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的母親,現居住在意大利的香港人Sharon,最近回港首次舉辦親子烹飪班,活動從六月中旬至八月中旬,鼓勵家長與孩子一同參與,體驗烹飪樂趣,促進親子關係。從職場女性到全職媽媽,Sharon在照顧孩子時發現,原來煮食也可以成為教育的一部份,能夠促進親子關係之餘,還能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甚至培育孩子的品格。


兩個孩子的母親,現居住在意大利的香港人Sharon,最近回港首次舉辦親子烹飪班。(陳仲明/大紀元)
兩個孩子的母親,現居住在意大利的香港人Sharon,最近回港首次舉辦親子烹飪班。(陳仲明/大紀元)

在西貢的一間Café,香港媽媽Sharon和菲律賓媽媽Lani共同舉辦親子烹飪班,向孩子們示範並教授製作意大利手造薄餅和當地北部Piedmont地區極具特色的薯仔雲吞(Gnocchi),一起品嚐美食,大家都十分享受這個過程。Sharon很高興能夠將自己四年來在意大利生活時跟家人學到的手藝與孩子們分享,也想透過這一有趣的烹飪體驗,讓孩子們愛上煮食,也可以培養他們對家庭的歸屬感。Lani則是一位有四位千金的菲律賓媽媽,她曾患上腦癌,康復後她更加注重自己與孩子們的健康飲食。

烹飪促進親子關係

四年前,Sharon帶著一歲的女兒和四歲的兒子去到丈夫的家鄉——意大利小鎮Mondovi,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適應期,Sharon逐步熟悉了那裏的生活。她在意大利學得了一手好廚藝,嘗試不同的材料製作不同的意大利菜式,她甚至發現意大利人的飲食種類和中國菜很相似,例如他們吃米飯、雲吞、水餃,也會喝湯,甚至有類似粥的食物;做法也非常多元化,如燜、燉、煎、煨、焗都是常見的做法。

在親子烹飪班中,Sharon介紹了一種傳統的意大利麵食——薯仔雲吞,主要的材料為薯蓉、麵粉及雞蛋,將材料做成麵團,再切粒、造型。新鮮手造的麵食令人垂涎三尺。她認為製作麵食的過程易學好玩,十分適合親子入廚。


Sharon相信,烹飪能夠促進親子關係之餘,還能培養健康飲食習慣。(陳仲明/大紀元)
Sharon相信,烹飪能夠促進親子關係之餘,還能培養健康飲食習慣。(陳仲明/大紀元)


可口的薯仔雲吞。(陳仲明/大紀元)
可口的薯仔雲吞。(陳仲明/大紀元)

讓Sharon有教孩子廚藝的願望來自一次預備午餐的經歷,當她忙碌著時,女兒Vanessa問她能否幫手一起預備。那一刻,她的腦海「叮」了一聲:為甚麼自己從未想過呢?Vanessa自從嘗試跟她一起做麵包之後,便愛上了烹飪。


Vanessa(右一)自從嘗試跟母親一起做麵包之後,便愛上了烹飪。(陳仲明/大紀元)
Vanessa(右一)自從嘗試跟母親一起做麵包之後,便愛上了烹飪。(陳仲明/大紀元)

Sharon分享:「一直以來,我不允許子女走進廚房,因為實在怕他們會搞鬼搗亂,影響進度。其實,越早讓他們接觸烹飪,就越早令他們更有自信、有責任感,以及更加獨立。」她相信,與孩子們在一起的親子時光是最珍貴的,她也想將這一理念帶出來,讓家長一同嘗試和孩子們烹飪的過程,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

培養孩子健康飲食有方法

Sharon與Lani都認為,給孩子準備健康的食物,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十分重要。如何讓孩子吃得開心,又健康營養?兩個媽媽有不同的心得。

當下很多小朋友不喜歡吃蔬菜,Sharon並不是一味地逼迫孩子吃,而是從提高自身的烹飪水平出發,嘗試轉換菜式,以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例如他們都不愛吃一根根的菠菜,那麼她便將菠菜攪碎成蓉狀,再加上雞蛋煎成蛋餅,雖然都是同樣的食材,但是做得可口美味,孩子們便愛吃了。

Sharon建議媽媽們可以多考慮不同的方式吸引孩子吃蔬菜,有時候孩子不願意吃,很可能是跟自己是否用心做有關係,如果能多學一些花樣,或將擺盤做得漂亮一些,便可以令小朋友開始對健康的食物感興趣了。


Lani是腦癌康復者,康復後,她更加注重自己和家人的飲食健康。(陳仲明/大紀元)
Lani是腦癌康復者,康復後,她更加注重自己和家人的飲食健康。(陳仲明/大紀元)

Lani是腦癌康復者,康復後,她更加注重自己和家人的飲食健康,對四個小朋友的飲食也有要求,告誡他們吃垃圾食物要節制,要多吃水果。她也常常自製果汁給孩子們喝,並以身作則,自己的飲食習慣也影響了孩子們。她分享,大女兒喜歡吃水果,不喜歡吃外面做的食物,二女兒是素食者,三女兒喜歡吃薄餅,最小的女兒不喜歡吃糖果。她相信培養孩子們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他們的成長非常重要。

*********

親子教育的模式可以有很多,烹飪也是獨特的一課。俗語說民以食為天,味蕾上的世界豐富多彩,透過飲食帶來的交流趣味十足。Sharon今年除了回港開辦親子烹飪班外,還計劃回到意大利生活後,繼續開辦煮食班,在當地推廣中式飲食文化,令更多人認識。◇


傳統的意大利麵食薯仔雲吞,主要的材料為薯蓉、麵粉及雞蛋。(陳仲明/大紀元)
傳統的意大利麵食薯仔雲吞,主要的材料為薯蓉、麵粉及雞蛋。(陳仲明/大紀元)


薯仔雲吞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薯仔雲吞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薯仔雲吞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薯仔雲吞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薯仔雲吞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薯仔雲吞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薯仔雲吞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薯仔雲吞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薯仔雲吞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薯仔雲吞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薯仔雲吞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薯仔雲吞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薯仔雲吞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薯仔雲吞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新鮮出爐的薯仔雲吞。(陳仲明/大紀元)
新鮮出爐的薯仔雲吞。(陳仲明/大紀元)


意大利手造薄餅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意大利手造薄餅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意大利手造薄餅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意大利手造薄餅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意大利手造薄餅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意大利手造薄餅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意大利手造薄餅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意大利手造薄餅的製作過程。(陳仲明/大紀元)

 

新鮮出爐的意大利手造薄餅。(陳仲明/大紀元)
新鮮出爐的意大利手造薄餅。(陳仲明/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