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將對中國2,000億商品徵稅之際,特朗普再表示,白宮已預備好對額外2,67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這給在華企業再次敲響警鐘,台灣IT、日本化工大廠等近日紛紛計劃趕緊轉移,令本已搖搖欲墜的「世界工廠」加速坍塌。
美中貿易戰升級
據彭博社報道,9月7日,特朗普在空軍一號專機上說,向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措施將很快生效,「這將取決於中國」,並隨時準備好對額外中國貨品加徵關稅,「我也討厭這麼做,但是如果我願意的話,還有另外2,67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措施可以在短時間內準備就緒。」
9月6日,這個針對中國6,031項、總值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措施的公眾諮詢期已屆滿。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將評估收集到的評論,決定開徵時間和稅率。此前。美中已經相互對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關稅。
庫德洛表示,美國期望中國跨領域降低關稅,重申美國尋求零關稅、零非關稅壁壘、零補貼、停止盜取知識產權和技術轉移,及容許美國人擁有自己的企業。
然而,中共財政部7日公佈,對近400項中國製造產品提高出口退稅,包括多元件集成電路、非電磁干擾濾波器等,提高至16%~9%,9月15日起執行,並稱「提振出口,應對外部環境」。顯示出北京至今沒有妥協的意願。
外企加速撤離
隨著美中貿易戰開打,今年以來,更多在中國大陸的外企計劃或已經撤離中國。
9月10日,台灣《工商時報》報道,台灣IT大廠紛紛計劃將生產線撤離大陸。廣達的服物器、和碩的網絡通訊產品,都可能從大陸搬回台灣生產,另一服務器大廠的緯創,更考慮重啟從2004年之後生產線便停擺的菲律賓蘇碧灣廠。
《日經新聞》8月28日報道,日本化學製造大廠「旭化成」(Asahi Kasei)決定,將製造汽車零部件的中國分廠遷回日本。
與此同時,世界排名第二的重化工業產品製造公司「小松製作所」(Komatsu)將改用在美國、日本和墨西哥的設施生產液壓挖土機零部件。
日本三菱電機也正在將生產線轉移出中國,其位於大連地區的生產線為美國市場生產約70%的出口機器產品,而這些生產不久後將搬到日本名古屋。
此外,為蘋果生產電源組件的台達電子,7月31日宣佈將生產線從中國擴展至泰國;為Bose音響生產耳機的美律實業,也把部份半製成品從中國運至泰國完成組裝。
7月16日,日本歐姆龍有限公司的蘇州工廠宣佈永久停工停產。
5月,荷蘭飛利浦照明關閉深圳工廠;全球最大硬碟製造商美國的希捷從蘇州撤離;日本尼康關閉無錫工廠;南韓樂天集團撤離中國;奧林巴斯宣佈深圳工廠停工停產……這個撤離名單越來越長。
還有一些外企表示準備撤離,英業達、鴻海等台灣科技製造大廠,正準備將生產版圖移出中國,轉向東歐、墨西哥與東南亞地區。
更有多家美商表示,考慮撤出中國市場或降低在中國的投資,如果2000億美元的最新關稅開始執行;醫療產品製造商Premier Guard的歐洲主管亨波斯(Charles M. Hubbs)表示,關稅升級前,將約30%的產品(生產)從中國轉到美國」,關稅生效,可能將約60%的中國製造業轉到美國。
中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外資
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外商蜂擁而入,僅蘇州開發區就吸引了約150家世界500強企業,「蘇州塞車,全球缺貨」,作為中國「世界工廠」的典型蘇州市,當時流行的一句話,真實反映了這個城市與全球跨國企業的密切聯繫。
中國就此成為「世界工廠」,「中國製造」傳遍世界。
外資,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據官方數據,中國出口額佔GDP總量比重,2006年最多時達到35%,而外資佔全國出口總額比重最多的2005年,達到近60%;外資佔全國淨出口總額比重最多的2011年,達到84%。外資被外界稱為中國當之無愧的外匯挖掘機。
外商一波波撤離 「中國製造」坍塌
外商撤離中國早就開始,特別在中共2008年開始逐步取消對外商的各項優惠,到2010年外商的「超國民待遇」徹底終結後,外商執迷於中國的稅收優惠、零成本環境、廉價勞動力等「紅利」逐步消失。
中國產業信息網2013年5月20日分析報告稱,2012年1-11月蘇州市虧損企業達2811個,虧損面28.3%,同比上升5.7個百分點。意味著幾乎每三家蘇州企業,就有一家虧損。蘇州的GDP增速也從2010年的最高點13.2%直落到目前的7%。
而蘇州,僅僅是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從盛到衰的縮影。外商開始一波波地撤離中國。
綜合大陸媒體報道,近2年來外資巨頭搬遷及撤離中國的名單(不完全統計):
外企 | 時間 | 撤離 | 全球影響力 |
韓國樂天 | 2018年7月 | 宣布全部撤離 | 韓國大財閥之一,多元化跨國集團 |
日本歐姆龍 | 2018年7月 | 蘇州廠永久關閉 | 全球知名自動化控制及電子設備製造商 |
沃爾瑪 | 2018年7月 | 關閉哈爾濱最後4門店 | 全球最大連鎖商 |
台灣友達光電 | 2018年6月 | 關閉上海松江工廠 | 全球第三大台灣第一大液晶顯示面板製造商 |
荷蘭飛利浦照明 | 2018年5月 | 深圳工廠關閉 | 全球著名照明設備生產商 |
奧林巴斯 | 2018年5月 | 深圳工廠關閉 | 精於光學與成像的日本公司 歷史近100年 |
韓國三星 | 2018年4月 | 深圳廠關閉 | 全球最大的儲式半導體生產商 |
日本松下 | 2018年3月 | 出售中共工廠 | 日本著名家電企業 |
富士通 | 2018年2月 | 出售手機業務給北極星資本集團 | 日本第一大、世界領先的資訊科技公司 |
日東電工 | 2008年1月 | 蘇州工廠停產 | 世界五百強的日資巨頭 |
日本尼康 | 2017年10月 | 無錫工廠關閉 | 日本大型光學儀器製造商 |
麥當勞 | 2017年9月 | 出售80%在華業務 | 美國快餐巨頭 |
日本JDI | 2017年7月 | 蘇州廠宣布計劃關閉 | 全球最大的中小型顯示器製造商 |
住友電工 | 2017年6月 | 蘇州FPC部門關閉 | 全球最著名的通信廠商之一 |
美高森美 | 2017年3月 | 關閉上海工廠 | 業內久負盛名 |
霍尼韋爾安防 | 2017年3月 | 從深圳撤離 | 美國電子消費品生產跨國公司 |
希捷科技 | 2017年初 | 關閉蘇州工廠 | 全球最大硬盤製造商 |
甲骨文 | 2017年1月 | 裁北京200多研發崗位 | 美國著名軟件公司 |
SRAM速連 | 2016年11月 | 關閉崑山工廠 | 美國自行車零部件製造商 |
瑪莎百貨 | 2016年11月 | 全部撤離 | 英國著名零售商 |
百勝餐飲集團 | 2016年9月 | 4.6億美金出售百勝中國 | 全球門市最多的速食公司 |
艾迪斯電子 | 2016年8月 | 深圳工廠關閉 | 三星供應商 |
及成通訊 | 2016年5月 | 珠海工廠倒閉 | 全球最大手機金屬外殼OEM台資加工商 |
諾基亞 | 2016年3月 | 上海金橋工廠關閉 | 著名手機生產商 |
可瑞康 | 2016年3月 | 撤出中國 | 新西蘭嬰兒奶粉製造商 |
(大紀元製表)
「該走的已經走了」 東莞台協執行常務副會長謝慶源說。《聯合早報》2017年1月報道,曾經撐起了東莞製造業半邊天的台商,在1999年前後曾經創造東莞一半以上的GDP,數量最多時有5000多家,已經跌至2000家。
中國製造業衰敗,很多外企早看出苗頭,迅速撤離,從外資對中國全社會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迅速下滑可見一斑,從2000年的10.24%直落到2016年的1.46%,外商不再投資擴大再生產。
《蘋果日報》9月10日報道,佔大陸吸收外資總量54.2%、截至2017年累計項目近40萬個的港資,以加工出口為主的中小企業大批倒閉,他們被趕出珠三角美其名曰「騰籠換鳥」,但未見迎來「高新科技」,反而處處廠房空置,一片冷清。
近日,在廣東珠三角地區設廠的香港商人傑斯告訴自由亞洲電台,如果中美貿易戰持續,保守估計,廣東省起碼有半數工廠會倒閉。有業界人士表示,現在製造業撤離中國已成行業標配。貿易戰下,「中國製造」加速坍塌。
中國製造比美國製造成本高
即使沒有貿易戰,中國的經商環境已無優勢。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對整個製造業來說,中國的勞動力、稅收及各項成本都在節節攀高。中企也不堪忍受,開始嘗試到海外發展。近幾年,有報道透露,中國製造甚至比美國製造成本還高。
2014年,總部位於河南新鄉的中企金龍集團在美國阿拉巴馬州投產。董事長李長傑當年6月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說,在美國建廠的很多成本比國內要低,包括工業用電、油料等,唯一高的是工人工資,「綜合來看,各項成本有高有低,但統算下來還是很合算的。」
2016年,全球最大汽車玻璃單體工廠福耀玻璃集團到美國建廠,董事長曹德旺的一番話引起轟動。
曹德旺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務比美國高35%,而且是「全世界最高的」。中國僅人工成本低於美國,其它生產成本都比美國高,在美國開廠利潤還高於中國。他對中美經商成本一項一項對比,得出結論,在美國生產玻璃比在中國總利潤會相差40%。
曹德旺更舉波士頓諮詢公司2013年的研究報告,2013年美國製造比中國成本高5%,但到2015年,兩者拉平,預計到2018年,美國成本將比中國便宜2-3%。
鳳凰網2015年12月曾報道,浙江企業「江南化纖」2015年到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投資辦廠,主要原因是國內綜合成本連年攀升,頗感吃力。「江南化纖」測算比較了創辦相同規模企業的中美成本,並提供了部份成本構成對比表。
「江南化纖」測算:中國與美國的製造成本比較(倍數)(大紀元製表)
項目 | 土地 | 物流 | 銀行借款 | 電力/天然氣 | 蒸汽 | 配件 | 稅收 | 清關 | 人工 | 折舊 | 廠房建設 |
中比美 | 9 | 2 | 2.4 | 2 | 1.1 | 3.2 | 美優惠多 | 美無成本 | 優勢趨弱 | -1.7 | -4 |
雖然是些個案,但國內製造成本的連年大幅攀升卻是不爭的事實。
天津財經大學教授李煒光測算,大陸企業綜合稅負達到50%以上,在21個亞太經合組織國家中排名第四。另有分析說,中國的稅率,如果企業老老實實交稅,基本上處於死亡的邊緣,這就是「死亡稅率」。
中國製造衰落 因勞動力成本走高?
很多人把「中國製造」競爭力下跌歸咎於勞動力成本走高,微信公眾號「工業4點0研習社」撰文表示,德國和瑞士勞動力成本比美國都高出20%到30%,早就不應該有大規模工業生產了?恰恰相反。他們在製造業的金字塔頂端遊刃有餘。
德國著名品牌阿迪達斯已經把產品線搬回德國,回歸了「德國製造」,用自動化和機械人技術解決勞工成本問題。
文章說,阿迪達斯正在德國建一個4,600平方米的「機械人工廠」,起名「速度工廠」(Speed factory),他們的技術合作方也是一家德國科技公司。這家工廠只有160名工人,卻可以實現100萬雙鞋的年產能。
文章認為,令人細思極恐的是,藉助高度自動化和商業模式的改變,以後歐洲製造不僅會繼續把控高端精密技術生產,還可能收復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部份江山。
中國製造業也在聲稱轉型,由低端轉向高端,一些工廠的自動化程度已經很高,但是,文章說,他們依靠的是西方的技術和技師。有業界人士談到中國製造業前景說,「工業的母機」都不好,何談下游?
今年4月,中國的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公司因多次透過空殼公司,向伊朗和北韓輸送通訊設備,違反美國出口禁令,遭到美國商務部長達7年的禁令,即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銷售零件,以致中興「進入休克狀態」。可見中國高科技產業多麼脆弱。
而就中國的營商環境而言,據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2017》:全球190個國家營商環境排名,中國是78名,雖然比前一年提前兩位,但仍然遠遠落後於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第8名,英國第7名,以及第三大經濟體、同為亞洲的日本34名。
如果考慮全球經濟體營商環境分項指標排名,中國辦理施工許可證,基本墊底的177名;納稅131名;開辦企業127名;保護少數股東123名等;就更落後了。
有分析認為,「營商環境」不是孤立的經濟問題,而是牽扯到中國的政治經濟架構,若要挽留外資,需徹底進行改革,否則,「中國製造」如何再次崛起?
(未完待續)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