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食材裏,大概沒有比松露更神秘的了!松露生於地底,需要靠嗅覺靈敏的狗兒或母豬尋找。松露其貌不揚又氣味濃烈,被某些人形容像「煤氣味」、「舊床單」、「麝香」、「濕稻草」。然而,它卻又價比黃金,讓內行的人們慷慨解囊。每到了秋冬時節,高級西餐廳也總要推出幾道松露菜色,一解老饕們的嘴饞心癢。

松露、鵝肝與魚子醬,被歐洲人並列為「世界三大珍饈」。尤其是冬季生產的法國黑松露與意大利白松露,更是老饕心中的逸品。無論是燉飯、意麵、烤肉、煎蛋或三文治,只要加上一點正宗道地的松露片,馬上就脫胎換骨,讓饕客們趨之若鶩。

確實,松露氣味強烈,就算用幾層保鮮膜裹著,還是能穿透層層包裝散發出來。它的氣味非常特殊,在所有食材中無人能出其右,就是這種濃郁、豪放不羈的氣息,讓人們稱其為「王者之香」,也讓18世紀的法國美食家布里亞薩瓦蘭(Jean Anthelme Brillat-Savarin),在他的《品味生理學》中,將松露譽為「廚房中的鑽石」。

儘管今天歐洲松露聞名於世,但實際上人類食用松露的歷史,卻起源於四千年前的兩河流域一帶,幾乎與本次人類文明一樣長久。

根據古代蘇美人的描述,古巴比倫王國的祖先「亞摩利人」(Amorite),他們在山地與平原之間遊牧,會跟隨著野豬,攫取地底的松露為食。

到了巴比倫王國的漢摩拉比時代,食用松露已流行於貴族之間。根據同時代馬里城邦(Mari)的陶板紀錄,各地官員會進獻松露給國王品嚐。

往後兩千年裏,松露也躍上了埃及法老、羅馬貴族的餐桌,成為他們喜歡的佳餚。當時,他們偏好的是北非出產的「沙漠松露」,這種松露顏色乳白,香氣較淡。埃及人喜歡將它包裹在鵝油中烘烤。羅馬貴族更發展出繁複的料理方式,先將沙漠松露煮熟,再加鹽火烤,最後浸入一種以橄欖油、葡萄酒、胡椒、蜂蜜、魚醬和酸葡萄汁熬煮而成的醬汁食用。

松露的神秘身世

在希臘羅馬時代,儘管人們食用松露已上千年了。但是,人們一直不知道松露是怎麼生長的。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的弟子鐵奧弗拉斯托(Theophrastus)就推測,松露是秋雨伴隨著雷電而生的植物。會有這樣的推測,可能與松露成長之時,在周邊有一圈燒焦般的黑色土壤有關。

另外,也有人認為松露是一種只有根,沒有莖與葉的植物。或是像西塞羅就浪漫地說,「松露」就是「土地的孩子」。

松露的身世成謎,也讓它在整個中世紀時,被貼上不祥的標籤。當時,人們觀察到松露生長時,土地上會有焦黑的痕跡。於是,便說松露是魔法的產物,焦痕就是精靈或魔鬼跳舞的印記。當時,只有伊比利半島信仰伊斯蘭教的摩爾人,還保持著食用松露的習慣。直到文藝復興時代,人們對希臘羅馬的研究,逐漸撥開魔法與幻想的面紗,讓松露被遺忘的美味,重新回到餐盤之中。

松露種植之父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歐洲人重新掌握了松露的料理方法。到了18世紀末,上流社會宴客時,幾乎都要準備一道松露菜餚。然而,當時人們還不知道種植松露的方法,只能倚賴「松露獵人」帶著訓練過的狗兒或母豬,在天然的樹林中找尋。

松露獵人喬瓦尼蒙吉耶羅(Giovanni Monchiero)於2018年10月24日,在意大利西北部阿爾巴與他的狗一起尋找松露。(Getty Images)
松露獵人喬瓦尼蒙吉耶羅(Giovanni Monchiero)於2018年10月24日,在意大利西北部阿爾巴與他的狗一起尋找松露。(Getty Images)

直到19世紀初期,法國普羅旺斯的阿普特村中,有一個叫做約瑟夫塔隆(Joseph Talon)的農夫。他試著在發現松露的橡樹下,蒐集掉落的橡實,再把它們種在其他土地上。幾年後,那些新長出來的橡樹下,果然也發現了松露。

於是,人們漸漸發現到,原來松露和樹木之間有一種共生關係。從此以後,松露就進入了現代化的種植時期。加上19世紀後期,流行病重創了葡萄業,大量土地被拿來種植松露。到了1873年。法國的黑松露年產量就超過了1,600公噸,種植面積達到了75,000公頃。發明松露種植方法的約瑟夫塔隆,也被稱為「松露種植之父」。(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