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歐羅有機農場傳來輕快的音樂聲,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盯著用塑膠桶做的結他,聆聽著悅耳的歌聲,和家長一起揮舞著手中的稻草助與,快樂洋溢在他們臉上。「自然遊樂」在農場辦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已經持續了幾年,創辦人袁翠珊(Helen)十分鼓勵家長攜帶孩子們在大自然環境下學習,她認為教育不應局限在課室裏,「創意」是教育的核心,「快樂」是一切的根源。

郊野公園、山徑、農場、農墟、社區街頭⋯⋯不同的真實生活場景其實都可用來進行教育活動。2015年成立的「自然遊樂」近三年舉辦了上百次戶外學習活動,嘗試在不同場景用音樂、遊戲、社區活動的形式,從大自然中取材,鼓勵孩子們探索學習。Helen笑言:「我都很想請專業機構來研究一下我們的教學法,這些理念都是很新的!」

一個結他的連結

筆者對「自然遊樂」的最初認識,與如今加入「自然遊樂」參與教育活動及演出的音樂人Matthew一樣,都是從一個廢棄膠桶做的結他開始。在今年6月的「走塑FUN墟」上,「自然遊樂」的樂隊Plastic Band運用廢棄水桶、膠桶做的敲擊樂器演奏,令人印象深刻。


在今年6月的「走塑FUN墟」上,樂隊Plastic Band運用廢棄水桶、膠桶做的敲擊樂器演奏,令人印象深刻。(曾蓮/大紀元)
在今年6月的「走塑FUN墟」上,樂隊Plastic Band運用廢棄水桶、膠桶做的敲擊樂器演奏,令人印象深刻。(曾蓮/大紀元)


「自然遊樂」創辦人袁翠珊(Helen)(左)與同事Matthew(右)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自然遊樂」創辦人袁翠珊(Helen)(左)與同事Matthew(右)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在Matthew多年的音樂經驗中,還是第一次接觸「環保音樂」,從而也開始慢慢認識「自然遊樂」的教育理念,感受到「創意」對孩子們的影響。在表演過程中,他感受到小朋友們的好奇與熱情:「他們跟我一樣,都是被這個結他深深吸引住。我發現音樂是個個都可以參與的,小朋友也可以玩音樂。用身邊一些小物件、一些樽去做,很多大家眼中的廢物去做一些樂器,一來宣揚環保訊息,最主要是給大家知道,大家都可以創造一些東西出來。」Helen補充,成立Plastic Band的初衷是推廣創意文化,怎麼教小朋友用看似沒有用的東西創造出一個新的東西出來,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另外她認為「音樂」在教育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透過這場特別的音樂秀,讓他們觀察到樂器不同的製作方法,判斷不同的音色,這也是一種培養他們觀察力、學習能力的過程。


小朋友們伴隨著歌聲一起揮舞著手中的稻草。(陳仲明/大紀元)
小朋友們伴隨著歌聲一起揮舞著手中的稻草。(陳仲明/大紀元)


小朋友們聚精會神聽故事。(陳仲明/大紀元)
小朋友們聚精會神聽故事。(陳仲明/大紀元)

「玩具」可以很天然

「我的女兒一張爛紙都可以玩兩個鐘,我不用管她的!她自己會煮飯,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從女兒誕生至今,Helen一直專研運用多種趣味的教育方式,用各種方式的玩法為孩子營造出自然的成長空間,並嘗試將自己的教育理念推廣出去,「自然遊樂」也應運而生。

當前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玩具,功能繁多,價錢不菲,但在Helen眼中並不必要:「很多物件對我們來說其實都是一個玩具,譬如一片樹葉,我們都想過有很多種的玩法!例如可以把樹葉做成笛子吹,秋天的葉子可以排列顏色,還可以做成藝術品送給別人。」Helen腦海中的點子多多,從大自然中取材「創造玩具」也是「自然遊樂」教育中的重要環節。


葉子也是「玩具」。(受訪者提供)
葉子也是「玩具」。(受訪者提供)


秋天的樹葉可以進行顏色排列遊戲。(受訪者提供)
秋天的樹葉可以進行顏色排列遊戲。(受訪者提供)


秋天的樹葉可以進行顏色排列遊戲。(受訪者提供)
秋天的樹葉可以進行顏色排列遊戲。(受訪者提供)

「自然遊樂」也倡導「Messy Play」的幼兒教育模式,即小朋友可以自由自主地選用自然材料去創作及玩樂,運用生活上的物料玩耍。這種源於歐美的教育模式旨在刺激多元感官發展,且鼓勵孩子自主探索,發揮創造力。Helen在創辦「自然遊樂」時就引入這一理念,她發現不能純粹將歐美的玩法套入香港的場景,剛剛起步時家長們也不理解,都是循序漸進地探索,嘗試不同的材料給孩子們發揮潛能。她也希望能將這些年的心得整理成文字與他人分享。


「自然遊樂」倡導「Messy Play」的幼兒教育模式。(受訪者提供)
「自然遊樂」倡導「Messy Play」的幼兒教育模式。(受訪者提供)


「自然遊樂」倡導「Messy Play」的幼兒教育模式。(受訪者提供)
「自然遊樂」倡導「Messy Play」的幼兒教育模式。(受訪者提供)


「自然遊樂」倡導「Messy Play」的幼兒教育模式。(受訪者提供)
「自然遊樂」倡導「Messy Play」的幼兒教育模式。(受訪者提供)

豐富的教育場景

行山葉笛遊、食物從哪裏來、買菜遊戲、照顧小馬工作坊、街頭派飯⋯⋯打開「自然遊樂」的活動報名表,一個個趣味活動呈現眼前。Helen認為,孩子們應該走出戶外,「自然遊樂」所扮演的角色便是提供一個特別的學習環境給他們,鼓勵他們在不同的環境中探索:「這些是高階思維的領域來的,小朋友不是進來隨便玩,我們都有很多要求。」Helen指出,孩子們能說出艱深的詞彙並非他們真的具備學習能力,相反她會留意孩子們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能夠活學活用,並且培養他們的同理心。


「自然遊樂」也常常與深水埗「北河同行」的「明哥」(陳灼明)合作,讓小朋友們一齊走上街頭派飯給露宿者。(受訪者提供)
「自然遊樂」也常常與深水埗「北河同行」的「明哥」(陳灼明)合作,讓小朋友們一齊走上街頭派飯給露宿者。(受訪者提供)

「自然遊樂」也常常與深水埗「北河同行」的明哥陳灼明合作,讓小朋友們一齊走上街頭派飯給露宿者,Helen相信這個過程便是培養孩子們同理心的過程:「譬如我們去派飯,不單只是派一個飯盒給人,而是要讓他們自己去觀察,原來有人的居住環境很惡劣,還有在天橋底住的人。孩子接觸的時候有些害怕的。活動前後我們都會跟他們談,讓他們聆聽社區不同人的分享,讓他知道,原來社區都是生活的一部份。」

*********

面對當前香港教育的現狀,Helen 認為「自然遊樂」正在探索一些特別的教育模式,也透過各類的活動與平台推廣,家長也應該繼續學習和探索如何教育子女。

「我覺得這些教育方法除了給小朋友之外,都是給大人的。」Helen說:「家長帶孩子參與『自然遊樂』的活動,也是在觀察我們怎樣跟小朋友玩,怎樣去啟發他們,除了運用權威,還有沒有其它方法把他們教好。」◇


「自然遊樂」團隊常常與歐羅有機農場創辦人黃如榮(中)合作,舉辦不同的親子教育活動。(陳仲明/大紀元)
「自然遊樂」團隊常常與歐羅有機農場創辦人黃如榮(中)合作,舉辦不同的親子教育活動。(陳仲明/大紀元)


歐羅有機農場產出的水稻。(曾蓮/大紀元)
歐羅有機農場產出的水稻。(曾蓮/大紀元)


小朋友們在有機農場體驗收割打穀。(陳仲明/大紀元)
小朋友們在有機農場體驗收割打穀。(陳仲明/大紀元)


位於元朗錦田大江埔村的歐羅有機農場參觀活動。(陳仲明/大紀元)
位於元朗錦田大江埔村的歐羅有機農場參觀活動。(陳仲明/大紀元)


「自然遊樂」活動——在公園講故事。(受訪者提供)
「自然遊樂」活動——在公園講故事。(受訪者提供)


「自然遊樂」活動——在公園講故事。(受訪者提供)
「自然遊樂」活動——在公園講故事。(受訪者提供)


Helen認為孩子們應該走出戶外學習,「自然遊樂」所扮演的角色便是提供一個特別的學習環境給他們,鼓勵他們在不同的環境探索。(受訪者提供)
Helen認為孩子們應該走出戶外學習,「自然遊樂」所扮演的角色便是提供一個特別的學習環境給他們,鼓勵他們在不同的環境探索。(受訪者提供)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