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運動至今整整4個月。有香港年輕人對媒體坦誠自己從「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變成「勇武者」的心路歷程。為了守護他們熱愛的香港,他們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年輕人被一步步逼成勇武者 不再畏懼警暴

蘋果日報報道,6月份,斯文有禮的李先生(化名)與陳小姐(化名)已開始參與反送中運動,他們均表示自己堅持「和理非」理念,抗拒激烈抗爭。但一百天後,他們已變成前線勇武者,甚至已衝破人命傷亡的底線,這種改變並非出於自願,是政府逼的。

6月12日,李先生在金鐘還猶豫是否去遊行。雖然他理解勇武的行動,但他只會參與警方發了不反對通知的遊行或帶物資到現場。

7月1日,李先生被迫突破了一個心理關口。馬路上的抗議者大喊,他上前幫忙,抗議者教他如何用索帶紮鐵馬。他把三角鐵馬陣搬到防暴警察前,在第一排面對防暴警察。他害怕得雙手顫抖,怕警察下一秒就越過鐵馬逮捕他。他只覺得不能離開。

7月21日和平遊行回家後,李先生從電視上看見白衣人無差別襲擊市民,次日警方回應的態度,令他深感警方視人命如草芥。自從7.21元朗恐襲後,他認為警察已不會再保護市民,市民只能靠自己了。

李先生一直認為「遊行示威」的規矩是只要有足夠人數,政府就會回應民意,如反23條、反國教。然而,港府不守規則,200萬人上街也不撤回送中條例。而警察也沒有履行保護市民的職責,「為何我還要按照他們定立的遊戲規則來進行這場抗爭?」

7.27之後,他不再有顧慮,有勇氣面對防暴警察,他開始學習搬鐵馬、紮鐵馬、搬磚、碎磚、滅催淚彈煙。本來是想在前線協助,為勇武抗議者節省體力,但當看見勇武者因被捕和受傷而越來越少時,他就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勇武者,填補空缺。

9月末的李先生,說自己仍是一個「和理非」。但他說,自己已打算向「勇武」方向發展。

李先生說,警察不斷升級的濫暴及死不認錯的態度,早已令他無法容忍,而10月1日警察近距離向中學生胸口開槍,徹底粉碎了他的和平底線。10月初,他表示,他已突破生命傷亡的底線,自己已變成「勇武」,會反擊。

學生妹曾參與佔中運動 反送中走上前線 守護香港

五年前的佔中運動中,仍是中學生的陳小姐在夏愨道遠距離捱過催淚煙,也曾留守佔領現場。

今年6月參加反送中運動,陳小姐還是一個非常忠實的和理非信徒。希望爭取一個擁有真正民主自由的社會。

她的第一次轉變,是在7.1立法會外。有抗議者在討論是否要在晚上衝擊立法會。她參與了討論。有人問她:「其實你所謂的和理非已用了這麼多年,有用嗎?」那夜,示威者進入立法會後,她怕打算長期留守的示威者沒有頭盔、食物等,就來來回回地把物資運進去。那夜之後,她把長髮剪短,因為非常害怕被捕。

7.21夜晚,防暴警察在濃濃的催淚煙霧中推進,她轉身逃跑,看見一個抗爭者被警察按在地下,嚇得不斷尖叫,無法說出名字,她很震撼……

當夜,她逃回家,看見元朗恐襲的新聞,深深感到「原來警察信不過、一直信任的制度信不過,我會接受直接抗爭,因為執法者已沒有正當性」。

到了9月,陳小姐說,自己算是勇武者了,會站在前線掟雜物阻止防暴警察推進,會為救手足而與警察有肢體衝突,有一次,警察拉著她的背包,警棍一棍棍落在她的背部,她反抗,其他抗議者協助她成功逃走。

此後,她成為了「前線和理非」,會幫忙設路障和傳遞信息。

陳小姐說,是政府自己摧毀了人民對它的信任,逼得人們變勇武。經過百日抗爭,陳小姐認為,和理非抗爭在香港只能作為手段而非信念,因為香港不再是一個接近公義的社會。

當她決定勇武抗爭,就不再考慮後果有多嚴重,她的最大擔心只有香港會變成怎樣。她預估自己會受傷或死亡,或坐牢,但認為現在所做的事,如果可以令下一代得到民主自由,「我不敢說值不值得,但我願意這樣做,因為真是很想這個地方變得更好。」

中共和香港當局是暴亂之源

反修例運動持續4個月,警察無度濫暴,徹底失去民眾的信任並形成警民對立。同時,抗爭者也不得不提升對抗暴力的手段。輿論普遍認為,港府長期的不作為和警方的過度武力、濫捕、對被制服的抗議者仍毆打、侮辱等行為,加劇了市民的仇恨和憤怒。

黑衣黑褲、黑罩遮面、黑色頭盔和防毒面具,已經成為香港「勇武派」的標誌。當勇武派年輕人出現在公眾場合,市民常報以掌聲,或以擁抱等方式表達鼓勵及支持。這也是最令勇武派感動的。

這場史無前例的反抗運動中,香港勇武派年輕人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們直接和警方對抗,但他們的「裝備」與全副武裝的警方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每次抗爭的代價都是被捕、被暴打,甚至被打死……

面對越來越血腥的殘暴鎮壓,勇武派們始終表示絕不退縮放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