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帶七百港元,五人在港窮遊四日,還有三百塊錢剩餘,當中經歷如何?在新界東北沙頭角,有一條消失的鐵道,要如何追溯這個鐵道的背後歷史?這些看似大學生都有些困難的探究式學習,卻發生在香港一間小學的畢業設計中。近日鄉師自然學校舉辦校園開放日,展出學生充滿創意的作品,學校創辦人之一葉頌昇校長(海星)相信,只要能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他們的創作可以令人刮目相看。

麥理浩徑第十段的入口,「鄉師自然學校」的彩色招牌映入眼簾。(宋碧龍/大紀元)
麥理浩徑第十段的入口,「鄉師自然學校」的彩色招牌映入眼簾。(宋碧龍/大紀元)

從屯門西鐵站搭上的士,告知要到鄉師自然學校,司機善意提醒:「自然學校?沒有車路可以到校門口,你要自己行上山喇!」果真,兜兜轉轉,的士司機在一個不起眼的山徑入口附近停車,指示可以從那裏上去。這是麥理浩徑第十段的入口,「鄉師自然學校」的彩色招牌映入眼簾,抬頭望去則是一級級的階梯,要攀上階梯方可到校舍,沿途樹上有雀鳥停歇,唧唧喳喳十分熱鬧,自然氣息撲面而來。而學校的每一位老師和學生都有一個「自然名」,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動植物作為名字,校長也不例外,大家親切地稱他為「海星」。

為學生開創自主學習空間

於2007年正式開學的鄉師自然學校,以「自然、人本、自主」為辦學的核心價值。海星校長介紹,這三個理念都是從學生角度出發,為他們設計合適的課程,令他們的成長之路更有意義。他解釋,「自然」體現在學校的課程及活動上,除了課本教授自然知識外,更透過身體力行,行山露營體驗與大自然相處的滋味;「人本」則是與學生有一個良性循環的溝通,能充份理解學生的需要,彼此和睦共處,學生能在學校自在學習;「自主」則是學校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最大的一項自主課程是六年級學生們進行的畢業設計,學生可以自己提出主題,並有導師指導他們完成計劃,再做出一個報告。

海星校長(左)與小朋友互動。(宋碧龍/大紀元)
海星校長(左)與小朋友互動。(宋碧龍/大紀元)

海星校長見到學生的成果非常欣慰:「整個過程就看到學生的自主性,當小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是最有光彩的。」

學校的校舍只有兩層,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下層是校務處、圖書館、音樂室、飯堂,上層則有六間課室,一至六年級各佔一間課室。校舍左側是足球與籃球兩用球場,前方有一個操場,校舍右側還設有「生態園」,種植不同的作物,供學生學習與體驗種植過程。學校還劃分了一個做木工的區域,由海星校長親自教學,培養學生多元技能。

校舍右側設有「生態園」,種植不同的作物,供學生學習與體驗種植過程。(宋碧龍/大紀元)
校舍右側設有「生態園」,種植不同的作物,供學生學習與體驗種植過程。(宋碧龍/大紀元)

海星校長親自教授木工課。(宋碧龍/大紀元)
海星校長親自教授木工課。(宋碧龍/大紀元)

鄉師自然學校充滿自然氣息,座落在屯門的一座小山坡上。(宋碧龍/大紀元)
鄉師自然學校充滿自然氣息,座落在屯門的一座小山坡上。(宋碧龍/大紀元)

鄉師自然學校校舍的前身為建於1957年的鄉村學校「鄉村師範專科學校同學會學校」。(宋碧龍/大紀元)
鄉師自然學校校舍的前身為建於1957年的鄉村學校「鄉村師範專科學校同學會學校」。(宋碧龍/大紀元)

鄉師自然學校的校舍上層有六間課室。(宋碧龍/大紀元)
鄉師自然學校的校舍上層有六間課室。(宋碧龍/大紀元)

培養自信心 勇敢挑戰「不可能」

鄉師自然學校開放日吸引不少家長及小朋友參與。(宋碧龍/大紀元)
鄉師自然學校開放日吸引不少家長及小朋友參與。(宋碧龍/大紀元)

海星校長眼中「成功」的孩子,可以十分多元,學習成績不是衡量他們的標準,無論孩子在哪一方面有特長,就是他們成功的一面:「玩得叻的、露營叻的、行山叻的、整手工叻的、運動叻的,你都是一個成功的人,你都有成功的經驗!」

海星校長強調,自然學校鼓勵學生「容許失敗」,即在學術上、與人相處中都可能犯錯,但犯錯不要緊,學會勇敢面對,接納自己並改善,相信可以走得更遠。

小六畢業生「大白鯊」做的畢業專題報告——《消失的鐵道之沙頭角支線》。(宋碧龍/大紀元)
小六畢業生「大白鯊」做的畢業專題報告——《消失的鐵道之沙頭角支線》。(宋碧龍/大紀元)

學生的畢業設計也別具一格,海星校長開心地展示一份今年小六畢業生「大白鯊」做的畢業專題報告——《消失的鐵道之沙頭角支線》。大白鯊喜歡研究火車,發現由粉嶺到沙頭角,戰前有條鐵路,但是現在沒有了,於是他想探索這條鐵路的歷史。他做了大量資料搜集,且兩次到香港鐵路博物館考察,四次到訪沙頭角支線各站尋找車站的遺址,並訪問當地村民,最後結集成這本圖文並茂的畢業設計。

另還有三個學生與兩個指導老師一起,在港體驗四日三夜的「窮游」,他們帶上七百多港元就出發上路,在麥當勞過夜,去超市試吃,體驗在最有限的資源下如何生存,沒想到挑戰結束後還剩餘三百元,最後完成他們的「窮游」報告。這些特別的體驗都是他們人生中難忘的經歷,也是自然學校為學生提供的自主平台結成的碩果。

在這樣的教育理念培養下的孩子容易滿足,也更願意朝著自己的理想發展。海星校長看到有些畢業生不一定選擇讀大學這一條路,有的學生發展自己的音樂事業,學打鼓、鋼琴,還有的學生做攝影師,他十分欣賞學生能真正實踐自己的夢想。

鄉師自然學校開放日吸引不少家長及小朋友參與。(宋碧龍/大紀元)
鄉師自然學校開放日吸引不少家長及小朋友參與。(宋碧龍/大紀元)

鄉師自然學校開放日吸引不少家長及小朋友參與。(宋碧龍/大紀元)
鄉師自然學校開放日吸引不少家長及小朋友參與。(宋碧龍/大紀元)

生活法庭解決行為問題

一般學校都會制訂「校規」,而在自然學校並不是學校硬性規定的「校規」,而是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制定的「生活公約」,根據在學校生活中所面對的問題進行討論,師生並定期齊參與生活會議,改良與修訂「生活公約」。曾經討論過的議題包括學校收養兔子、亂放紙飛機、單車使用原則等等。

除此之外,學校還開設「生活法庭」,學生可以把難以解決的問題寫成「狀紙」,提交給由老師及學生共同組成的法官團,法官將聆聽雙方陳詞,進行裁決,根據「案情」進行判罰。海星校長表示,這一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也是改善他們行為問題的有效途徑。在「生活法庭」中,也並非冷冰冰地進行「判決」,多數會關懷學生們的感受,本著共同解決問題的態度處理,盡量做到雙方都心服口服。

鄉師自然學校開放日吸引不少家長及小朋友參與。(宋碧龍/大紀元)
鄉師自然學校開放日吸引不少家長及小朋友參與。(宋碧龍/大紀元)

鄉師自然學校開放日期間舊生分享。(宋碧龍/大紀元)
鄉師自然學校開放日期間舊生分享。(宋碧龍/大紀元)

*********

鄉師自然學校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十二年,從第一屆全校十幾個學生,到如今八、九十個學生,這段路走來並不容易。海星校長希望自然教育的模式被更多的家長認可,而能吸納一班志同道合的老師攜手並肩前行,也是他繼續努力的動力。◇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