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研究社一項研究發現,2017年新界棕地總面積為1,521公頃,較政府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聲稱的1,300公頃多出逾200公頃,當中有達1,023公頃未納入各新發展區及具房屋發展潛力用地。

本土研究社透過Google Map、ArcGIS等地圖工具,比對1993年、2003年及2007年的棕土分佈,發現25年內香港棕土面積由1993年的792公頃增加至2017年的1,521公頃。團隊並按棕土在衛星圖上呈現的外觀,分類為六大用途,以評估土地供應潛力。結果發現,多達433公頃為非重型的露天工作,連同「有蓋倉庫或工場」、「露天停車場」類等,共1,206公頃(佔總數79.3%)為適合遷進多層大廈的棕土工作。

研究社成員林茵批評,政府近年一再強調各發展區內納入了多少棕土,這次研究發現多達1,077公頃、即七成棕土都不在新發展區範圍內,可見以新發展區模式無法對應棕土問題。同時在沒有凍結棕土及有效執法的情況下,徒令棕土場向發展區外擴散。

研究團隊又發現政府於2008年,主動將區內36公頃「康樂」地帶改劃為「露天貯物」,變相令範圍內17.8公頃的涉嫌違例棕土場合法化。全港涉及棕土工作的規劃許可申請,獲批比率自2005年起大幅攀升至2010年高達94%。研究社成員黃肇鴻亦點名批評3任規劃署署長自土地大辯論以來,只顧一昧唱淡棕土發展潛力,無視他們任內主動向棕土工作開綠燈,令大量違例棕土場合法化,批評政府是一手造成現時棕土擴散亂象的元兇。◇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