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首席經濟評論家葉偉平(Greg Ip)7月17日刊登文章說,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可能與台灣、南韓和日本的發展軌跡不符,中國(中共)國家驅動的增長模式正油耗殆盡。

文章指出,新數據顯示貿易衝突對中國經濟帶來一種更嚴重的萎靡不振症狀,中國(中共)國家主導的增長模式快沒油拋錨了。

「雖然衰退或危機可能不會迫在眉睫,但對經濟的長期影響同樣嚴重;如果不改變(發展)方向,中國可能永遠不可能變為富裕國家。」葉偉平寫道。

中共官方公佈的第二季度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至6.2%,接近30年來的低點。對中等收入國家而言,中國GDP數據本身或許還不錯,但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就不那麼耀眼。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胡穎堯參與的照明衛星數據研究,中國人均收入可能比官方報告的低1/4。還有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謝長泰參與的研究也表明,若從稅收等替代數據來看,中國經濟2019年的增長率比2010年至2016年的報告減少了1.8個百分點。

其次,中國目前的軌跡跟它尋求仿傚的經濟體軌跡也不一致。台灣、南韓和日本都向全球開放貿易和投資機會,在過去幾十年來3個地區均實現超快的經濟增長,直到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後再放緩。

事實上,中國目前所處階段的經濟放緩程度似乎比其它國家更快。在達到與中國目前人均收入水平(1.4萬至1.8萬美元)相當後,台灣保持了十年的7.5%的增長速度,南韓和日本也分別保持了6.3%和4.7%的增長速度。

然而,對於中國來說,「在當前的政策環境下維持4%以上的增長率將非常困難」,多倫多大學中國發展專家洛倫勃蘭特(Loren Brandt)說。

因為某些因素已不可逆轉。比如:中國的適齡勞動人口增長已經停止。勞動力從農村轉向城市的大規模轉移基本完成。

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經濟學家安德魯蒂爾頓(Andrew Tilton)指出,由於中國經濟的體量,中國再也不能像小國一樣依賴出口發展;此外,國外市場已經飽和,同時因中共違反自由貿易、佔領市場的行為已引起國外的強烈不滿。

中國(中共)也可能因其目前的增長模式而受到懲罰。30年來,共產黨將更多的經濟開放給私營企業、對外貿易、外國投資和市場力量。但它從未放棄對社會主義的承諾。

多倫多大學的布蘭特表示,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中共政府已加強對軍事或經濟上具有戰略意義的部門(如電信)的控制權,而一些中共官員「篤信佔主導地位的國有部門應成為全球以及(中共)戰略中的重要部門」。

《華日》的文章指出,今天的中國與相似發展階段中的台灣、南韓和日本有很大不同。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中國問題專家德懷特帕金斯(Dwight Perkins)表示,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大部份是國家主導,加上住宅總共佔總投資的一半;隨著新的高速公路和鐵路越來越多地服務於偏遠地區,意味著這些項目的潛在的回報將大幅下降。

另一個不同之處是中國對債務的依賴,高盛的蒂爾頓認為,在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債務佔GDP的比例是其處於類似發展階段的東亞國家的兩到四倍。

結果是:中國的投資與同行一樣大,但效率卻遠低於同行。

研究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安德魯巴森(Andrew Batson)證實,中國的資本回報率從2007年的19%急劇下降至2017年的8.4%。

換句話說,如果中國的私營部門增長足夠快,那麼效率低下的國有部門起的作用也有限。但近年來,中國的私營企業面臨著多重阻力。國有銀行傾向於向國有企業提供貸款,因此私營企業不得不藉助於監管較少的「影子銀行」,而當局在打擊過度貸款時已將影子銀行作為打擊目標。

高盛表示,自2016年以來,中國國內私營部門在總銷售額中的份額下降了約5個百分點,而國有部門的份額則大幅上升。

貿易衝突也傷害了許多外國人擁有的私營企業。當中共當局借用凝聚民族主義情緒來打擊外國時,這些在華的外國公司很容易成為被打擊的對象。◇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