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三年,大陸個別藥品價格累計漲幅高達600%,漲幅超過100%的更是司空見慣。而2015年以來房價漲幅雄冠全國的合肥,其三年累計漲幅也「不過」略超50%。藥價漲幅超過房價,誰是背後元兇?

《中國證券報》報道,2月13日上午,在北京市宣武門附近某零售藥店,一盒江中集團的健胃消食片零售價格為13元。藥店工作人員稱:「健胃消食片(價格)漲了一年多了,漲了好幾回,一做廣告甚麼都貴。以前(賣)六塊,六塊五,然後(賣)八塊……」

漲幅超過100% 司空見慣

2018年11月,《北京日報》曾報道說:2015年,複合維他命B一小瓶價格是1.5元,現在價格是10.5元;100片裝的撲爾敏從6.38元漲到了16.5元;100片裝的痢特靈從3元提高到了9元;一瓶100片的甘草片從6.2元提高到了16元;24粒的諾氟沙星膠囊從3.6元提到了9元;12片裝的羅紅黴素從5.2元漲到了9元。

過去幾毛錢一支的紅黴素眼膏,一年多漲價10倍,等等。

《華爾街見聞》2月13日報道,根據《北京日報》數據測算發現,過去三年,個別藥品累計漲幅高達600%,漲幅超過100%的更是司空見慣。

兩相對比之下,部份藥品的兇猛漲勢令各地房價望塵莫及。

報道說,市場普遍認為,藥品集體漲價的原因為成本上漲、高度壟斷的原料藥市場加快了感冒藥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顯著增加導致包裝材料和運輸等成本不斷提高等等。

多家企業上調核心藥品價格

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至少有片仔黃、馬應龍、東阿阿膠、太極集團、吉林敖東等7家藥企明確發佈公告或通知,宣佈旗下核心產品上調出廠價或零售價,多數原因都是原材料價格上漲。

除了中成藥,大批西藥價格整體也在上漲,以感冒藥為代表,原料藥撲爾敏漲價五十多倍後,引發藥店上千種感冒藥市場震動。

原料藥生產壟斷牽制市場

《北京日報》援引業內人士分析,中國成品藥約有1,500種原料藥,但其生產掌握在少數生產企業手中,其中50種原料藥只有一家企業取得審批資格可以生產,44種原料藥只有兩家企業可以生產,40種原料藥只有3家企業可以生產。

當原料藥形成事實上的壟斷,價格暴漲就有了現實支撐。

「現在原材料壟斷已經成為一種風氣,有些原材料價格上漲達七八十倍,這些費用都會轉嫁到醫保費用和患者支付上,把製劑企業也坑了。」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透露。

「以藥養醫」的醫療體系是主因

對於藥品價格暴漲的最主要原因,《華爾街見聞》此前分析指出,在中國「以藥養醫「的大環境下,藥價構成中有很大一塊是制度成本和銷售費用構成的。

有文章披露,一個藥品從藥廠到消費者手中,涉及的環節包括藥廠、醫藥經銷商、醫藥代表、物價局、衛生局、藥監局、招標辦、醫院人士。其中醫生的回扣佔了藥價的四成左右。

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多次談到中共醫療體系的弊病「以藥養醫」。他曾表示,目前中國絕大多數公立醫院的支出中只有不到20%由政府埋單,其餘部份是靠醫院自己創收。

鍾南山曾表示,中國醫療投入比率遠遠低於國際水準,甚至低於阿富汗、巴基斯坦。正是由於過去多年財政投入不足,中國醫院靠市場化營運,逐利性明顯,導致「以藥養醫」,大醫院人滿為患,加劇醫患矛盾。

業內人士認為,造成目前狀況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共的醫療體系,多方逐利造成藥價虛高,「以藥養醫」模式大行其道。如果不改變制度,藥價只會越來越高。#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