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50歲女性前往西藏旅遊時,事先服用了高山症預防藥物。當她登上3,000米高時,出現噁心、想吐與喘的症狀,而且整個人無法移動;隔天情況有改善,就繼續行程,在她登上4,400米時,出現劇烈頭痛,吃止痛藥也無效,於是撤退至3,800米才感覺改善。返國後至門診進行檢查,發現血紅素為8.8 gm/dl(女性正常值為11.0~16.0 gm/dl)、鐵蛋白7.3 ng/ml(正常為20~300 ng/ml),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位處於高山時的代償機制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生周明文說,人體經由呼吸而使氧氣進入到肺部,通過體內的循環系統(心、血液與血紅素)將氧氣送到體內各組織,身體才能正常運作。當位處於高海拔地區時,由於大氣壓力較低,空氣中的氧氣減少,血紅素可以結合的氧氣較少,可能使身體組織缺氧產生不適,嚴重時會造成高山症。當位處於高山上,人體會用代償機制來適應低氧環境,短期的代償機制包括心跳加快、呼吸加速,長期的代償機制則是增加血紅素。

貧血者容易有高山症嗎?

周明文表示,貧血者的血紅素較少,在高海拔地區空氣中的氧氣也減少,使得身體組織能獲得的氧氣又比健康者更少,所以貧血者去高海拔地區,可能會有較高的風險,容易導致缺氧,甚至出現高山症。缺氧引發的高山症症狀包括頭痛、頭昏、失眠、噁心、嘔吐、厭食、虛弱等,嚴重者可能產生腦水腫導致步履不穩、嗜睡、昏迷,或是肺水腫造成呼吸困難;如果持續惡化,則會有生命危險。

周明文提出,貧血的種類有許多種,應尋求醫生診斷治療;常見的症狀是容易疲累、體力不佳、臉色蒼白、運動、生理期時會更不舒服。此外,有月經的女性、成長快速的嬰兒、孩童、青少年、素食者都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只有缺鐵性貧血才需要補充鐵劑,切勿自行任意購買鐵劑服用,以免引起其它副作用。

高山症的危險因子 與預防方法

到高海拔地區一定會發生高山症嗎?周明文表示,高山症的發生與否,主要決定於個人體質與登高的速度,還有心肺疾病與貧血,都是高山症的危險因子,有危險因子表示風險增高,但不一定有因果關係;而罹患心肺疾病與貧血者,在高海拔缺氧的環境,比較容易出現身體缺氧的症狀。

周明文補充說,治療高山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儘快往低海拔處移動,其他的方法還包括氧氣治療、藥物治療與休息。另外,前往高海拔地區前,服用適當藥物或緩慢、漸進地向高海拔處移動,都有助於預防高山症。

周明文提醒,許多民眾有貧血而不自知,如果有規劃攀登高山或是前往高海拔地區旅遊者,特別是女性,應先確認自己有無貧血;有貧血問題者,在前往高山或高海拔地區前,應先諮詢醫生評估風險,最好能在治療改善後再出發,以降低缺氧的發生機率。◇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