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份展開的反送中運動因為疫情關係,活動曾經靜下來,但港人沒有忘記抗爭。剛過去的母親節,有網民發起全港多區「行街」活動,當天一位13歲的小記者被警方無理帶返警署。

特首林鄭月娥於翌日記者會提到教育界,特別提到小記者的事,認為小孩不應該出現在抗爭活動中採訪。同日《大公報》發表林鄭月娥專訪,題為:「教育不能成為無掩雞籠」,批評有人有心在校園內「傳播歪理」,稱今年內會宣佈如何整頓通識科,要「在每一個位置把關」。

剛好5月14日中學文憑試歷史科卷一,有必答題要求考生根據試題上的資料,解釋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

同日,中共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就試題事件在 Facebook 發帖,也表明香港教育不可以成為「無掩雞籠」,與林鄭月娥在《大公報》的專訪「教育不能成為無掩雞籠」互相呼應。

14日當天,教育局則就考評局發出的「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試題發聲明譴責,指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抗日戰爭造成成千上萬的同胞喪生,而試題的偏頗,更是嚴重傷害在戰爭中受到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於15日再次批評,指偏向一方,即日本在二十世紀初援助中國,質疑試題具引導性,會令結論導致偏頗,指試題偏離全面和客觀的歷史事實。

明居正教授曾分析指出,對中共來說,要對一個社會進行操控,教育是其中一個重要戰線。尤其反送中運動走在前線抗爭的以年輕人居多。母親節抗爭活動後,已見到中共針對香港年輕一代,明顯要對教育界下手;從林鄭月娥的「無掩雞籠」論到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FB的「無掩雞籠」,可以看出是內部協調好的對外說法,在為香港教育戰線的「攻略」準備輿論。

此際,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一條名為《另一個香港》的紀錄片,分為「香港之亂」及「風從何來」兩集,講述香港反修例示威活動。有片段指,香港中學部分中國歷史教材內容偏頗,如果說香港教育病了,教育工作者將難辭其咎,並點名批評教協,指其在反修例示威中煽動學生到維園示威,強力表達政治訴求。

看來中共已經鎖定了香港教育戰線進行襲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