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禁食,顧名思義就是偶爾不吃飯。一些研究發現這樣做能夠幫助治療某些疾病,但究竟隔幾天禁食一次才算合適?會不會傷及肝和胃?這些問題還有待回答。
一組來自澳洲的科學家近期使用最先進的分析工具,對間歇性禁食如何影響肝臟並幫助預防疾病進行了探究。通過小鼠實驗他們發現,隔天禁食會影響到肝臟中的蛋白質,對脂肪酸代謝起著出乎意料的作用,而且,對於控制肝臟和其他器官中許多生物途徑的主調節蛋白而言,其發揮的作用也令人驚訝。
一些發現將能幫助從事癌症、心血管和糖尿病研究的醫學專家開發新的干預措施,以期降低疾病風險並發現禁食的最佳間隔時間。
「我們知道,禁食可以有效治療疾病並改善肝臟健康。但是我們還不知道禁食如何對肝蛋白質重新編程,這些蛋白質負責執行多種基本代謝功能。」主要研究人員、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的拉蘭斯(Mark Larance)博士表示。但通過研究隔天禁食對小鼠肝臟蛋白質的影響(一種合適的人類生物學模型),團隊成員對此機制有了更好的了解。
尤為突出的是,該研究首次證明,在間歇性禁食期間,調節大量肝臟基因的HNF4-(alpha) 蛋白被抑制。「這會導致下游反應,如降低炎症中的血液蛋白含量或影響膽汁合成。這有助於解釋一些先前已知的有關間歇性禁食的事實。」 拉蘭斯表示。
團隊還發現,隔天禁食(即每隔一天不吃任何食物)改變了肝臟中脂肪酸的代謝,這一認知可被用於改善葡萄糖耐量並控制糖尿病。這也意味著,通過開發肝特異性HNF4-(alpha) 調節因子,科學家們有可能模擬間歇性禁食帶來的某些效應,因此人們不必挨餓,也能獲得禁食給疾病控制帶來的益處。
該研究使用了一種名為多組學(multi-Omics)的技術,此項技術考慮了包括蛋白質和基因的總收集量在內的多個數據集,通過整合大量信息來發現生物系統內的新關聯。科學家們由此獲得了對生物系統的空前的洞察力,並能夠構建出非常複雜的模型。
拉蘭斯博士表示,這一研究結果可用於將來的研究中,以確定能調節肝臟蛋白質反應的最佳禁食期,從而改善人體健康。該研究發表於近日的《細胞通訊》(Cell Reports)期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