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生、彭秀慧等七位演藝學院舊生,昨出席演藝學院研討會,探討香港下一個十年的前景。雖然拍攝《淪落人》零片酬,但黃秋生稱,對香港電影仍感樂觀。他強調香港電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始終要回到本土,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故事,做好自己,才能走出去。
憑《淪落人》入圍角逐金像影帝的黃秋生,一連兩天趕了三場活動,否認為角逐金像影帝拉票。他拍攝《淪落人》並無收取片酬,但他認為這並非長遠之計,因為這不表示香港電影沒有市場。他認為目標應該是大家都有錢賺,爭取觀眾,才能令香港電影再次興旺。
他稱香港電影當然要拍出自己的風格,這有賴新生代從頭再來,不再去(和其它國家或地區)「合拍」,可能自己收一萬元人工,但負擔十萬元的工作量,這樣香港電影才有新生命,才會再次成長。他稱年輕一代電影人,應該要想想在未來十年,香港電影的路應該怎麼走,要凝聚一股力量,而非再像上一代,走紅之後去一些「很多錢」的地方拍攝。
黃秋生強調,香港電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以前大陸電影如姜文的是能走出國際的,為甚麼現在拍出來會受奚落呢?因為他們在拍荷里活有的東西,為甚麼要聽中國人講外國人的故事?這是行不通的。他稱始終要回到本土,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故事,做好自己,才能走出去。
他舉例,當日國民黨在北京撤退,將故宮文物搬走,有一個文人說,其實中國最重要的是人,為甚麼不把人也帶走呢?秋生稱,當香港人連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根源,自己的語言都可以忘記,沒有教下一代廣東話,他們還懂不懂怎麼去講,知不知道是甚麼意思呢?連講話都不清楚的時候,保留那些建築物其實也沒有甚麼意義。他提醒,粵語長片保留了很多東西,大家可以讓子女看看。
同場的跨媒體創作人彭秀慧稱,劇場級大師Robert Lepage講過一句話,也很能適用於電影業,他說很多人做事的時候希望走向國際,所以希望迎合國際市場,但認為其實要個人化,才能走向國際。
彭秀慧舉例,香港人講大陸的事情,無論如何也不會比大陸人自己講得好。她反問,為甚麼不相信香港電影不單能走大陸市場,也能走向世界呢?正如印度片和泰國片,一樣講不同的語言,但大家都很喜歡,在大陸票房也很好。她認為香港人要對自己的製作有自尊,要以香港電影為榮。
但她稱,不想舉著「本土電影」四個字來號召大家入場,因為這是不健康的。未來很希望和「神級」演員合作,但片酬方面可以參考《一念無明》的做法,大牌演員可以先收取「訂金」,之後才對分票房。如果這些演員和不同崗位的人都用心拍攝,相信票房會告訴大家,這是一件值得支持的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