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近年來持續攀升,而各種因素卻導致用人需求下降,大學生就業難上加難。中國媒體報道,中國多家黨政機關近日發佈通知,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
《光明日報》2020年7月4日報道,中央組織部、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七部門近期發佈了《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的通知》,以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並推動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通知說,當局要支持社區服務類企業、社會組織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或見習,並支持他們到這一領域創業。文件還說,當局還需要加強對他們就業創業觀念的引導,加大從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招錄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特別是基層幹部的力度,並將高校畢業生在城鄉社區就業創業情況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測評體系。
這意味著,這份通知中提到的內容已經明確上升到了政治任務的層面。
社區就是基層
中國著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城鄉社區就業創業換言之就是基層工作。
「城鄉社區就業就相當於城市裏面的居委會、街道辦事處以及農村地區的村委會。同時,他們也可以在社區進行創業,比如開設學習中心、圖書館等便民項目。」
消息一出,就有人調侃說,這聽上去像是文革時期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翻版。事實上,中國(共)共青團去年發佈的一份通知就曾令人驚呼上山下鄉要復活了。當時,團中央發表了《關於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前,要力爭動員不少於一萬名學生黨員、團員下鄉,兼職基層幹部。力爭組織超過一千萬人次大中專學生志願者下鄉,參與當地思想、文化、衛生等方面的建設。文件還列舉了幾大工作重點,意在把農村青年留在農村、把城市青年吸引到農村。
乍一看,中國多部門近日發佈的通知與去年共青團的這份通知有些神似,目的都是促進青年就業、推動社區建設。
熊丙奇表示,中國基層單位的需求和高校畢業生的個人定位明顯存在脫節。「一些基層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強烈,原因在於以前很多的人才都去了一二線城市,但他們很少到中小城市或基層崗位去,但這些崗位其實特別需要人才。」
當局頻頻出招
2020年2月底,教育部官員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宣佈,2019年當局將擴招碩士研究生和專升本,總擴招規模較去年或將增加五十萬人。輿論普遍認為,這是為了延緩大學生就業,減輕就業壓力。
在會上,這名官員還介紹了教育部等方面採取的十多項穩就業措施,包括推出全天候網上校園招聘服務、鼓勵更多應屆畢業生參軍入伍、要求高校以「一人一策」等方式加強個性化就業指導等等。
就在中國仍在全力應對疫情的三月初,中國教育在線總編陳志文發文說,大學生就業已經迎來了最艱難的時刻。他引述官方數據說,2020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874萬,再創歷史記錄。2019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51.6%。這意味著,中國已有一半以上的高校學齡人口進入高校學習,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
陳志文表示,近年來中國經濟放緩,顯著拉動地方經濟的房地產和金融業卻很難產生大量人力需求。而對於消納就業的主力中小企業來說,他們的稅負越來越重,用人成本也越來越高,生存處境越發艱難。與此同時,由於近年來高學歷人數不斷增加,他們的就業期待值也與學歷直接掛鉤,這也加大了其就業難度。
學者:就業難是人口問題
旅美中國人口問題學者易富賢認為,大學生就業難歸根結底還是人口問題,而近期的一些外部因素加劇了這個社會矛盾。
「中國有一億多人的勞動力依賴於出口產業。由於目前國際貿易受挫,導致中國出口壓力大、失業率上升。特別是對2020年的高校畢業生來說,由於國際市場萎縮,而疫情還重創了國內市場,他們的就業壓力非常大。」
他認為,高校擴招是「下下策」,因為這會進一步推遲國內青年的初婚年齡,導致生育率繼續下降,不利於社會經濟發展。 #
(轉自自由亞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