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共改革開放40周年,港資一直是大陸外資主要來源,可以說「中國製造」很多都是由港資撐起的。截至2018年6月底,大陸累計批准港資項目437,615個,實際使用港資10,556億美元。港資佔大陸累計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53.5%。不過,過去兩年,已有七成的東莞港商倒閉,有港商預計,貿易戰下有更多港商難撐下去。
1989 年就到東莞設廠的中小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曾見證港商輝煌時期,也曾是中共政府的座上賓,但如今營商環境巨變,港商在珠三角已今不如昔。尤其是貿易戰下年關難過,他說:「已經有廠要提早放假,有廠商已經結業,安撫員工。有些老闆『走佬』,有些要賠償員工。」為iPhone 生產螢幕的港資伯恩光學有限公司,上月已宣佈辭退8,000人,甚至被工人堵上門口。
劉達邦稱,近年來大陸經營成本不斷提高,特別是人工和福利,如勞保,工傷保險等開支不斷上升。他最不滿的大陸政策多變,令港商難以適從,「有很多不合邏輯的罰款」。
譬如公司有員工下班時亂過馬路而得車禍,住院一年,醫療費用全由廠出。交警判決,保費由司機支付一半即3萬,而廠也要付7萬社保,合共30多萬。「對於我們來說,相當不習慣。因為香港買保險,只要不超保額,就應該是保險公司全部資付。」另外,有一個剛上班幾天的臨時工在家暴斃,政府要求廠賠償7 萬元,他直言不合理。另外,還有各式巧立名目的收費,譬如工廠有向政府繳交20萬一年的管理費,但劉達邦稱:其實根本沒有管理到。『員工被打劫,廠門口有很多垃圾,後來投訴多,那20萬就改名叫農民的賠償金。』
據悉,兩年前東莞有近8 萬間港資廠,今年只剩約2.5 萬間,大減近七成,劉達邦預計未來將進一步減少。早前有傳媒報道稱,中共當局禁止談貿易戰的負面新聞,尤其是港資或外資撤離都成禁區。
劉達邦稱,因為他們的行業不是高增價行業,佔地面積大,但繳稅不多,東莞政府要求每一畝地要繳交500萬, 算下來工廠每年要繳3,000萬,但工廠根本拿不出來,他笑言當地政府一定很想『趕』他們走。不過,他也聽說,如果有港資工廠要撤離或賣地,政府會提供補償,補償村民,『穩定他們最好不要撤廠。』◇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