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文翠珊的脫歐方案三度被國會否決後,自知大勢已去,上周宣佈辭任首相職位,英國朝野似乎對此已早有準備。畢竟,國家領導人的提案三度被國會否決,被政治盟友及政敵逼宮已經清楚不過,再戀棧也不過是自討沒趣而已。

文翠珊自2016年接替卡梅倫任首相,當時英國已經舉行公投決定離開歐盟,文翠珊則負起脫歐的詳細安排。然而經過3年的努力,文翠珊由最初主張「沒有協議比爛協議好」的強硬脫歐方案,到埋首鑽研如何草擬一份「爛協議」脫離歐盟,並於去年7月發表「契克斯方案」的軟脫歐主張,卻始終無法得到疑歐派的支持。脫歐方案三度被否決後,文翠珊決定以自己的政治前途作賭博,以辭職換取留歐派的支持,提出由國會投票決定是否舉行二次公投,結果一樣沒頂。

儘管有聲音指文翠珊有「牆頭草」之嫌,這邊廂正在拉攏脫歐派支持她的「硬脫歐」方案,那邊廂又提出「二次公投」投向留歐派的懷抱。文翠珊卻認為妥協才是政治之道,她在辭職聲明中引述二戰時營救了近700名猶太孩子的英國已故人權運動家溫頓(Nicholas Winton)謂:「妥協並非一句髒話,因為人生需要妥協。」更甚者,她的妥協並無凌駕她的首相身份,當知道失去國會及人民的支持後,她選擇辭職,並認為這會為國家(人民)帶來最大的好處。

政治人物懂得選擇妥協,自然不會流於剛愎自用。脫歐方案三度被否決,雖然惹來同儕的調侃嘲弄,起碼表明文翠珊的光明磊落;努力向英國人民推銷方案,雖然最終不為人接受,最低限度顯示她「事無不可對人言」;硬闖失敗而選擇辭職,也彰顯了政治人物應有的風範,就是明白民意不可欺。

范仲淹《岳陽樓記》有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退之間,雍容沉著,心都放在國家人民幸福之上,不會因一時的得失榮辱亂了方寸。民主國家人民最大,政治人物為人民服務,悲喜應該都放在奉公之上。這段文字,恰恰可以作為文翠珊進退的寫照。

可惜的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空有這種政治智慧,從政的人卻往往只懂弄權,即使反對之聲不絕,但對他們而言,通通都是廢話而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