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武吉上山打柴時,經常看到姜子牙在溪邊釣魚,卻從沒見到他釣到魚,有一天武吉走過去,把姜子牙的釣竿拿起來,只見線尾連著一根針而不是魚鉤樵子撫掌大笑不止,對子牙點頭嘆道:「有智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

又問子牙說:?!「你這鉤線為何不曲我教你一個方法吧你把這根針用火燒紅,打成鉤樣,掛上香餌,線上再用浮子,魚來吞食,浮子一動,就知魚來了,往上一拎,鉤掛魚腮,才能釣到魚,這才是捕魚的方法啊。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啊!可見你如此愚鈍,怎麼會有飛熊這樣的道號呢!」

子牙答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夫在此,表面是垂釣,我的目的卻不在魚我在此不過守青雲而得路,撥陰翳而騰霄豈可曲中而取魚呢!那非大丈夫之所為。我寧願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鱗設,只釣王與侯」。

此畫題為「磻溪漁隱」,傳說為姜太公釣魚處。元.黃公望〈磻溪漁隱〉(國立故宮博物院)
此畫題為「磻溪漁隱」,傳說為姜太公釣魚處。元.黃公望〈磻溪漁隱〉(國立故宮博物院)

從這段文字當中可知,姜子牙渭水垂釣其實就是在等待時機遇到名主,而他一則懂得修煉人不可殺生的道理,另一方面,用直鉤釣魚這種方式來引得別人的注意從此。「上鉤者」不再是魚,而是人,是王侯。這正體現了姜子牙的智慧。

在談話間,姜子牙算出這位樵夫進城賣柴會有人命官司,直言告訴他,當時武吉雖然不信,事後果然印證姜子牙所言不虛。

但因為武吉是一個孝子,當周文王用「畫地為牢」的方式懲罰他時,他因為思念母親心切而大哭。後遇貴人相助,允許他回家一段時日料理好雙目失明的母親衣食,再回來受罰。

回家後,他母親了解情況,讓他再去找姜子牙,姜子牙告訴他保命的方法。這個方法讓文王用八卦推理,誤認為該人自殺了,其實他沒死,還在當地以打柴為生。可見很多道術都是有層次之分,更高一層的能迷惑或者破解低層的道術。

後來,當武吉第二次出現在文王面前時,姜子牙與文王的緣份也就到了。武吉不僅搭起文王與姜子牙的緣份,後來也成為姜子牙的徒弟之一。

周文王到渭水邊找到姜子牙,邀請他出山,周文王見姜子牙的魚鉤是直的,好奇問之:「漁人所用之鉤是曲,奈何公之鉤為直?」姜子牙對曰:「吾之鉤,願者上鉤爾兮」太公又呼曰:!「願者來,不願者去焉爾」

周文王大驚,心想:「莫不是指吾乎吾正是為求才而至此?」又云:「吾輩有眼無珠,實為失禮。」姜子牙說:「。無妨」文王又問到:「紂王無道,民不聊生,願公擔任吾之師,可否?」姜子牙應允。

周文王請姜子牙上輦,摒退拉車手,親自扶著子牙乘坐的車輦,一共走了八百零八步。姜子牙說我保你周朝八百零八年。

可見古來賢德的君王對待有能力的人都是十分恭敬的,這就是君王仁愛的表現;反過來說,正因為有君王禮賢下士在先,才會有君王的江山穩固,福澤子孫在後。

後來姜子牙先後保著周文王和周武王,並和周武王一道帶著諸侯消滅了紂王。在殺妲己的時候,起先命人斬殺被捆綁的妲己,怎料妲己用妖術,讓人不忍下手。最後姜子牙,親自出手殺死了這個害人無數的惡魔。

在整個武王伐紂過程中,姜子牙也幾經生死。這一方面是磨練他修煉人的意志,另一方面是他自己沒有完全聽師父的話而招來的。當初下山時,元始天尊就告誡他:「。此一去,但凡有叫你的,不可應他若是應他,有三十六路征伐你東海還有一人等你,務要小心。」

後來,遇到曾經跟他一同學道的申公豹叫他,開始他沒回頭應答,後來申公豹以故人的名義,他就動心了。結果在幫​​助武王伐紂的時候,果然遇到重重阻礙。

至於說申公豹一心想求得人間名利,出於妒嫉心,不顧一切跟姜子牙作對,結果,到最後,喪心病狂,違反自己的諾言,死於非命,以身堵北海眼了。

(wiki/公有領域)
(wiki/公有領域)

姜子牙最終完成自己點將封神的職責,也幫助週室完成改朝換代的使命。而在封神過程中,他最終忘記把自己封個什麼神。這展現姜子牙的無私和元始天尊的識人。後來姜子牙被周武王封到齊地,成為齊國始祖。

在齊地,姜子牙想起:「昔日下山至朝歌時,深蒙宋異人百般恩義,因王事多艱,一向未曾圖報;今天下大定,不乘此時報恩,就是忘恩負義之人耳。 」於是派人帶著禮物和書信前往朝歌,問候宋異人夫婦。

人要懂得知恩圖報,雖然當時宋異人夫婦已經故去,後其產業由兒子打理,而且比以前興旺。

這更說明一個問題:善惡有報,正因為宋異人夫婦對姜子牙「倒楣運」時那般好,才有日後的輝煌,而且宋異人表面上幫助一個落魄的人,其實他也間接幫助姜子牙完成元始天尊所託付的封神的大事!這種善舉就不一般,福報自會很大。

姜子牙之後給周朝奠定完整的統治結構與體系,而且在兵法上做出卓越貢獻,後世的兵法名家都參考姜子牙的經驗。

《封神演義》只是明朝人寫的一部「小說」,但其普及性遠遠超過正史記載。而且很多有關姜子牙的典故,傳說流傳於後世。人們喜歡姜子牙這個人,不但覺得他有趣,更覺得他無私,他雖然剛下山時歷盡坎坷,但渭水垂釣的智慧讓他有機會得遇名主,最終完成自己的使命。

〜轉載自【明慧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