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日媒分析顯露中國的對外淨資產已出現嚴重縮水,在10年間悄無聲息地蒸發了1萬2,000億美元,這將對人民幣匯率以及股市等金融市場造成深刻影響。分析還稱,造成淨資產縮水的原因之一是「螞蟻搬家」式的資金外逃。

近年,中共通過「一帶一路」,向非洲大撒幣等形式向外擴大經濟影響力,其背後依靠的是巨額的對外淨資產。對外淨資產可簡單理解為外匯儲備。

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統計,中國2008年外匯儲備3萬3,000億美元,2018年的對外淨資產約為2萬1,000億美元,在10年間悄無聲息地蒸發了1萬2,000億美元,繼日本(3萬1,000億美元)、德國(2萬3,000億美元)之後,排名淪為第三位。

1.2萬億淨資產「不翼而飛」

通常情況下,經常收支的累計與對外淨資產相等,經常收支的增減反映出對外淨資產的變化。中國2009年至2018年的經常收支約為2萬億美元的黑字,不過在這期間的對外淨資產僅為7,400億美元,二者相差約1萬2,000億美元。1萬2,000億美元是以何種形式,消失到何處?耐人尋味。有專家從中國的國際貿易收支表中找到些蛛絲馬跡,認為這消失的1萬2,000億美元以旅遊支出等其它方式流到了海外,也就是說繞過政府的監控,變成了外逃資金。

《日經新聞》引述中國人民銀行前金融政策委員、經濟學者余永定2017年發表的論文解釋,100萬美元的中國商品銷售到美國,賺得的收入本應該體現在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經常收支中,但是記帳到經常收支中的只有50萬美元,另外的50萬美元不知去向。上述消失的1萬2,000億美元就像這樣不翼而飛的。

報道稱,蒸發掉的1萬2,000億美元與中國近年的盈餘誤差(Net errors & omissions)累計額十分接近,盈餘誤差似乎隱藏著玄機。

經常收支、資本收支、政府的外匯儲備等構成了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根據複式記帳法,上述項目的合計應該為零,但是通常不會完全精確到零,總存在一定誤差,通常把誤差金額,或項目不明的金額都記入到「盈餘誤差」項目中,使整體收支平衡為零。一般國家的「盈餘誤差」數字不大,時而為正,時而為負。

中國近十年的國際收支中,盈餘誤差卻一直為負,並且金額巨大,2015年以後,每年保持在2,000億美元的負值。中國2009年至2018年的盈餘誤差累計約為負的1萬1,000億美元,非常巧合地與蒸發掉的1萬2,000億美元對外淨資產十分接近。也就是說,從2009年開始的十年中,約有1萬1,00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流到了海外。

這就是近年中國的經常收支雖然保持著巨額的黑字,但是對外淨資產並沒有同步增長的原因所在。中國外匯管理嚴格,出國一次能帶出或能在海外消費的外匯都設有上限,如何躲過監控,悄無聲息把巨額資金帶到海外的,耐人尋味。

螞蟻搬家的力量

《日經新聞》報道指,利用海外旅遊是帶出資金的手段之一。《日經新聞》在5月的一篇報道中曾指出,2014年以後中國的海外旅遊人數猛增,2018年中國的服貿收支出現了3,000億美元的赤字,與中國遊客的海外「爆買」有關。

一名在北京工作,姓溫的白領對《日經新聞》表示,「利用多次旅遊和出差機會所能帶出的外匯,去年在東京都內買下了一套約1,000多萬日圓(約10萬多美元)的二手單身公寓。」

另有統計顯示,投資海外房地產成為了中國富有階層轉移資產的主要手段。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商協會2015年6月公佈的報告,從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的一年間,有286億美元的中國熱錢流入美國房市,中國熱錢一躍成為投資房市的最大外國資金,是排行第二的加拿大人112億美元的一倍以上。

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買家的年度買房金額為81億美元,2013年增長為128億美元,年漲幅58%;2014年增長為220億美元,年漲幅71%;2015年已增至286億美元,佔全部外國買家的27%。同時中國買家專注高價屋,平均價格約為83萬美元。

同樣的現象也在加拿大、澳洲等國家相繼出現。外界分析認為中國富有階層對中國未來缺乏信心,同時為了子女的教育,通過各種形式把資產轉移到歐美國家。

前金融政策委員余永定在其論文中指,「旅遊收支中,約六成是繞開了政府監控的外逃資金。」

嚴密的外匯管制,也沒管住搬家心意已決的小螞蟻,十年中,小螞蟻搬走了1萬2,000億美元的巨額外匯。

經常收支赤字常態化「灰犀牛」腳步近?

對外淨資產的源頭是經常收支,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22年以後中國的經常收支將轉為赤字。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明對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預測表示贊同,他對《日經新聞》表示,「隨著國內的土地、人工等成本的上升,商品貿易順差急速縮小,最終將轉為赤字;另一方面,海外旅遊人數和海外留學人數逐年上升勢必帶來服貿收支進一步惡化。」

張明認為,經常收支的赤字常態化將給中國的金融系統帶來諸多影響。首先,會給人民幣匯率帶來巨大的下行壓力,「一個國家的貨幣匯率走向如何,經常收支起著關鍵性作用。」不久的未來,伴隨著經常赤字的常態化,人民幣貶值已是大勢所趨。

其次,會對中國的股市和債券市場造成不利影響。如果經常收支赤字成為常態,需要從海外借入資金維持資本收支,通常海外的短期金融市場變動激烈,其連動效應殃及國內的股市、債券市場。

近期,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一條發文,似乎在佐證張明的擔憂已是現在進行式。

6月24日紀監委網站發文稱:「證券市場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將其合法財產以合法的方式投資於證券市場,是對國家建設的支持。」

文章內容顛覆了早前中共對黨員幹部炒股的規定。1993年10月5日,中共發佈了《關於反腐敗鬥爭近期抓好幾項工作的決定》。其中第一條第三項規定: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不准買賣股票。

這種禁令一直到2001年才有所改變,現在紀監委公開號召黨員幹部炒股,並和國家建設關聯起來,進一步證實外匯嚴重流失已危及到金融市場,灰犀牛的腳步聲似乎已能聽見。

此外,中國的對外淨資產主要營運在購買美國國債,以外匯儲備的形式由央行掌控,同時把外匯儲備量作為人民幣增發量的依據,中共在3萬2,000億美元外匯儲備時,發行的人民幣數量遠超3萬2,000億美元價值的數倍,沉睡著不可小覷的通脹「灰犀牛」。

現在對外淨資產,以及外匯儲備的真實數量縮水了三分之一。大潮退去,金融市場有多少在裸泳,將一覽無遺。通脹「灰犀牛」一旦不再沉睡,對中國經濟、金融市場的衝擊難以預料。◇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