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珍寶花落兩岸。關於中國的兩座故宮一直有個說法,北京故宮「有館無寶」,台北故宮「有寶無館」。如今北京故宮博物院裏95%的精品文物都安詳靜謐地躺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裏。

1930年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1930年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1961~1962年,正當大陸人慘遭中共製造的「大饑荒」折磨、文革瘋狂砸文物「破四舊」的前夕,蔣介石遷台的部分國寶精品搭乘著美國「布瑞斯號」軍艦遠赴華盛頓等五城進行巡迴展覽,參觀總人數高達47萬人次。

一個月後,中國古老絢爛的瓷器登上了美國《時代》週刊,美國人由衷地感嘆道:「東方文化的主流與中心原來不在日本,而在中國。」

國寶出宮南下避戰火

民國二十二年(1933)2月5日,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紫禁城內突令戒嚴。

一支馱著2千口封條木箱的板車隊從神武門魚貫潛出、蜿蜒綿延,押運者全是一襲黑衣,軍警兩邊荷槍實彈護衛。

一場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搶運最成功、歷史影響最深遠的文物大遷徙拉開了序幕。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華的戰火引起了國民政府對故宮寶物安全的擔憂。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主張文物南遷避難,院長秘書吳瀛等人反對南遷。反對最厲害的要數古物陳列所所長周肇祥。

國寶處置之爭也引發了社會輿論的喧囂,一派主遷,一派反對。胡適、魯迅、徐志摩等人強力反對文物出宮,理由是勢必將造成人心浮動、社會不安。那時的文化名流與民眾都很難看到民族瑰寶與文化存亡的真正毒手恰是日後竊政的中共。

每天紫禁城外聚滿了來探聽消息的民眾,以文物是否出宮作為判斷時局穩亂的標杆。

1933年1月,日軍突破山海關。亡國可復,物毀難還,文化滅則家國盡滅。代理行政院長宋子文因此做出「北平安靜,原物仍運還」的承諾,決定將故宮文物南遷到上海暫時規避戰火。

誰也沒有想到,此批文物自此關山萬里,海天相隔。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幾十萬件承載著古老中華文明的國寶雖經歷了顛沛流離、驚心動魄的板蕩,卻得以免遭中共文革摧毀的厄運。

就在國寶起運前幾日,故宮古物陳列所所長周肇祥被北平市長下令逮捕,以防他武力劫運。

1933年2月6日,兩列載滿19,557箱文物的火車繞開天津,由平漢線轉隴海再轉津浦線,抵達上海。此趟遷運包括價值連城的全套文淵閣《四庫全書》、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翠玉白菜等古籍書畫器物。

文物押運安全級別非常高,一方面避人耳目,躲開日軍轟炸;另一方面沿途還有地方軍隊保護,以防劫匪。車頂架設機槍,車內憲警持槍,至重要關口,車內熄燈。列車在續能時才臨時停車。

到達浦口時因未接到正式轉運上海的指示,那志良等押運者為守護文物,只好在列車上居住一月,之後才將文物運往南京朝天宮,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但,與以後遷運的艱辛與兇險相比較,這次押運竟為待遇最高的一次。

蔣介石夫婦 與故宮國寶之緣

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是一位堅定的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守護者,他和故宮之緣其來已久。早在1928年,蔣先生即為37名故宮博物院第一屆理事中的一位。九一八事變後,故宮博物院隸屬行政院,蔣先生與故宮的關係更為親近了。

1937年,八一三中日淞滬戰役後,「中英庚款董事會」總幹事杭立武緊急面見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張群,建議將南京朝天宮裏的國寶速速撤至安全地區。

張群立刻拍電報請示身在杭州的蔣介石。第二天,張群回復杭立武說總統已批准,同時命令杭立武為國寶大後方遷運負責人。

當時蔣介石為抗戰而投入的軍需物資與費用極高,在財物、運輸方面非常緊張的情況下,蔣介石親批調撥火車貨車車皮,分南北中三路歷經艱險與戰亂,將國寶從南京分運到四川樂山、峨嵋、貴州安順等地安息暫存。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分寄各處的文物像流浪的孤兒們一樣,經過殘酷的血與火的洗禮,再次遷移匯聚至重慶,後又越過長江三峽輾轉返回南京歡聚朝天宮闕。

1947年,蔣介石、宋美齡、蔣經國一家三口參觀了在南京舉辦的故宮國寶展覽,眾多展覽的珍寶中,商司母戊大方鼎和周毛公音鼎乃為蔣總統直接經手贈送給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品。

日寇雖驅,赤難已至。南京朝天宮裡驚魂未定的故宮文物,即將面臨著一次更為驚險與意義非凡的歷史性戰略大轉移。

史界通常認為70萬件大陸國寶運台是宋美齡委派杭立武所為。

但有日本學者據《蔣介石日記》研析,徐蚌會戰後,蔣介石就已經考慮撤退地點事宜,擬將中華民國撤到隔海相望的海南島或台灣與大陸的中共對峙。1948年秋,蔣介石與幕僚討論研究過將故宮寶物如何遷台事宜。

當時的中央圖書館館長蔣復璁與時任教育次長的杭立武在文物遷台的想法上不謀而合,而蔣復璁關於古物遷台的提案很可能來自最高層的總統。

據檔案記載,1948年12月31日,杭立武收到兩封信,一封是「總統府代電」公文,公文中蔣介石表示已請海軍軍艦押運3,000箱文物赴台;另一封是蔣介石秘書周憲章的信函,信函提及讓杭立武負責南運文物。

蔣介石夫婦深刻地認知到國學傳統文化精神對民族的教化功能,所以中共在大陸搞文革破壞傳統文化之際,他們卻在台灣全面推行國學教育,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

二人對中華古物國寶亦是情有獨鍾。據台北故宮老人高仁俊回憶,台北故宮剛落成開館的時候,蔣介石宋美齡夫婦每個禮拜都要蒞臨一次,就像拜訪鄰居似的習慣性地來看一下,看過之後才放心。

高仁俊還駁斥了關於蔣夫人把故宮文物運到圓山飯店的謠言,他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庫房有好幾層關卡,連正副院長都沒有鑰匙。

早在文物存放於北溝庫房那會兒,蔣介石夫婦就經常利用從台北去日月潭之便,中途就去霧峰北溝休憩一會兒,在庫房門口搬個小桌椅,二人並肩翻閱古籍,怡性情賞名畫。

《明人摹西園雅集圖》(局部),描繪「香山九老」,是指唐武宗會昌五年,時年七十四歲的白居易與胡杲、吉旼、鄭據、劉真、盧真、張渾、狄兼謨、廬貞等八名年過七十的友人於白居易晚年歸居香山的聚會。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明人摹西園雅集圖》(局部),描繪「香山九老」,是指唐武宗會昌五年,時年七十四歲的白居易與胡杲、吉旼、鄭據、劉真、盧真、張渾、狄兼謨、廬貞等八名年過七十的友人於白居易晚年歸居香山的聚會。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五次遷台搶運

從1948年12月21日到1949年12月9日,大陸國寶總共經歷了五次大遷移,莊嚴、那志良等運寶人臨危受命,以身護寶,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最終將38萬件文物與30萬件古籍善本安全運送到台灣。

1948年12月22日,中鼎輪載著712箱國家級精品文物與故宮押運人及眾多逃難家屬起航了。為了多裝文物,很多家屬被海軍司令桂永清勸下了船。晚間,因沒有空間休息,文物押送人員就睡在裝文物的大木箱上,風浪很大,船體顛簸非常厲害,有人開始嘔吐,船上的一條大狗比人暈得還厲害,一暈就叫,邊叫邊吐。

1949年1月6日,第二批文物,3,503箱,其中包括11,178冊《四庫全書》搭乘海滬輪,歷時5天到達基隆港。就在軍艦從南京下關起航的前一天,毛澤東劃定43名所謂「戰犯」,聲稱「國人皆可殺」。其中就有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和故宮押運人翁文灝。

途經川陝公路須改換汽車運輸,每輛車只能載20餘箱文物。由於路基沖毀、橋樑折斷,文物西遷的北路尤為艱辛。(公有領域)
途經川陝公路須改換汽車運輸,每輛車只能載20餘箱文物。由於路基沖毀、橋樑折斷,文物西遷的北路尤為艱辛。(公有領域)

1949年1月28日,南京碼頭細雨連綿,冬天的南方陰冷寒濕。隨崑崙號逃離的國民黨家眷實在是太多,原定2,000箱文物只能裝,248箱。起航之際,杭立武派人突然運來4箱寶貝,其中有汪精衛曾獻給日本人、戰後已歸還的翡翠屏風等三件國寶,但彼時的逃難船早已沒有了空間。

船上的工作人員立刻把辦公的桌椅拆除,騰出空間勉強安置了4箱寶物。這是崑崙艦艇最為驚險的一次運送。中共頻頻阻擊,艦行緩慢。艦艇啟動伊始,人們發現船頭是向上海方向跑,而不是南下,原來艦長沈彝懋欲帶著這些無價之寶向中共投誠,但他很快被制服。崑崙艦沿途險象環生,共花了22天才到達台灣。(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