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輝耀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讓世人為之傾倒。而且,與其它古老的文明相比,中華文明是世上唯一的統一和連續的文明。
當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時,現代人一直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文字,以至難以了解自己的文明之始末,而現代的中國人卻能讀通幾千年前的文字,了解中華祖先的文化。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中華文化亦有大美。她美在對神佛的信仰上,美在對德行的推崇中,美在靈動的文字裏,美在宏偉的建築與精美的工藝中……當今天的中國人在中共幾十年的洗腦下,用變異和扭曲的思維審視中華傳統文化,將中華文化蘊涵的「大美」斥之為迷信和封建糟粕時,他們可曾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外國人甚至外國名人是相當地仰慕中華文化的。在他們的眼中,古老的東方文化是那麼的迷人,是那麼的美好。
被神寵愛的民族最容易與之和睦相處的鄰居
西方古典文獻中對於中國的稱謂,通常是「賽里斯(Seres)」、「秦奈」(Sinae)。目前已知最早提到中國的西方典籍,是被羅馬哲人西塞羅譽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創作於公元前5世紀的《歷史》一書。
在書中,希羅多德寫道:「東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搖籃。」
在該書的第四卷中,他更是以豐富的想像力,將中國定位於萬里之遙的「北風以外」。要知道,在希臘人的宗教信仰中,「北風以外的人」是被太陽神阿波羅所寵愛的民族。希羅多德對中國的定位,傳遞的是對這個遙遠國度的敬意。
至於「賽里斯」(Seres)的意思是「絲的」或者「絲來的地方」。Seres被認為是源於漢字「絲」,也是拉丁文中的「絲」(serica)一詞的來源。而中國之所以被稱為「賽里斯」,是因為在古希臘和羅馬人眼中,中國的形象是與華美的絲綢聯繫在一起的。當時許多地位高貴的希臘人都穿著「賽里斯」人做的絲綢衣服,因為只有中國人掌握生產絲綢的技術。
也因此,歐洲人對中國充滿了敬意。公元1世紀的羅馬地理學家龐蓬尼麥拉讚譽道:「這是很公正的民族,他們把貨物放在曠野中,購貨的人,在賣主不在時來取貨,這種經營方式是很著名的。」
4世紀的希臘史學家馬爾塞林亦是不吝讚美之詞:
「賽里斯國疆域遼闊,沃原千里……物產也很豐富,有五穀雜糧、乾鮮水果、牛羊牲畜,真是應有盡有,品繁而量眾。」
「那裏的城市較為稀疏,但規模較大,物產豐富,人煙稠密。」
他更讚美中國人熱愛和平:
「賽里斯人完全不懂得進行戰爭和使用武器。賽里斯人最喜歡安靜地修身養性,所以他們是最容易與之和睦相處的鄰居。」
「在他們那裏,晴空萬里,皓月明朗,氣候溫和怡人,即使颳風也不是凜冽的寒風,而是和煦的微風。」
這代表了當時西方人對中國的普遍認知。
一個能夠與西方互相溝通理解的國度
1246年,一位名叫柏朗嘉賓的意大利傳教士攜帶教宗的信來到了中國,見到了蒙古大汗。雖然大汗拒絕了教宗提出的停止向西方進攻的要求,但一路走來的柏朗嘉賓卻對中國和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回國後撰寫的《蒙古史》中寫道:
「中國人敬重和崇拜我們的《聖經》,愛戴基督徒,經常大量施捨。他們表現為通融之士和近乎人情。世界上人們所從事的各行業中,再也找不到比他們更為嫻熟的精工良匠了。他們的國土盛產小麥、果酒、絲綢和人類的本性所需要的一切。」
8年後,法國傳教士魯布魯克也來到中國。他在大汗的都城看到:
「一個城區是有市場的撒拉遜人(伊斯蘭信徒)居住區,另一個是契丹人(中國人)的城區。這兩個城區外,還有12座各族的偶像寺廟、2座清真寺。城的盡頭有一座基督徒的教堂。」
中國人對宗教的包容性,以及與不同信仰的人和睦相處,都讓他大為驚歎。
又過了50年,法國傳教士孟特高維諾抵達北京。他得出了與魯布魯克同樣的結論:
「那裏生活著各種信仰的偶像崇拜者。那裏有大量屬於各個教派並穿著各種法衣的僧侶。這些僧侶都要比天主教徒更為苦修和更為順從。」
正是在這種寬容的氛圍下,孟特高維諾於1298年在北京建立了第一座天主教堂,並為6,000多人舉行了洗禮。
而在著名的《馬可勃羅遊記》中,馬可勃羅以熱情洋溢的語言,描述了忽必烈統治下的元朝無窮無盡的財富、龐大的商業城市、極好的交通設施,以及華麗的宮殿建築,對中國的著名城市,像大都、揚州、蘇州、杭州等,都做了詳細的介紹,稱頌中國的富庶和文明。
該書出版後,激起了歐洲人對中國文明的嚮往。越來越多的歐洲貴族以擁有中國的物品為榮,中國瓷器和絲綢成為不可或缺的奢侈品。法國和德國等地相繼出現了絲綢、造紙和陶瓷生產中心。德國的古登堡則在1454年根據從朝鮮傳過來的活字印刷術發明了印刷機,為歐洲信息傳播帶來了一次徹底的革命。中華文化不僅影響著歐洲人的生活,也開始影響歐洲的現代化進程。
一個富足與重視德行的國家
儘管元朝時天主教進入了中國,但在明朝建立後,中國基本上已無基督徒。而萬曆年間在中國傳教的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則再次使天主教在此後200多年間獲得了通行證。
在他那本聞名西方的《利瑪竇中國札記》中,利瑪竇盛讚道:「中國的偉大乃是舉世無雙的。」「中國不僅是一個王國,中國其實就是一個世界。」他感嘆:「柏拉圖在《理想國》中作為理論敘述的理想,在中國已被付諸實踐。」
而且他還發現,「凡是人們為了維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東西,在這個國家都有豐富的出產。」「中國的莊稼一年兩收,有時一年三收,這不僅是因為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更是由於人民勤勞的緣故。」「中國全國都是由知識階層井然有序地管理著整個國家。」「雖然他們有裝備精良的陸軍和海軍,很容易征服鄰近的國家,但他們的皇上和人民卻從未想過要發動侵略戰爭。他們很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東西,沒有征服的野心。」
對於中華文化,利瑪竇說:「中國這個古老的帝國以普遍講究溫文有禮而知名於世,這是他們最為重視的五大美德之一,他們的著作中有著詳盡的論述。對於他們來說,辦事要體諒、尊重和恭敬別人,這構成溫文有禮的基礎。」◇(待續)
——錄自「弘揚傳統文化」徵文 / 大紀元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