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沒有手機,沒有網絡,身處異地的人們靠書信互傳訊息。

戰時有烽火傳遞軍情,驛站系統建立後,也有驛使騎馬或疾走傳遞書信。除此之外,歷史上還有利用飛禽來傳遞書信的傳說。

驛站系統建立後,有驛使騎馬或疾走傳遞書信。圖為清‧張演《楓驛停車》(公有領域)
驛站系統建立後,有驛使騎馬或疾走傳遞書信。圖為清‧張演《楓驛停車》(公有領域)

飛鴿傳書

在古裝影視劇中,常見飛鴿傳書的情節。經過訓練的信鴿,即使飛行數千里也不會迷路,能夠準確到達目的地。現代學者研究,鴿子的兩眼之間有一塊凸起的地方,此處可以感知地球磁場變化和地理緯度,從而有判斷方向的本能。信鴿的這項本能,使牠成為人們傳遞書信的好幫手。

現在難以考證信鴿傳書起於何時,不過自唐代時,信鴿傳書就已經被廣泛應用。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大唐宰相張九齡少年時期,家裏養了很多鴿子,每當他想和親朋好友傳遞書信時,就將書信繫在鴿子的腳上,並讓牠們往收信方所在地飛去。當時的信鴿稱為「飛奴」。這一通信方式,受到時人的青睞。

飛鴿傳書,代代相傳。大唐之後,宋、元、明、清各朝也保持著飛鴿傳書的通訊方式。

青鳥傳書

西王母統治著西方崑崙山脈上眾多神仙所居住的天庭,時常有玉女和三足鳥相伴(公有領域)
西王母統治著西方崑崙山脈上眾多神仙所居住的天庭,時常有玉女和三足鳥相伴(公有領域)

根據《山海經》記載,上古時期正神西王母有三隻青鳥,其中一隻被選為信使。

青鳥居住在三危山,方圓百里。青鳥能飛越千山萬水,傳送天地人之間的信息,並將吉祥、美好的佳音傳向人間。青鳥並非普通禽鳥,是天國神鳥,是王母的使者。

大漢時期,漢武帝誠心向道,多次遇到神仙。《神仙傳》記載,元封二年(公元前一零九年),漢武帝登臨嵩山大愚石窟,修建道宮。命董仲舒、東方朔沐浴吃齋,和他一起靜修思道。

西王母看到漢武帝有求道之心,於是親自書寫了一封信,派青鳥傳給漢武帝。青鳥奉命飛行,將書信送到大漢王宮承華殿之前。七月七日那天,王母降臨王宮,向武帝傳道。

宋‧劉松年《瑤池獻壽圖》。《漢武帝內傳》記載,西王母曾往見漢武帝,並贈仙桃四枚。本幅描繪西王母與漢武帝相向對坐交談,眾女仙捧桃實競進,有祥瑞慶壽之寓意(公有領域)
宋‧劉松年《瑤池獻壽圖》。《漢武帝內傳》記載,西王母曾往見漢武帝,並贈仙桃四枚。本幅描繪西王母與漢武帝相向對坐交談,眾女仙捧桃實競進,有祥瑞慶壽之寓意(公有領域)

從此,詩中便有了青鳥的身影。唐代李白有詩云:「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南唐中主李璟詩云:「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商隱有詩曰:「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都是借用了「青鳥傳書」的典故。

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比喻投寄書信或書信往來。圖為宋‧崔白《秋浦蓉賓》,兩鴻雁振翅凌空(公有領域)
鴻雁傳書比喻投寄書信或書信往來。圖為宋‧崔白《秋浦蓉賓》,兩鴻雁振翅凌空(公有領域)

除了飛鴿、青鳥可以擔任信使外,還有守信的大雁。

《漢書.卷五四.蘇建傳》:「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繫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繫著書信,從信中得知蘇武等人在北海。

相傳,唐朝薛平貴長年遠征,妻子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幾年,依然忠貞不渝,耐心等待丈夫的歸來。

一天,王寶釧正在挑野菜。忽然聽到空中傳來鴻雁的鳴聲。王寶釧撕下羅裙,咬破指尖,伴隨著思念的眼淚,寫下一封家書,由大雁捎給薛平貴,以傾訴思念之情。鴻雁傳書,寄託妻子的濃濃愛戀,也寄託著美好忠貞的愛情。

古代雖然沒有今天令人眼花撩亂的科技產品,但人與自然融為一體,造物主創造萬物,皆可為人所用。這些特別的信使,也可以為人們捎來遠方的訊息,架起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