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貿易戰中的攻守之勢突然轉變,北京主動發起了進攻,旨在打擊美國經濟,進而影響特朗普的政績,衝擊明年美國的總統大選。在世界歷史上,這是第一次一個經濟大國用打擊另一個大國經濟的方法,試圖短期內改變另一個大國的國內政治前景。如此則中共的對美「自我樹敵」已公開化,並在戰略層面升級成經濟對抗。

一、中共對美加關稅,力圖打擊美國經濟

據設在北京的中共外宣媒體《多維新聞網》報道:8月23日晚中國財政部宣佈,將對價值75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徵稅,分別於9月1日和12月15日生效,並恢復自去年12月以來暫停美國汽車零部件的進口關稅。因此,自9月起對美國大豆額外關稅將達到30%,海鮮、水果和肉類將達到35%;12月中旬起對美國穀物和車輛額外關稅將達到35%;這也是中國首次對美國原油出手。幾個小時後,特朗普在推特上宣佈,美國將在10月1日將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現有關稅從25%提高至30%,同時,定於9月1日生效的另外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將從10%升至15%。

從中共官媒的以上報道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一次是北京先發制人對美國商品加關稅,然後是特朗普因應回擊。中方外宣媒體也承認,在這一回合中,特朗普是在反擊;換言之,北京是主動攻擊方。然而,有一些海外媒體把上述事實的時間順序顛倒了,結果就發出了誤導觀眾的報道,讓觀眾以為,這次是美國先加關稅,而中共被動反擊。顯然,弄清事實是一個關鍵問題;而更重要的是,既然是中共打擊在先,那麼,就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動機和目標;何況,中共此舉造成了幾十年來的中美關係大逆轉,那就更值得深入剖析事件的由來和背景了。

毫無疑問,中美之間已經不再是貿易戰,而因此升級為經濟戰,其目標則超越經濟範圍,直指美國白宮橢圓形辦公室主人的位置。

二、美方的反擊實為北京所願

北京的主動加關稅,貌似是關稅領域的戰術手段,但它的目的卻非常明確,即中方在中美談判中拋棄誠意之後,這樣的戰術手段本身具有明確的挑戰含義,劍鋒直指美國經濟。

由於中方今年5月初突然「掀翻談判桌」、讓去年開始的近乎九成的協議內容全部泡湯。面對這樣局面,美國曾經一方面小幅度局部增加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以施加壓力,一方面繼續表達邀請中方回到談判桌的意願。如果中共只是虛與委蛇地繼續周旋下去,中美兩國的關係雖然不佳,但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迅速大幅度惡化。但是,北京顯然沒有「耗下去」的耐心了,兩天前突然主動對美國產品加關稅,這就是一種進攻姿態了。

一旦北京突然「進攻」,特朗普的全面加關稅措施顯然是可以預見的。因為,美國已經因北京5月的「掀桌子」之舉而失去了雙方友好協商、解決問題的空間,雖然特朗普仍然在安排雙方溝通或見面,那僅僅是「聊勝於無」而已。現在,北京主動對美國反施壓力、全面阻止美國商品對華出口,實際上就堵死了美國縮小對華長期數千億美元巨額貿易逆差的任何可能,美國無法再期待中方在解決雙方貿易逆差和侵犯知識產權等問題上的合作意向。特朗普剩下的反擊措施就只有全面大幅度提高中國商品的關稅,藉此來減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

中美經貿關係自此全面惡化,已成定局。事實上,此即北京所謀。北京《環球時報》明確表示,要與美國打持久戰。中共外宣媒體《多維》則表示:「一輪過招結束後,留下的是遭到血洗的市場,除了黃金暴漲,美股指數、離岸人民幣匯率、原油價格、美國國債收益率都大幅下跌。儘管兩敗俱傷的貿易戰達到了新的高峰……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逐漸顯現。」這就是中共目前實施對美經濟戰的前景預想。

三、北京為何選擇「兩敗俱傷」?

北京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在中美貿易和知識產權談判中的姿態發生了180度大轉變,由合作協商變成「掀桌子」推翻成議,再從被動因應美國小步加關稅的壓力,變成主動加關稅,從而刺激美國大幅度加關稅反擊。這樣一個轉變,究竟是北京發現了美國的衰敗無力之後而「乘勝追擊」,還是考慮「長痛不如短痛」,與其承受長痛,不如絕地反擊,出手衝擊美國經濟,從而把特朗普拖下台?

北京明確地選擇「兩敗俱傷」的策略,所為何圖?很明顯,美國經濟目前仍然保持繁榮狀態,而中國經濟則處於持續下行的通道,正常的中美關係不可能把美國經濟拖入深淵,所以,北京並沒有「乘勝追擊」的可能。

那麼,北京是否有「適可而止」的意向呢?按常識理解,中共為了挽救經濟,應該與美國更多地合作協商,而不是與美對抗,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然而,中共顯然並不願如此選擇;相反,它走上了不惜與美國在戰略上對抗的道路,而且,其經濟戰策略具有明確的干預美國總統大選的政治目標。這樣,中美關係過去多年的經濟交往,已經被轉變成干預美國內政的工具;如此則中共的對美「自我樹敵」亦已公開化並戰略升級,中美友好的歷史被北京翻篇了。

四、「兩敗俱傷」各傷何處?

北京在戰略上如此選擇,究竟想達到甚麼目的?所謂的「兩敗俱傷」,雙方各自可能傷在哪裏?簡單來說,無非是「短痛」和「長痛」。所謂「短痛」,北京的「犧牲打」策略無疑會傷害中國經濟。比如,美國廉價的農產品不能進口,進口中國必須的大豆、粟米就只能改覓他途,而最近巴西對中國出口的大豆漲價七成,其中還包括不少巴西從美國進口的大豆。這不僅使巴西趁機大發橫財,也大大提高了中國今後的食用油和飼料價格,為中國正在急劇上漲的肉類和食品價格火上澆油。

中國內外很多人曾經以為,為民生計,北京當局不會走「兩敗俱傷」的路。現在事實證明,中國民眾對中美關係惡化的擔憂,絲毫不曾動搖當局惡化中美關係的決心,其原因正如我在7月20日《大紀元時報》上《中美談判,輸贏真假辨》一文中所言,「默默忍受經濟壓力的民眾無法改變當局的政策,這就是中共『經濟抗壓承受力』的來源」。

而美國民眾如何認知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造成的物價上漲,以及美國股市震盪、美國企業恐慌,目前尚待觀察。要大幅度改變中美經貿關係,美國無疑必須承受「短痛」。按照常理來判斷,民主國家的民眾通常比較少中國人所謂的「大局、全局」觀念,生活受到影響,他們就會通過明年的總統大選表達出來。北京之所以敢與美國比「短痛」,就是吃準了美國執政者的「經濟抗壓承受力」小於中國的專制統治者。通過經濟戰來動搖美國民心,進而撼動白宮,這就是北京對中美經濟戰的寄望所在。

至於中美雙方的「長痛」,因為涉及到的問題很多,我將在此文的續篇《中美貿易戰因何升級為經濟戰?——中美關係大逆轉解析之二》進一步說明。

五、北京:從「以拖待變」到「以打促變」

正是中共對中美兩國「短痛」忍受力不同的判斷,使北京決定改「以拖待變」的對美策略為「以打促變」。中共很明白,它的「短痛」承受力有專制體制為依託,當然比美國大得多。憑藉這一專制特色,北京當局可以對「短痛」「無痛感」。這方面的有恃無恐讓它主要關注「長痛」,而恰恰在這一點上,中共對外企撤出中國和訂單離開中國所造成的「長痛」充滿了無力感,幾無應對之策。

顯而易見的是,若繼續沿著特朗普小幅度調高關稅的步驟走下去,中共原來採用的「拖字訣」只會造成令它自己惱火的「長痛」,而於特朗普無損,甚至可能鞏固特朗普的選情;而一旦中共改用「以打促變」的對美策略,則可能產生令美國有所震動的「短痛」,至少能傷害特朗普在經濟層面的政績,動搖他的選情,從而誘導美國政局發生有利於中共的變化。

當然,北京選擇了「兩敗俱傷」,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其對美敵意已全盤托出。從此,關於「中美友好」的空談煙消雲散了。特朗普還在推特上用疑問句表示,中共是敵人嗎?而北京已經用行動表明,它決心「自我樹敵」,在所不計;「悠悠萬事,毀川(普)為大」。在這種狀況下,美國民眾對此會有甚麼樣的反應,多數選民是對特朗普的不滿上升,還是會有更多人支持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尚待觀察。(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