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繪與顧太清經常邂逅於花園,互贈信物。奕繪以一句:「十分憐愛,帶七分羞澀、三分猶豫。」寫盡了才子佳人的初心與糾結。

清 改琦 玉壺山人 《曉寒圖》(公有領域)
清 改琦 玉壺山人 《曉寒圖》(公有領域)

(接上期)

夫人妙華的早逝

太清嫁給奕繪時,榮王府長輩中只有奕繪的生母王佳氏健在,妙華夫人已生育一個兒子、兩個女兒。

婚後奕繪、太清感情甚篤,太清盡力處理好家庭關係,對太夫人盡心侍候,對正室妙華夫人也一片真誠,處處尊重,兩人結下很深的情誼。

道光六年,太清陪太夫人和妙華夫人遊西山諸寺,太清作詩云:「晚晴碧澗添新水,歸路回看暮靄平。」表達了女詩人在一團和氣的大家庭中生活的愉快心情。

然而妙華夫人的第二個兒子未滿周歲即夭折了,這對妙華打擊很大,漸漸一病不起。妙華患病期間,奕繪奉皇命出外守護東陵,因掛念夫人病情,奕繪令家中小廝每五日報一次夫人病況起伏,「安得生兩翼,飛去墜汝旁」,是那時奕繪心態的真實寫照。

妙華33歲時還是不幸早逝了。得知夫人離世,奕繪連日趕回奔喪,悲痛至極,以詩哭祭。太清多年後仍作詩思念妙華,「八載音容常戀慕,今朝涕淚更縱橫」,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道法自然的慕仙生活

北宋 趙佶 《瑞鶴圖》(公有領域)
北宋 趙佶 《瑞鶴圖》(公有領域)

妙華夫人離世後,太清如同正室夫人一樣處理家中事務。奕繪與太清相守,再未續妻納妾,始終如一,直至奕繪40歲病故,這在皇室中非常少有。

太清與奕繪酷愛策馬出遊,二人郊遊的路線中,白雲觀是重點,可見兩人對道教頗為傾心。他們各有道號,自稱道人,遍讀道家典籍。奕繪曾詩贈太清:「道在一心清淨得,學從萬卷會通來。」

太清夫婦與白雲觀道士張教智多有來往,張教智仙逝後,太清專作輓詞:「道高德重,寶策丹書親奉。一朝歸去,御萬裏長風相送。」詞之意境,了無傷苦,已然超脫生死。

全真道士黃雲谷為二人繪有道裝像,奕繪為太清道裝像題詞曰:「野鶴閒雲無掛礙,生與死,不相干。」表達二人淡泊人生、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太清夫婦都創作了大量具有道家色彩的詩詞,他們有時探討人生、談經論道直至深夜。奕繪37歲辭官後,二人更是潛心悟道。從太清作的詞中,可以看出他兩人在求道上已有很深的理悟:「世人莫戀花香好,花到香濃是謝時」、「理無窮,事無終,實則能鳴,虛則能容。」

撫育子女慈母心

妙華早逝,留下一兒二女,太清都盡心照顧。妙華的長子載鈞、長女孟文的婚事,是太清陪著太夫人一同主持操辦的。次女仲文與太清一直有來往,太清常寫詩送給她。

長女孟文嫁給了外蒙古的車王,車王好詩詞,深為奕繪所喜。太清對他兩人極盡關愛,親手繪製四幅花卉小畫,題詩贈給孟文。孟文婚後患病時,太清前去探望。每當車王夫婦從京城回察哈爾時,因外蒙氣候寒冷,太清作詩叮囑兩人善養身體,關切之情躍然紙上。

太清對自己所生的四個子女既是慈母又是良師,詩書教導、姻緣婚嫁,無不操心。載釗是太清的長子,精通詩文繪畫,頗承家學。載釗成婚,媳婦就是太清詩社好友的女兒,兩親家母愛好相同,經常寫詩相和。

遷出與重返王府

奕繪、太清夫婦度過了14年琴瑟相和的幸福生活。道光18年,奕繪、太清都滿40歲,奕繪因病在那年辭世了。

因太清當年假冒顧姓做了奕繪的側室,且奕繪、妙華母子先後離世,致使太夫人和王府對太清多有怨誹。奕繪離世後,太夫人責令太清攜子女遷出王府,劃給太清母子90畝田、每年二千兩銀作為開銷。

太清遷出榮王府是分居,並未與府中斷交。雖十分悲痛,太清對太夫人並無憤恨。太夫人生病時,太清仍去府中照料,極盡孝道。此時妙華的長子載鈞已襲了貝子爵位。

太清遷出榮王府兩年,太夫人也病故了。之後,顧太清求助於宗人府宗令,宗令即愛新覺羅氏家族族長。經宗令出面調解,載鈞應允支付太清母子的一切開銷,並年末歲初要親自到太清磚塔胡同的家中叩頭請安,等於是完全承認了太清在家族中的地位。

載鈞去世後,太清的長孫襲了鎮國公爵,因此太清得以重返府中。此時太清已60多歲,四代同堂,子孫眾多。太清的晚年生活無憂,子孫輪流侍奉,也是她終於苦盡甘來。

但讓晚年的顧太清頗為傷懷的是,數十年來閨中詩詞唱和的姐妹一一先她而去。錢塘才女沈湘佩是與太清相伴最久的閨中詩友,兩人感情很深。同治元年(1862),湘佩突然對太清說:「姐姐對我的情誼,如何報答是好?」

太清詫異:「何以言報,願來生一如今生。」湘佩卻說:「願與君世世為兄弟!」十天後,湘佩離世。太清悲傷痛哭,詩祭湘佩「平生心性多豪俠,孤負雄才是女身」。

詩社閨友相繼謝世,另有兩重孫不幸患病身亡,72歲的太清心痛不已,不願在府中居住,動身前往房山大南峪靜養。臨行前,太清留言給兒孫「是非休告訴,煩惱莫相尋。遠避人間世,深山自養心」。

暮年的顧太清仍手不釋卷,家藏書籍讀盡後,子孫為她借書讀。光緒三年,顧太清離世,享年79歲,與奕繪、妙華合葬於房山大南峪園寢。

為人間留取真眉目

(清)顧太清撰清 余集_梅下賞月_公有領域天游閣集》內頁(公有領域)
(清)顧太清撰清 余集_梅下賞月_公有領域天游閣集》內頁(公有領域)

顧太清一生歷經五朝,經歷坎坷,生而為罪臣之後,因緣際會與皇家宗室結為夫妻,琴瑟相和伉儷情深卻逃不過夫君早逝。後與四個子女遷出王府,更有委屈難申。然而流離府外20年後,太清又得以重返府中,晚年生活安定卻遭孫輩和好友離世的傷痛折磨。能夠使顧太清心靈超脫苦難的乃是她的詩詞之道。

顧太清一生詩詞成就斐然,其《天游閣集》、《東海漁歌》中收有她八百多首詩與三百多首詞。一生坎坷的經歷,使女詞人的創作除了滿清女性的唯美外,更多地注入了深厚的生命韻味與豁達灑脫的氣質。

詞學家們對顧太清的詞學成就評價非常高,王鵬運說:「滿洲詞人中,男有成容若,女有太清春而已。」王國維評《東海漁歌》:「李易安以後,一人而已。」

顧太清不只是詩詞絕好,還「略知畫事」,她的繪畫多以花卉為題材,善水墨畫,尤工蘭竹。晚年的顧太清著《紅樓夢》續書《紅樓夢影》,有「中國第一位女小說家」的稱號。

日本東京大學學者山鹿誠之助對顧太清的評價是:「豐才貌美,殊詞翰巧,以閨秀詩家著稱,其筆跡為世之寶。」◇

參考資料:

《清史稿》

奕繪:明善堂文集校箋

金適等:《顧太清集校箋》

沈善寶:《名媛詩話》

顧太清:《東海漁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