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大跌,多次逼近7元大關,再次引發資本外逃的擔憂。
中共國家外匯局週四(10月25日)公布數據顯示,9月分銀行結售匯逆差176億美元,為連續第三個月銀行出售外匯金額超過外匯結算人民幣金額,且幅度繼續擴大,更創去年6月分以來的最大逆差。另有媒體披露,中國新創公司的創投資本大舉透過香港上市操作,售出股票套現撤離中國市場。
市場人士指,下半年美國關稅開始衝擊中國外銷,沒有外貿順差支援的中國國際收支,資金外流的衝擊會更嚴重。
2017~2018上半年 至少9300億美元撤離中國
根據中共官方數據,截至2018年上半年,外債有1.87萬億美元,9月底外匯存底是3.08萬億美元,相對於2016年底有1.42萬億美元外債,3.01萬億美元外匯存底。再考慮到2017年中國外貿順差4225億美元,2018年上半年的外貿順差為1350億美元。算下來,這一年半至少有超過9300億美元的資金從中國撤出。
這還是在中共當局收緊外資企業匯出獲利、海外銀聯提款、大額刷卡消費,且美中貿易戰尚未開始前的數字。
現在中國外資要出境,更是難上加難。據台灣《財訊》專欄作家索貝克觀察,香港市場的新股上市熱絡,就是投資銀行家為客戶解決問題的現象。將中國大陸的股票拿到香港發行,舊股賣掉,或者透過借券(stock lending and borrowing)賣出放空出場。總之,就算虧本也要撤離中國。
互聯網公司之創投資本 取道香港猛套現
這是甚麼狀況?索貝克分析,雖然港股行情不比A股好多少,香港新股上市行情卻意外熱絡,合計上半年上市108家公司,共募資504億港元,主要是近年來成立的互聯網公司。
僅7月3日,就有11家新經濟型公司申請上市,包括小米、美團點評、獵聘網、同程藝龍、映客等,行業不同,一樣的是背後有很多美元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入股。以小米為例,上市前總共募了9次資金,合計15億美元。現在,創投資本大舉透過香港上市套現從中國出場。
「比特大陸」(Bitmain)的招股書更是離譜,沒有作為投融資、交易前提的估值,資產估價尚未完成,甚至不透露上市前募資次數、募集金額以及入股創投名單;即使準備如此不足,也想上市。長期資本想要套現走人的意圖,已經路人皆知。這是少數既合法又免稅,還能拿到港元硬通貨的路徑。何時會封鎖,沒有人知道。
2017年底到現在,所謂的「新經濟五劍客」:眾安在線、閱文集團、易鑫集團、雷蛇以及平安好醫生,分屬保險、文藝、二手車、電競以及診所等不同領域,全部跌破發行價。這幾檔發行後,跌幅少一點是20%,狠一點接近70%,大股東與創投長線資本藉上市出貨的急迫,投資者都看到傻眼。
從香港出去這條路還能撐多久,誰也說不清楚。既然過去一年半大部份資金都透過香港逃離,那麼北京當局或許將港元從釘美元改釘人民幣,使出全面封鎖大額美元從香港逃離的終極撒手鑭。
「至少需再降準2% 才能抵禦資金緊缺的衝擊」
中共央行10月15日調降銀行存款準備率1%,釋放資金7500億元人民幣。坊間多認為這是「放水」(釋出流動性資金的寬鬆政策),另一派說這是中共不得不「應急」的招數,以抵銷資金緊缺的衝擊,無濟於疲弱的經濟實體。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美聯儲進入加息週期,美國10年國債的收益率(yield)不斷攀升,對中國的資金產生強大吸引力,會將中國的外匯抽走。
「應急」一派的說法是:中共當局為防備1000億美元外儲被抽離,這對應大約7000億人民幣的基礎貨幣從央行資產負債表上消失。按照現在的貨幣乘數計算,整個中國廣義貨幣(M2)會減少4萬億左右。那將導致利息水平大漲、股市跌得更慘、房地產等市場遭嚴重波及等。
因此中共央行先降準1%,淨釋出約7500億,大概能夠對沖撤離的1000億美元外匯儲備所形成的中國廣義貨幣緊縮規模。
索貝克文章中表示,今年央行共計調降了2.5%銀行存款準備率,頂多抵銷2500億美元落跑資金的衝擊。他估計,不算外貿順差的增量,「存款準備率至少需再降2%,才能抵銷資金緊缺的衝擊。」
外資銳減人民幣債券增持規模 匯率雪上加霜
據路透社報道,外資購人民幣債券規模增量縮小,甚至出現較前月下降,短期內情況恐難改變,將直接對匯率造成較大的壓力。
從中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最新公佈的債券託管數據來看,9月分境外所購買人民幣債券的規模出現顯著下降。當月,境外機構增加持有國內人民幣債券50.68億元人民幣,較8月的增持716億元環比下降93%,較6月高點時的增持1,104億元下降95%,較前8個月月均671億的增持規模下降92%。
人民幣兌美元自今年6月中旬以來一路跌跌不休,至今已跌逾8%,逼近6.95元關口,且受最近公佈的9月結售匯資料繼續欠佳影響,盤中一度低見至6.9528,創2017年1月4日以來新低,距離7元大關僅一步之遙。
9月外儲和外匯佔款「雙降」 中共保7得不償失
人民幣匯價持續偏弱,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週四(10月25日)續跌52點子,報6.9409。離岸人民幣(CNH)續低於在岸價(CNY),分別續在6.95及6.94水平上落;美匯持續偏強走勢。
分析認為,在美聯儲(Fed)推進貨幣緊縮的大背景下,北京當局最近的政策措施並不足以阻止人民幣的貶值趨勢。
在人民幣重新逼近7元大關時,CNY繼續放量交易,週三(10月24日)交易量報521.5億美元,創2015年8.11匯改當月以來新高。
交易員指,至少一家中資大型銀行在6.94元附近持續報價賣出美元。但這與市場恐慌情緒無關;近期「高成交、低波動」的格局,除了為「維持秩序」,更多由於銀行於年末在考核壓力下採取特殊的報價方式,以提高成交量有關。
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周浩指出,人民幣仍被「謹慎管理」;9月外儲和外匯佔款「雙降」,表明北京可能已在干預外匯以支撐匯率,因經濟基本面仍然較弱。
彭博經濟研究分析顯示人民幣被高估,近期更有可能貶值而非升值。有分析指出,在貶值壓力加劇時,中共當局死守7這個關口可能得不償失。
瑞穗銀行外匯策略師張建泰認為,北京當局的措施幾乎沒有幫助扭轉中美貨幣政策立場的分歧;人民幣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的中期選舉和隨後的中美貿易談判。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