思考」、「解決問題」三者,在大部份的僱主、企管顧問心裏,是三位一體的,合起來就是在新興的全球知識經濟求生存的頭一大「求生術」。而放在我們的民主制度裏面,一樣重要,因為這也是參與民主程序,發揮公民職能所需的技能。
凱倫布呂特(Karen Bruett)在「戴爾電腦」(Dell Computer Corporation)負責中小學教育的策略經營發展,也當過「二十一世紀技能聯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的前任總裁──該聯盟的成立目的,在推動各界重新思考「嚴格」於知識經濟影響下的界定。我就是因為和她談過,才開始了解在當今職場裏,批判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技能何以變得這麼重要,重要性又在哪裏。
「過去二十年,企業界的工作組織有很大的變化。」布呂特跟我解釋:「以前大部份的公司都有很龐雜的階層組織,管理風格走的是由上到下的路線,員工的職能分得很專門。但你現在若隨便找一家公司看看,就會發現組織已經壓扁了,工作的分配改成很多跨職能團隊組成網絡,一起合作負責特定的專案。工作不再由個人的專長來作劃分,而由你和你的團隊在做的事、所要解決的問題,或是你們所要達成的目標,來作界定。而達到工作目標的途徑,一樣要由團隊一起構想出來──沒有預先就規定好的做法。所以,現在我們第一線的員工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擁有在團隊裏發揮批判思考、解決問題等技能的本事──因為,現在再也沒有誰來跟你說你應該怎樣做才對。得靠自己去想出來。」
和布呂特談過不久,我又和安瑪麗尼爾(Annmarie Neal)長談,她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網際網路設備和管理服務供應商「思科」(Cisco Systems)的人才管理部門副總裁。和布呂特一樣,她也認為批判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技能是公司最重要的競爭力,但解釋略有不同。「彼得聖吉(Peter Senge)提出的『學習型組織』,如今就像吃了大力丸一樣,因為現在的組織需要應付的資訊流量實在太大了。現在的員工必須從鋪天蓋地的資訊裏面作篩選,找出何者重要、何者不重要。而要做得到這一點,就必須具備批判思考的能力。」
只是,批判思考在我們的學校裏面,長久以來卻像是「口號」,廣為教育界掛在嘴邊,但少有人真的說得清楚批判思考到底是甚麼意思,又該怎麼教、怎麼考──我們在後文就會談到,其中有一部份原因,在於新式州考的測驗根本就不考甚麼思考,連「學術能力測驗」和「美國大學入學測驗」(American College Test; ACT)都不會考。所以,我想聽聽尼爾會怎麼為「批判思考」下定義;尤其期盼科技界對此名詞下個具體化的操作型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能比教育界的口號更讓人清楚理解。
她的回答沒有讓我失望,「把事情、狀況、問題挖到根源的基本組成,了解問題是怎麼形成的──從系統的觀點來看,而不是只看表相就好。」
「這也表示對於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要有好奇心,要有能力去思考為甚麼有的事情比其它更重要。」尼爾自己還講了一串問題出來:「像是我為甚麼需要了解這些?它以前有過怎樣的狀況?其他人會怎麼想這一件事?這些事怎麼會湊成這樣?有甚麼架構或是模型,可以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了解這些事,而得出不一樣的做法?」
尼爾的結語是:「美國企業界現在面臨的最大課題,就是要扭轉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也就是從『我們一直都是這麼想的』,改以『世界是平的』這樣的觀點來了解問題。也因此,我們看待問題、面對挑戰時,要從以前那個『已經知道』的人,變成『有待學習』的人。我們必須保持求知慾,而不是以為『我已經有答案了』。昨天的解決方案,未必可以解決明天的問題。」
尼爾有過數年在好幾所大學任教的經驗,所以我再問她會給教過的學生打怎樣的分數,而那些學生是否有辦法照她所講去思考?
「我深深覺得現在的學校根本不教孩子這個。」尼爾答得很急切,「我以前在大學教書時,便發現學生根本不懂得怎麼作真正的批判思考──而且,這樣的事不是上一學期課就學得到的。我以前唸的是心理學,從兒童發展研究裏面知道,批判思考要早在小孩子已經有能力作抽象思考的時候就要開始教才行。等孩子都已經固定在一種思考層次裏十年,都已經長大到唸大學了,你才開始教他們怎樣做不一樣的思考,真的很難教。學校應該要多讓小孩子好奇一點,自己去探索,而不是單單教孩子會考試就好。孩子真正該學的是求知、探索的過程。」
「那你對高中老師有甚麼建議嗎?」我再問她。
尼爾的回答一樣直截了當:「扔掉教科書!答案根本就不在課本裏面。答案到處都是,就是不在教科書裏。問題會變,所以,處理問題的手法也要跟著變。另外,我們也要檢討現在的數學績效責任制。」尼爾多加這一句:「我們是有評量的結果,只是,評量的事情完全不對。」◇
欒樹的魔術秀
春天的欒樹
慢慢地
變出許多小手
跟我說哈囉
夏天的欒樹
高高地
變成一把大陽傘
幫我遮豔陽
秋天的欒樹
美美地
變成金紅髮小妹
陪我玩遊戲
冬天的欒樹
酷酷地
變成衣帽架
幫我掛冬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