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第三年的「香江傳承」歷史文化學習計劃,在過去兩年間曾經舉辦一系列綜合性學生活動,以歷史文化學習為主題,近四千名香港中學師生參與學習,用全新的視角認識香港獅子山精神。近日主辦機構舉辦頒獎禮,表揚去年各參與「尋找香江的故事」專題研習比賽的優秀學生,中學生分享獲獎感言,認為活動具有意義,令他們更加認識香港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更體會到應該珍惜傳統文化所體現的價值觀。
盂蘭文化、當舖、舞獅、英歌舞、大澳漁村歷史……這些文化活動在未曾有親身經歷的中學生眼中是甚麼樣的?經過一年的探究式學習,中學生透過網絡、書籍收集資料,並深入社區訪談,用影像與文字與眾人分享探究成果。活動中的專題講座、參觀展覽、歷史場景表演、專題研習比賽,都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香港的傳統文化。6月26日在饒宗頤文化館舉辦的頒獎禮並非活動的結束,當日亦是新一期「香江傳承」歷史文化學習計劃啟動禮,將在新學年繼續進行綜合學習活動,推廣香港傳統文化。
在今次「尋找香江的故事」專題研習比賽中,天水圍香島中學以「盂蘭文化在香港」為題榮獲高中組冠軍,他們以簡潔精煉的文字,簡明易懂的圖片,設計出一份報紙,將盂蘭節的由來、盂蘭勝會的流程、盂蘭文化在香港的發展分享給眾人。中五學生吳肇恒說,自己在參與計劃前,其實他家附近每年都舉辦盂蘭勝會,但是他從未留心過。參與計劃後,他與團隊成員一起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到訪了港九新界三個盂蘭勝會,親身參與,並訪問會長,了解盂蘭勝會的興衰及傳承的困難,對盂蘭文化有了更多的認識。與此同時,團隊成員還訪問了香港紮作業聯會主席冒卓祺師傅,跟他了解大士王的紮作,過程中也了解到身為一名紮作師傅所經歷的辛酸苦辣,體會完成一件作品並不簡單。
談及年青人對盂蘭文化的態度,吳肇恒分享:「年青新一代的人未必注意香港傳統文化的傳承,可能只是為老人家做。我們覺得年青人真的需要拋開他們的偏見,自己深入了解當中的意義,原來盂蘭文化是那麼講究仁義的,那麼深刻的。」他認為香港相較於大陸,能夠較好地保留中華傳統文化,是十分值得年青人珍惜的。
冒卓祺師傅作為天水圍香島中學專題研習的訪問對象,也分享了他參與計劃的心得:「學生參與活動當然是好事,這是其中一個方法保留我們中國的文化,文字、傳統習俗,不會那麼快遺忘,不會那麼快西化,我覺得這些類似的活動應該做多一些。」冒師傅近年來致力於推廣傳統紮作文化,常常擔任不同學習計劃的導師,傳授紮作技藝,他也樂於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夠盡自己的努力將手工紮作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傳承。
以「鑼鼓喧天 共舞獅藝傳承」為題的聖公會李炳中學學生榮獲初中組第一名,學生代表上台分享獲獎感言:「透過『舞獅』的專題研習及訪問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習獅人士於練習時的辛酸及成功背後所付出的汗水與努力,他們永不放棄的信念、同心合力的團結精神、堅毅拼搏的精神,以及迎難而上的毅力,不禁聯想起『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以及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本年度的歷史文化學習計劃即將拉開序幕,據悉,本年度計劃除了貫徹以往的活動形式之外,亦添加了新的元素,如:影片製作、比賽得獎作品巡迴展覽等,形式更為豐富。主辦單位希望進一步豐富計劃的內涵,擴大其覆蓋度及感染力,讓「獅子山精神」繼續傳承。◇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