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香港將舉行計劃中的區議會選舉,這是特區因為《逃犯條例》修訂案引發已持續半年之久的香港民主運動以來首場主要選舉,因此它被視為選民對特首林鄭月娥政府的一次考核,也是對一直支持政府修例的建制派的一次挑戰。
香港法律規定區議會議員的任期為四年,上一次選舉是在2015年,因此今年必須再次舉行選舉。香港的抗爭浪潮仍在持續,更多次發生大規模警民衝突。公共設施和商店損壞慘重,公共交通也大面積癱瘓。特首林鄭月娥早前表明,政府不會為推遲區議會選舉設限。
泛民主派議員和多名前港府高官紛紛呼籲,香港政府不應推遲選舉。香港法律規定,區議會選舉最多只能延後兩周。
這次選舉為何重要
香港目前分為18個區,每區都有屬於自己的區議會。區議會只是一個地區諮詢組織,不具備任何法定權力及獨立財權。但區議員的影響力不僅限於地方市政事務。例如,立法會中有兩個功能組別只能由區議員擔任,在70席的立法會中佔有6個席位。
區議員還可以競選成為香港特首選舉委員會成員。2016年選舉委員會1200個成員當中,有117人為區議員。因此,此次區議會選舉將影響到2022年的行政長官選舉。
另外,近年多區區議員就香港政治問題向自己本區議會提出動議。例如,灣仔區區議員楊雪盈今年6月曾經提出動議,譴責香港警方暴力處理當月12日抗爭、處理手段不當。
2015年選舉產生的區議會共有431席民選議員,27席由新界鄉事派組織成員兼任(香港稱這些席位為「當然議員」)。2019年的選舉,民選議員數目增加到452席,「當然議員」仍然為27席。
競爭最激烈的選舉
有分析指出,今年的選舉將是香港主權移交後最激烈的一次。因為《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政治風波令許多香港市民意識到必須利用選票,以阻止香港的管治體制被建制派壟斷,因此泛民主派較以往多獲得一些議席是意料中的事情。
這次區議會選舉的一大看點是沒有一名候選人可以自動當選,全港所有選區都有最少兩人競逐當區的區議員。其中許多候選人都是沒有任何地區工作經驗的「素人」。
過往的數字顯示,自動當選的區議員差不多都是民建聯等親北京的建制派政黨。建制派目前佔區議會大部份席位,為327個席位。
今年,香港選民數量增幅是近年最多的。大部份新增選民是年輕人。其中,增幅最多的是18至20歲的選民,增加約58,000人。總選民人數升至約413萬人。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這顯示年輕選民近來對選舉心態的改變。他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出,香港過去數年多次發生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被取消資格的事件,許多人已不再信任選舉制度。
「但經過近期的事情,另一種情緒湧現,大家會覺得如果選舉陣地也失去,就甚麼都沒有,因此這次多了許多人登記做選民。這反映修例事件讓大家看見,如果放棄投票權,任由體制讓建制派壟斷,其實十分吃虧。」
抗爭浪潮中暴力升級如何影響民意
香港因為《逃犯條例》引起的抗爭浪潮仍然持續,許多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辦公室遭到破壞,一些區議會候選人也被襲擊受傷,例如被人用鐵錘襲擊的泛民主派候選人岑子杰等。有報道質疑,中共指使港警僱凶製造白色恐怖,以嚇退抗爭者。
香港《明報》10月份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做的民意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完全不信任」港警,表示完全信任的只佔9.3%。鍾劍華認為,這表明市民覺得制衡政府越發重要,而這種想法「自然對泛民主派更有利」。#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