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的陳奶奶某次提重物後,導致腰部疼痛1個月,因而無法行走與久坐,只能整日臥床,生活品質大受影響,食慾也變差,體重因此下降6公斤。後來求診於骨科,經醫生診斷為脊椎壓迫性骨折,安排進行微創骨水泥灌注手術,術後住院2天。出院後,穿上背架固定脊椎,並配合藥物使用,目前陳奶奶已可自在活動,恢復健康。

壓迫性骨折最常見之處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生李宜軒表示,壓迫性骨折最常見於胸腰椎交界處,也就是胸椎11、12節與腰椎1、2節的位置,因為此處承受身體重量最大,也是骨質流失最多的地方。門診中,常見因為骨質疏鬆,再加上提重物或姿勢不當而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患者。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通常會出現下背部疼痛,活動或走路時疼痛感明顯,有時咳嗽、打噴嚏會更痛,部份患者甚至無法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延緩治療衍生的問題

李宜軒說,通常在沒有發生跌倒的狀況之下,很少人會連想到是發生骨折,當來到門診確診為脊椎壓迫性骨折時,腰椎多已壓扁,若不盡快接受治療,會造成長時間臥床不起,還可能衍生出壓瘡、便秘、泌尿道感染、食慾差、營養不良、吃東西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等問題,更嚴重者可能壓迫神經,甚至引起雙腳痠麻、下肢無力。

治療的方式有哪些?

李宜軒提出,在治療的方式上,初期的患者可給予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與緩解神經痛的藥物,作用為止痛與安定情緒;還會搭配穿戴背架,限制上半身活動,促使壓扁的骨頭維持高度,等骨頭慢慢癒合,疼痛感就會減緩。嚴重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則可選擇微創骨水泥灌注手術,通過局部麻醉,利用注射針在壓扁碎裂的骨頭裏打骨水泥,促使脊椎骨硬化,不會變扁或晃動,術後再穿戴背架、給予止痛藥,即能緩解疼痛症狀。

給予高危險族群的叮嚀

根據臨床統計顯示,50歲以上女性因骨質疏鬆而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比例,大約是40%~60%。在此李宜軒提醒停經後婦女與65歲以上的長者,每1~2年要做一次骨密度檢查;從事勞動工作時,最好穿上束腰,保護脊椎;平時要多晒太陽、補充維生素D與鈣質,適時做一些負重運動,增強肌力與增加骨質。

此外,一旦發現從事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動作時,中下背部會持續痠痛,務必儘快就醫檢查,接受專業醫生治療,切勿以為是單純地閃到腰,而尋求偏方療法,延誤治療時間。◇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