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對方有正確的好奇心,願意聆聽,人們一般都會受到鼓舞,即使是痛苦的童年故事,也將變得能夠吐露。 那些故事往往是人生的關鍵片刻,即使事過境遷,仍令人久久無法忘懷。分享童年故事是個強而有力的做法,能瓦解人們為了保護自己而築起的防禦高牆——這些高牆通常會持續到成年之後,並且可能以微妙的方式妨礙人們的工作表現。

第一次見到維多利亞時,她穿著一件黑白千鳥格外套,唇膏、指甲、手提包、高跟鞋都是同一個色調的豔紅色。她透過長而黑的睫毛直視著我,跟我說她是舊金山灣區一家科技新創公司的財務總監,不過由於公司「財務吃緊」,已經通知員工「有人會被裁員」以及「公司可能關門大吉」。 

維多利亞當時剛從香港返美不久,她去香港是為了找以前一起唸商業學校、現於巴黎銀行工作的朋友。她努力從朋友那裏爭取到讓公司得以繼續營運的創投資金。 

公司的領導團隊皆同意,該年公司在紐約市鬧區飯店大廳舉辦的年度聖誕派對應由維多利亞舉杯致詞。然而,當她站上講台,看著底下200張熟悉的臉龐時,她竟然開始過度換氣。 

她的皮膚感到又冷又熱,而且同時也很害怕自己一說多就會哭出來,導致自己在大家面前像個傻瓜。因此她所能做的只有高舉酒杯,歡呼一聲:「很困難的一年,但我們撐過了!」 

每個人都大聲喝采,氣球往天花板飛,她的心卻直直下沉。身為公司領導人的她,剛剛毀了一次鼓舞士氣的關鍵時刻。她失落地告訴我:「我有話要說,可就是說不出來。」 

維多利亞對我坦白,自己對公開表現懷抱恐懼。因為這份恐懼,她無法發自內心地對大家說話。我問她,如果發自內心說話,她會說出甚麼故事?她說自己也不曉得從何講起。單是說到她有多麼以公司為豪,而每個夥伴又是多麼地努力,她的淚水就會潰堤。 

公司給了她目標、歸屬感和社群感。然而因為懷著「恐懼」這個障礙,她對如何去談論這些事「毫無頭緒」。 

我請她跟我說說一個或許源自童年、有關她恐懼的故事。 

只要對方有正確的好奇心,願意聆聽,人們一般都會受到鼓舞,即使是痛苦的童年故事,也將變得能夠吐露。 

那些故事往往是人生的關鍵片刻,即使事過境遷,仍令人久久無法忘懷。分享童年故事是個強而有力的做法,能瓦解人們為了保護自己而築起的防禦高牆——這些高牆通常會持續到成年之後,並且可能以微妙的方式妨礙人們的工作表現。 

在這個案例中,你便會看到維多利亞如何述說出自己的故事,並從錯失的領導機會中重振起來。 

維多利亞的故事 

請看看我是怎麼引導她描述自己的故事。 

穆瑞(後簡稱為「穆」):發生了甚麼事? 

維多利亞(後簡稱為「維」):我小時候受過創傷。 

穆:這不是事情的經過。這是解讀。如果我說「創傷」,你也說「創傷」,我們會指向完全不同的歷史和事實。只要告訴我事情的經過就好。我會看到、碰觸到、嚐到、聞到和聽到甚麼? 

維:你會看到5歲的我坐在鋼琴前面。 

穆:哪種鋼琴?甚麼顏色? 

我請維多利亞描繪出一幅視覺感官的景象。 

維:那是河合最小型的黑色平台鋼琴,是我爸媽送給我的5歲生日禮物。他們叫醒我,跟我說到客廳去。然後它就在那裏。 

穆:接著發生了甚麼事? 

維:我好興奮。 

穆:這是感受。發生了甚麼事?第一次看到鋼琴的你做了甚麼事? 

維:我坐下來彈琴。 

穆:哪首曲子? 

維:嗯……我想不起來。我那時在學甚麼呢?等等……是巴哈的前奏曲和賦格曲。巴哈音樂曲集《平均律》的第16號前奏曲和賦格曲。 

現在維多利亞的感知記憶啟動了,細節開始浮現到她的意識表面,變得更觸手可及,且更自由地流瀉而出。 

穆:然後發生了甚麼事? 

維:我的鋼琴老師名叫亞達剛。名字的意思是「堅硬」或「剛硬」,而她真的就是那樣的人,非常嚴格。 

穆:「嚴格」是個解讀。我會看到或聽到甚麼? 

維:我只要彈錯一個音或用錯指法,她就會打我的手,罵我是「白痴」。 

穆:你的爸媽怎麼說? 

維:他們問我要不要換老師,可是剛小姐說我很有天份,以後會大有出息,所以我說不用。 

穆:後來呢? 

維:她替我報名參加鋼琴比賽。我贏得了和香港交響樂團一起演奏莫札特第21號協奏曲的獎勵。 

穆:接著發生了甚麼事? 

維:我每天練琴8個小時。 

穆:這句話有點抽象。我會看到甚麼? 

維:你會看到我一天8個小時坐在鋼琴前,重複彈同樣的小節。 

穆:直接說我接下來會看到的事。 

維:輪到我在比賽中演奏時,我站上了舞台,掌聲雷動。我和首席小提琴手握手,不過我沒有看她,也沒有看觀眾。我嚇壞了。 

穆:嚇壞了是感受。你的身體體驗到了甚麼? 

維:我的心跳得好快。我低頭看著我的紅色洋裝和紅鞋。樂隊開始演奏第一樂章。我雙手出汗,呼吸困難,喉嚨像是被鎖住了。 

穆:然後呢? 

維:接著我就在醫院裏醒來,我媽握著我的手。她說我昏倒了。 

穆:接下來發生了甚麼事? 

維:我再也沒在觀眾面前彈過琴。 

在音樂廳一整個樂團和數百位觀眾的面前昏倒,足以讓任何人從此對在公開場合發言心生畏懼。我建議維多利亞把這個故事告訴她同事。 

一周後,維多利亞在午餐時把同事們找來,對他們說了這個故事,解釋她為何演說時會變得呆若木雞。之後,維多利亞告訴我,這個舉動徹底改變了同事對她的看法。大家對她說,他們之前都覺得她很冷淡、無動於衷且難以親近,但她一說這故事,大家就理解、同理了她的狀況。 

對維多利亞和她的聽眾來說,她的故事成了自己在領導上的踏腳石。她仔細描繪出的那場童年體驗,正是身為一家陷於混亂之公司的財務長的她,個人背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她讓自己的團隊,或多或少地體驗到她個人成功與失敗的滋味。 

她也展現出人性的一面,其中本就有脆弱,也有強大。這個訊息對正處於風暴時期的團隊來說至關緊要,不僅令他們彼此的信賴度大增,也因此有了更敞亮的溝通空間。於是維多利亞終能重新掌握住她原以為錯失的「領導時刻」。 

摘編自《用故事表達,輕鬆感動任何人》 方言文化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