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盛世後,自漢元帝以下,歷代皇帝或優柔仁弱,或耽於癖好,或短祚夭壽,出現宦官、外戚先後專擅朝政,導致綱紀紊亂、吏治腐敗的亂象。西漢從輝煌強大走向衰落,加上王莽篡漢,迅速走向敗亡。

西漢末世,接連出現戰爭、刑獄、飢荒以及大瘟疫的爆發,王朝敗相顯露。王莽趁機代漢而起,卻也因倒行逆施,招致兩次大瘟疫以及更多的天災人禍。他所建立的政權,成了歷史長河中曇花一現的短命王朝;而他自身,也難逃身敗名裂的下場。

攝政三載 遭遇大瘟疫

王莽生於權傾朝野的外戚世家,父親早逝,姑姑是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的生母王政君,家族中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王莽聰明勤奮,通儒學,最大的特點卻是「偽」。他常常做一些表面上利國利民、高風亮節的事情,但本質上是矯情自飾,謀求好的名聲。

當族人競相豪奢的時候,王莽反其道而行之,做出簡樸勤奮、恭謹端正的樣子,並廣結名流賢士。他的伯父、大司馬王鳳病重時,他就衣不解帶地照料;王鳳臨終時,就把王莽託付給太后王政君,助他步入仕途。

做官後的王莽,越發節儉清廉,禮賢下士,常常拿自己的俸祿接濟他人。他的夫人因為穿著簡陋,被人誤以為是奴僕;他的侄子幼年喪父,王莽就親自安排他跟著博士讀書,博得其老師和同學的讚揚。這樣沽名釣譽的事例還有很多,《漢書》就一針見血地指出,王莽一心求名,還是那種「擅長矯揉造作卻能坦然而不知羞愧的人」。

由於西漢國運衰頹,王莽表現出的德行,很快贏得朝野內外的好感。漢成帝以他為賢,朝野名流亦頗多稱讚。王莽因而一路平步青雲,不到四十歲就當上大司馬。元壽二年(西元前1年),漢哀帝去世,九歲的漢平帝即位,太后王政君臨朝稱制,改元元始。王莽任輔政大臣,大權在握。

王莽攝政第三年,天降大瘟疫,百姓大量病亡,生者四處流亡。圖為明 周臣《流民圖卷》局部。(公有領域)
王莽攝政第三年,天降大瘟疫,百姓大量病亡,生者四處流亡。圖為明 周臣《流民圖卷》局部。(公有領域)

這時他的野心逐漸顯露,拔擢附順者,誅滅忤恨者,很快網羅一批心腹官員。這些人極盡阿諛吹噓之能事,為王莽求封賞,寫歌功頌德的文章,進一步美化王莽的名聲。王莽一方面排擠政敵,一方面繼續「演戲」。他獲封「安漢公」時,堅持辭去一切加封的土地、民戶和俸祿,請求封賞宗室諸王、各級官吏以及平民百姓,贏得更多人心。

王莽還極力討好太皇太后。比如他提議加封王政君的三位姐妹;他知道王政君不喜住在深宮,就經常舉辦外出巡狩的活動;甚至王政君的侍女得病,王莽也會親自問候。

在他攝政的第三年,即元始二年(西元2年),各郡國突然出現大旱、蝗災和疫病。青州災情尤甚,百姓衣食無著,四處流亡。

災異之後 王莽篡漢

這是西漢立朝以來遇到的第一次大型瘟疫。以剛直著稱的申屠剛就說,「疾疫天命,盜賊群輩,且以萬數」,正是漢興以來從未遇到的災情。為了賑災,王莽率兩百多名官員捐出田地和住宅救濟災民,採取減稅、送葬喪費、統一安置等撫卹措施。但是他並沒有收斂竊取權位的野心,釀成漢朝真正的災禍。

元始三年,王莽為鞏固權力,打壓漢平帝的外戚衛氏家族。他的長子王宇企圖用計勸阻,結果王莽一怒之下將他毒殺,藉機誣陷並誅殺衛氏一族,逼殺政敵。受牽連而死的人數以百計,震動天下。王莽為挽回名聲,命人把此事捏造成大義滅親之舉,甚至寫成文章像《孝經》一樣四處宣揚,命各地官員、百姓背誦。

元始四年,王莽加號「宰衡」,位在諸公之上。他大力恢復禮樂教化,博取儒生擁戴,很快又在王公和群臣的奏請下,被加賞無上尊貴的「九錫」[1]。

他又選派八位心腹作為使者,考察各地民情,其目的是為了誇耀自己的教化之功。八位使者回朝後,宣稱天下風俗皆是一般的淳厚,還在各郡國偽造稱頌王莽的歌謠,共計三萬言。王莽為彰顯政績,強大國力,又請求制定法令,提出要讓國家呈現「市場無二價,衙門無訴訟,城鎮無盜賊,鄉野無飢民」的太平景象。

元始五年,漢平帝駕崩,王莽為防止長君繼位,擁立只有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自己則代天子理政,稱「假皇帝」,並改元「居攝」,稱帝野心昭然若揭。王莽此時在服飾、儀仗、理政等方面一如天子;孺子嬰卻如傀儡一般被長期囚禁,不能和他人講話,長大後六畜不識有如癡呆。

王莽攝政,開始引發眾人不滿,各地紛紛起義。憂懼之下,王莽每天抱著孺子嬰禱告,假惺惺地說自己攝政是暫時的,將來還是會把皇位還給漢室。不過當起義軍隊被鎮壓後,王莽大肆製造災異和禪讓的輿論,為做真皇帝做準備。初始元年(9年),王莽逼迫太后交出傳國玉璽,通過禪讓方式正式即天子位,改國號為「新」。

王政君徹底看清王莽的真面目,怒罵王莽身受皇恩,卻在託孤之時竊取國政,這種忘恩負義的卑劣行徑,簡直是豬狗不如。悲憤之下,她把玉璽狠狠擲在地上,導致其崩碎一角,說道:「王家出了這樣的兄弟,是要滅族了!」

不久,元帝廟遭毀棄,王政君更是大哭著指責王莽:「漢家宗廟,皆有神靈保佑,犯了甚麼罪要被你毀掉?」她還對侍從說:「此人侮慢神靈,怎麼能得到上天保佑!」

新朝王莽時期鑄造的錯刀幣。(Jerry 「Woody」/Wikimedia Commons)
新朝王莽時期鑄造的錯刀幣。(Jerry 「Woody」/Wikimedia Commons)

王莽改制 越改越亂

「新朝」建立之初,王莽欲挽救西漢遺留的衰敗國運,宣稱要恢復孔子倡導的禮樂時代,通過模仿周朝制度來鞏固自己的政權。於是,他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把百姓田地改為王田,收歸國有;把奴婢改名為「私屬」,和王田一樣不得買賣;把鹽、鐵、酒以及山林川澤全部收為國有。特別是他七年內四次改革貨幣,造成市場極度混亂。為確保各項政策實行,他同時推行嚴刑峻法。

王莽還做了許多荒唐事。比如,他為了在地方湊齊「四海郡」,出兵佔領青海湖一帶的荒地,設為「西海郡」。為增加該地的移民,王莽故意增設五十條嚴酷法令,以增加發配到此的罪犯數量。

他對漢朝邊地的屬國,也非常無禮,私自把匈奴、高句麗、西北和西南的屬國國君,從「王」降為「侯」;損毀「匈奴單于璽」而改授新印;更「匈奴單于」名為「降奴服於」,改「高句麗」為「下句麗」。這些舉動引起諸國不滿,導致邊境戰亂不斷。

所謂的改制、新政,讓百姓未蒙其利,反受其害,背上了沉重的賦稅和徭役負擔。各郡國也揭竿而起,反抗王莽暴政。整個天下變得更加動盪不安,王莽宣揚的美好社會也成了空話。

身處亂世,很多有識之士,選擇獨善其身。朝中高官紛紛請求辭官返鄉,賢明者也拒絕入仕新朝。比如,孔休嘔血托病,拒絕出任國師,從此杜門自絕;年高德劭的龔勝,歸鄉後多次拒絕王莽拜官,最後逼不得已絕食十四日而死,以保全忠於漢朝的氣節。

劉秀順應天時光復漢室,建立東漢國祚,是為光武帝。圖為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的光武帝劉秀畫像。(公有領域)
劉秀順應天時光復漢室,建立東漢國祚,是為光武帝。圖為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中的光武帝劉秀畫像。(公有領域)

兩大瘟疫 加速新朝敗落

王政君的話很快應驗了。王莽篡位期間,天降兩次大瘟疫,造成人口大量病亡:

平蠻將軍馮茂擊句町,士卒疾疫,死者什六七。(《漢書·王莽傳》)

三年,大疾疫,死者且半。(《後漢書·劉玄傳》)

第一次瘟疫,發生在天鳳三年(16年)。王莽將西南的句町王貶為侯,引發叛亂,於是徵巴蜀兵出擊。不料軍隊感染疫病,超過半數的士兵去世。

第二次瘟疫,發生在地皇三年(22年)。此前國家已經連續出現蝗災,盜賊群起。南方出現大饑荒,百姓深入田野沼澤挖野菜充飢,因而多有相互搶奪侵害之事發生。在種種亂象之下,大瘟疫爆發,死亡人數幾乎佔了一半。

反抗新朝的軍閥隗囂,這樣描述當時社會的慘狀:戰爭、苛法、飢荒、瘟疫導致的人口死亡,以萬數計;死者無人掩埋,生者流散逃亡,老弱婦孺被俘虜,這都是逆人王莽犯下的大罪。

根據《後漢書·郡國誌》載,元始二年,也就是第一次瘟疫爆發之前,西漢有民戶1300多萬,人口5900多萬,是「漢之極盛」;自王莽篡位到東漢之前,人口銳減,「十有二存」。王莽得不到神靈庇佑,他的政權也註定了只是一場鬧劇。新朝在兩次大瘟疫的打擊下,加速了改朝換代的進程。

果然,第三次瘟疫爆發那一年,天象大變,彗星在東南方出現五天才消失。彗星現,有除穢布新之像。次年正月,漢景帝的後裔劉秀起兵南陽,響應抗莽義軍。王莽大勢已去,兵敗如山倒,轟轟烈烈的政權不過十四年就終結了。劉秀則順應天時光復漢室,建立東漢國祚,是為光武帝。

劉秀稱帝后,先平定四方割據,統一中華,繼而以「柔道」治國,大興儒學,與百姓修養生息。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劉秀結束了西漢末年的亂世,開創了「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而王莽兵敗後被起義軍所殺,頭顱被砍下後懸掛在街道上示眾。百姓見了紛紛擲打,他的屍體被數十名軍士爭相肢解、割碎。史書評價,自古亂臣賊子的下場,還沒有像王莽這樣悲慘的。

白居易有詩曰:「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狡詐的王莽,背離神明,竊國篡漢,最終被識破偽裝,招致天怒人怨,身死國滅。瘟疫如猛獸,卻是有目的而來,為衰敗無道的政權敲響喪鐘。歷史,正是也以這種天象的形式,給今人以警示。

註釋:
[1] 九錫:「錫」同「賜」,九錫是皇帝給臣子的九種最高規格的賞賜,通常是皇帝才能使用的物件。歷史上第一位被授予九錫的大臣是王莽,之後受九錫者大多篡位,故後世功臣多拒受九錫以避嫌。

參考資料:《漢書》《後漢書》《東漢文紀》#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