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陸銀行業爆發的多起亂象引發民眾擔憂。繼中信銀行洩漏客戶個人私隱後,近日建設銀行再爆醜聞,其員工售賣客戶個人資訊,從中獲取暴利。

在售賣個人資訊的黑色產業鏈中,建設銀行員工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利用職務之便將銀行卡使用人的身份資訊、電話號碼、餘額甚至交易記錄等出售給中介人員。該案件涉及的個人資訊達50000多條,涉及的金額高達20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

早在2019年6月,有人在網上通過QQ等線上聊天工具公開出售銀行卡及相關資訊。暱稱為「建行」、「在野」、「金融」等多個QQ號長期在多個QQ群內發送廣告,稱只要提供銀行卡號或身份證號碼就可以查詢到相關銀行卡使用人的身份資訊、電話號碼、餘額甚至交易記錄等。據了解,群內成員與這些QQ號私下交易獲得的資訊又快又準。

一位王姓男子稱,他發現與銀行卡相關資訊的售價高達幾百元,且「需求」量非常大,於是他就幹起了售賣個人資訊這黑色行當。他根據客戶要求查詢不同銀行卡,對應不同的上線查詢管道,並以利益誘惑建設銀行一名員工進入該黑色產業鏈。

該名建設銀行員工稱,他每查詢1條銀行卡及相關資訊,可獲得80至100元的利益。僅這一黑色收入,其年收入就超過30多萬元。

在該黑色產業鏈中,建行這名員工處在售賣資訊的第一環獲取資訊後再聯繫中間人,中間人下面還有各種分銷人員,層層代理,形成一個以銀行內部為源頭、中間人為中介,通過網絡售賣銀行卡及相關資訊的犯罪團夥。

一位了解該黑色產業鏈的人士稱,由於層級很多,所以越到產業鏈的末端,資訊的價格就越高。從銀行內部到銷售末端,一條資訊的價格可能翻上數倍,除了犯罪風險,沒有其它成本,利潤非常高。

一位銀行業人士表示,個人資訊售賣可以短期、快速獲利,目前銀行在個人資訊安全保護制度上存在不足,疏於對員工管理,使得洩漏現象屢禁不止。

對於銀行業近期陸續爆發的多起醜聞,讓民眾十分擔憂。外界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擁有大量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及資金資料,若因為保護不善,導致個人資訊洩露,將給客戶帶來財產損失,甚至人身安全等問題。

有線民稱,客戶資料都敢交易,中國銀行業的整體質素跟國際差距太大;個人資訊被洩漏無處不在,希望可以立法保護個人私隱和個人資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