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近日發表分析文章表示,雖然中共幾年前高調宣傳人民幣國際化,但從幾年來人民幣的境外交易額和貨幣結算的情況來看,其宣傳是「雷聲大雨點小」。
《華爾街日報》12月11日報道,人民幣國際化一度被媒體廣泛報道,但後續報道很少,給人的印象是人民幣國際化在持續進展之中,但實際情況是,許多措施都陷入停滯狀態,或者半途而廢。人民幣國際化缺少實質進展。
文章列出相關數據,美元在外匯市場的交易總額是美國進出口總額的273倍,日圓是160倍,歐元接近40倍(歐元的很多貿易活動是在使用歐元的國家之間開展),而人民幣的這一比例僅為14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發佈的數據顯示,巴西和印度在進行貨幣結算方面的多樣性也大過中國。
在2016年至2019年4月期間,人民幣境外交易額增幅為25.3%,低於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韓圜、俄羅斯盧布。
另外,中共從2007年開始在離岸市場(香港)發行點心債券,並將其稱為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措施。最初發行人僅限於中資金融機構,2011年擴大到全球任何公司。
2014年富時離岸人民幣債券指數超過2800億元人民幣,但2016年和2017年減少,之後停滯,現在不到1150億元人民幣。曾經發行點心債券的麥當勞(McDonald's)和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現在已經沒有未償人民幣債券。目前點心債券的發行人有三分之二是中共當局或中國大型國有銀行。
分析: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是改變中國資本市場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獲得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成為國際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引述分析表示,在中國市場,資本帳戶基本封閉,投機性強,這是人民幣沒有吸引力的原因。如果這些得不到改變,人們就會懷疑有關人民幣國際化的宣傳,人民幣國際化也不會有實質進展。
國際清算銀行今年9月份的數據顯示,在國際貨幣交易中,美元所佔份額依然最高,為88%,歐元和日圓分別為32%和17%,人民幣只有4.3%。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副主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曾對美國之音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緩慢,一方面中國經濟放緩、生產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幣貶值令投資者不願使用人民幣,另外中共控制人民幣流動,為防止資本外流收緊了投資和兌換人民幣的渠道。
Modern Diplomacy網站12月11日發表分析文章表示,從中國國內情況來看,人民幣快速國際化的一大障礙是國內激增的債務問題,尤其是房地產領域,還有影子銀行規模擴大,以及大型和小型企業存在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