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現代社會的種種嘈雜與煩惱,雅蘭和您一同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中身心安和之道。安和系列內容將分為三季:第一季「人與自然之和」(從「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至「中國園林」),第二季「人與人之和」(從「人生短暫 選擇簡單」至今),第三季「人與心之和」。

上次我們講到對父母的養身與養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心裏有對父母的怨恨,這些怨恨來自各種各樣的原因,阻礙著和父母之間的關係。那麼傳統文化中又是如何處理這些難題呢?

我們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在春秋時期,有個人,叫閔損,閔損字子騫,他是孔子的學生。閔子騫很小的時候,他的生母就離世了,他的父親又給他娶了個繼母李氏,李氏又生了兩個兒子,李氏對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非常好,對閔子騫就非常不好。冬天,李氏給自己兩個親生兒子用棉花做冬衣,卻給閔子騫用蘆花做冬衣,大家都知道棉花保暖,蘆花並不保暖。

有一天,他的父親從遠處經商回來,打算駕車去走親訪友,讓閔子騫準備車馬,外面北風呼嘯,雪花飄飄,閔子騫穿著蘆花做的冬衣凍得渾身發抖,手都凍僵了拿不動繩子,繩子掉落在地上,他的父親以為他偷懶,拿著鞭子就朝閔子騫身上打去,沒想到一鞭子下去,輕薄的蘆花從打破的衣縫裏飄了出來,父親一看,才知道自己錯怪了兒子,也發現了李氏如此對待自己的兒子。於是父親一氣之下,回到家便要休妻,要把這個李氏趕出家門,閔子騫一聽趕緊哭著跪在地上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意思是說:繼母在,只是我一個人受冷罷了,如果休了繼母三個孩子都要挨凍了。父親聽了也就算了,而李氏聽後非常慚愧,她想到自己如此地對待閔子騫,然而在關鍵時候,閔子騫卻這樣對待自己,從此,她待閔子騫視如己出,對待閔子騫和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

在生活當中,別人對我們不好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對別人不好, 但是你看閔子騫,面對繼母的責難,閔子騫在那麼小的時候,他卻沒有考慮到自己,他想到整個家庭,想到他另外兩個弟弟,於是自己一直默默地隱忍,最終感動了繼母,就像《弟子規》中有句話說:「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意思是說,當父母對我們愛護的時候,孝敬父母並沒有甚麼難的,但是當父母不喜歡我們的時候,做子女的還能夠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這其中才顯示出賢良的品德啊。

我們再來講一個舜的故事,舜很有德行,堯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他,培養舜做代理天子。在家裏,舜的地位卻並不高,舜的父親娶了繼母,繼母生了個兒子象,象非常的殘暴高傲, 他們對舜都不好,「日以殺舜為事」,就是天天想著怎麼樣把舜殺死,來瓜分他的財產 。

一天父母親叫舜去修穀倉,等舜上了屋頂之後,他的弟弟象就把梯子撤走了,不僅如此,他還拿了個火把,想要把這個穀倉燒掉,把舜燒死在穀倉裏。舜這時在房頂,舜拿了兩個斗笠,一手戴了一個斗笠,就像鳥一樣地飄下來了,安然無事。家裏人一看這個計劃沒有得逞,就叫舜去修水井,等舜下到井底之後,就用石頭把井口封起來,準備讓舜死在裏面,沒想到舜帶著斧頭,從旁邊挖地道,爬出來之後又回到了家。這時候,舜的弟弟以為哥哥死了,就跑到哥哥的房間,沒想到他一下看到了舜,嚇了一跳,但是他嘴上卻說,哥哥我以為我見不到你了,我好擔心你啊。

舜當然知道實情,但是他卻說,我有很多百姓需要有人照顧,你要不然就幫我忙,去照顧他們吧,於是就把弟弟封到有庳國,擔任一個小國君。很多人說他的弟弟那麼不好,到那裏不是殘害百姓嗎,其實舜很有智慧,他又派了幾個能幹的大臣,讓他弟弟管不到錢,也管不到軍隊,讓他誰也害不了,而每年舜還要召見他弟弟幾次,最終舜弟弟和父母都被舜感化,一家人和睦相處。

孟子說舜可以讓他父親都滿意,天下的人都上軌道了,中國文化裏說:「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意思是說,如果一個君王他一家都能夠實行仁道,那麼一個國家也就隨之實行仁道,如果一個家庭能夠實行禮讓,一個國家也就實行禮讓了。

其實我們並不能夠選擇父母,也不能夠去選擇兄弟姊妹,這一輩子是一家人,是命中注定是一家人,中國文化裏說,學問在內不再外,不是說你對我好,我才對你好,也不是說我對你好,是為了你對我好,而是說我對你好,是為了讓我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來光明自我內心的德行,盡我自己應該盡的這些責任。從舜和閔子騫的身上我們看到,不管外界怎樣對待我們,我們都能做到無怨無悔,以德報怨,最終他人得到了感化,環境也就發生了變化,這或許就是中國文化裏邊說的「修己以安人」。

那麼還有哪些中國文化裏還有哪些智慧呢,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